中國漢朝歷史名將"霍去病"please~~~

2012-10-11 12:24 am
誰可以告訴我有關"霍去病"的歷史~
還有~他老婆是誰??
有沒有有關他的詩.慈.曲.小說.文章.之類的??

回答 (2)

2012-10-11 2:24 am
✔ 最佳答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C%8D%E5%8E%BB%E7%97%85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人,衛子夫、衛青的外甥,西漢漢武帝時代對抗匈奴的名將。

生平霍去病之父霍仲孺是平陽縣的衙役,與平陽公主的奴婢衛少兒有染,生下了霍去病。霍仲孺隨後與衛少兒分手,回鄉另外娶妻,生下霍光。後來,霍去病的姨母衛子夫被漢武帝看中入宮,數年後生皇長子劉據而被立為皇后,加上衛青征匈奴功勛卓著,衛氏家族從此平步青雲。因為漢武帝愛屋及烏,霍去病於16、17歲時出任負責保衛皇帝安全的侍中官,於18歲時隨舅衛青出征。

功績霍去病初次征戰,年方18,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這次戰鬥殺死了匈奴2,028人,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若侯產。霍去病因此開始展露鋒芒,獲得授予驃姚校尉,又以「勇冠三軍」之意而受封予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夏,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發動了兩次對匈奴的河西戰役,大勝而回。於春天的作戰中,霍去病率1萬驃騎,6天中轉戰西域5國,越過了焉支山1,000多里後重創匈奴,殲敵近9,000人,俘獲匈奴祭天金人,但是霍去病的損失也非常大,最後班師時只有3,000餘騎。於夏天的戰役則成果更大,在與共同出擊,作為另外一支夾擊部隊的公孫敖失去聯繫的情況下,霍去病孤軍深入,到達祁連山,殺敵30,000餘,讓匈奴的實力受到一次極大的打擊。《西河舊事》載當時的匈奴人唱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1]。兩次河西戰役之後,漢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區。後來他還出色地平息了匈奴降軍的騷亂,匈奴從此退到了漠北一帶。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調集100,000騎兵,隨軍戰馬、步兵輜重無數,由衛青和霍去病各領50,000騎兵,東西兩路向漠北進軍。攜三征河西的銳氣,此次敢深入力戰的兵士都分配給霍去病,原本為了對抗大單于主力;但是衛青部自定襄出發,卻和單于本部相遇,霍去病則率軍東出代郡,行軍2,000里,大敗左賢王,殲敵70,443人,左賢王部幾乎全軍覆沒。在這次長途奔襲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今蒙古國肯特山)以祭天,禪姑衍山(肯特山以北)以祭地,得瀚海(貝加爾湖)而班師。自此,匈奴遷到更偏遠的地方,長城內外一片和平景象,中原人民安居樂業。霍去病因此和舅舅衛青同時獲得加封大司馬,特令驃騎將軍秩祿與大將軍同。
2012-10-11 7:06 am
霍去病未婚而逝

http://www.chiculture.net/0106/html/c27/0106c27.html
霍去病,衛青外甥,亦為私生子。母本為平陽公主婢女,因妹衛少夫封后而得貴。霍十八歲初隨衛青出戰,即因戰功封侯。二十歲為將領兵,兩擊匈奴,皆深入敵境激戰後大勝。
二十二歲,與衛青分路出征,戰功遠甚於青,極受榮寵。武帝特為他築華府,建成著他去看,霍謂:「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他沉默寡言,卻不及衛青仁厚,李廣之子因咎父自殺而對青無禮,青由之,霍則伺機殺李。二十四歲,病死,陪葬於茂陵,其墓如祈連山,以銘其功。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2/22z/22z03/22z0319.htm
北擊匈奴
匈奴自殷周以來,一直侵擾中國的北方邊境。秦末漢初,匈奴在冒頓單于的統治下,國力強盛,佔地空前廣大,而且不斷南侵漢地。西漢前期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但匈奴仍不斷入侵。到漢武帝時,便開始對匈奴採取強硬政策,轉守為攻,以打垮匈奴的南侵企圖和野心。從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以後,主要進行了下列三次對匈奴的戰爭。
第一次在元朔二年(前127年),派衛青率大軍自雲中向西擊潰匈奴,收復秦時河南地,並建立朔方郡(郡治在今內蒙五原東北)作為邊防重鎮。第二次在元狩二年(前121年),派霍去病率大軍自隴西兩次出擊匈奴,殲滅匈奴四萬餘人,匈奴渾邪王率眾數萬人來降。漢隨後建立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張掖、敦煌,開闢了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第三次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派衛青、霍去病各領兵數十萬深入漠北打擊匈奴,匈奴潰逃遠遁。為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全,漢武帝又開始築新長城,自敦煌郡起,東接秦長城。每隔五里、十里,設烽火台,派戍卒駐守。今河西地方仍保存許多漢代的長城遺址。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19: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1010000010KK045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