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沒有人知道呀?

2012-10-01 1:19 am
請問:

(1400-1500年).
這期間,
是什麼的..一個朝代呢?

謝謝!

回答 (3)

2012-10-01 11:11 pm
✔ 最佳答案
明朝初期,明惠帝朱允炆削藩引發燕王朱棣起兵造反而奪政權,不久便派鄭和下西洋。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htm
明朝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紅巾軍領袖朱元璋在元末大動亂中脫穎而出,翦滅群雄,於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建立明朝,是為明太祖,中經十六帝,至1645年(弘光元年)滅亡,歷277年。明朝實行兩京制度,初以應天為南京(今江蘇南京市),以汴梁(今河南開封市)為北京。1398年建文帝即位,第二年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在1402年奪得皇帝位,並於1421年(永樂十九年)遷都於北京(今北京市)。其後,歷仁宗、宣宗、英宗。1449年(正統十四年),明英宗率師北伐瓦剌,兵敗被俘,郕王即皇帝位,是為景帝。景帝任用兵部尚書于謙擊敗瓦剌,迎還英宗。英宗於1457年(景泰八年)復辟。其後歷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軍攻破北京。思宗自縊,福王即位於南京,1645年(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清軍攻破南京,明亡。也有不少史家以1644年作為明朝滅亡之年。
明朝在地方上撤消了行省,設立了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揮使司。在中央,明朝初設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台。1380年(洪武十三年),中書省被撤消,廢丞相不設,大都督府分為中、前、後、左、右五軍都督府,皇權進一步加強。其後歷永樂、洪熙、宣德,逐漸形成內閣制度。內閣參贊機務,但首輔無丞相之名,一切決策取決於皇帝批紅,與此同時,宮中宦官形成以司禮監為首的一套機構,他們通過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等控制各級官員、干預朝政,並利用代皇帝批紅的機會擅行大權,王振、劉瑾、魏忠賢等宦官倒行逆施,為患甚烈。
明朝的疆域不及元朝,但極盛時,北控蒙古、西有西域、東北征服女真、西南管轄西藏、南方建立了交阯郡,其間又有鄭和遠航揚威於海外,號稱 「四海咸賓」,實遠逾於唐,而不遜於清。明朝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羈縻衛所制度和土司、土官制度,促進了中華多民族的統一和發展。
明朝取消了元朝的驅口、驅奴制,通過黃冊、魚鱗圖冊控制土地人民,使生產力大大解放。明中期以後,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黃冊制度破壞,在張居正等人的推動下,實行一條鞭法。在農業、手工業中,商品經濟因素日益增加,生產中僱傭勞動開始向規模化、組織化發展。永樂年間,明朝著力向海外拓展,曾派遣鄭和率大規模船隊到海外宣揚國威,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後來明朝長期實行海禁政策,不許民間進行海外貿易。商人為利不惜用武力與朝廷對抗,甚至與倭寇勾結擾害海疆。嘉靖末年,在戚繼光等人領導下,明軍平定倭患。1617年(隆慶元年),明朝宣佈解除海禁,准許百姓到東、西二洋經商。
1583年(萬曆十一年)耶穌會士意大利人利瑪竇來到廣東香山縣,從此開始了西學東漸。以徐光啟、李之藻為代表的知識分子開始接受西學,大量西洋文獻介紹到中國來,中西科學技術合流。中國人開始進一步瞭解世界。
明朝官方支持程朱理學,到明中期,王陽明的心學己成為思想主流。它注重人的主體精神,承認人的價值,而王艮為主的泰州學派主張 「百姓日用即道」,平民色彩最濃。與此相呼應,世俗生活中頹風熾烈。崇尚金錢,捨本逐末,追逐享樂成為風氣,「三言」、「二拍」、《金瓶梅》等市民文學,都在鼓吹人性和自由。知識階層的自我意識更加提高,各種各樣的社團普遍出現,他們強烈要求參政和干預社會生活。東林黨人和其後的復社成為影響朝政的重要的政治勢力。
明朝中期以後,出現了大批流民,他們逃避賦役,放棄土地,與官府對抗,形成巨大的破壞力量。在城市中市民階層與城市游惰一道,加速了明朝傳統社會結構的解體,整個社會處在轉型時期。崇禎年間,以張獻忠和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軍成為朝廷的最大威脅。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清軍在明降將吳三桂帶領下入關,李自成被迫西逃。清軍在南下中受到明朝軍民的激烈抵抗,但最終攻克南京,明朝滅亡。
是明朝才對!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8%8E%E6%9C%9D

明朝(1368年 1月23日-1644年 4月25日 [註 2])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共276年。明朝初期定都於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1421年明成祖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1]。公元1368年,時為韓宋吳王的朱元璋,在統一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群雄勢力後。於當年農曆正月初四日,在應天府登基,國號大明[2]。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1]。明前期,經過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國力迅速成長,到明成祖時期,國勢到達頂峰,皇帝極力擴張領土,是為永樂盛世。其後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時期仍處於興盛時期,史稱仁宣之治。明英宗與明代宗時期,雖經土木堡之變,但經于謙等人抗敵,最終解除國家危機。明憲宗與明孝宗相繼與民休息,政局尚可平穩。明武宗沉溺遊樂,最終使明孝宗一脈絕嗣,引發大禮議之爭。明世宗即位後,清除宦官和權臣勢力,總攬朝綱。明世宗中後期,東南沿海任用胡宗憲、俞大猷等將領,平定倭患。明世宗駕崩後十數年,經歷隆慶新政和萬曆中興,國力得到恢復。明神宗中期,完成萬曆三大征,平定內亂,粉碎豐臣秀吉攻佔朝鮮王朝的夢想。然而因國本之爭,皇帝逐漸疏於朝政,同時東林黨爭也帶來明朝末期政治的混亂,史稱萬曆怠政。明熹宗時,魏忠賢閹黨雖禍亂朝綱,到明思宗即位後才廢除宦官專政。然而明思宗政策失誤和天災不斷,明朝最終亡於農民軍建立的大順。1644年,明思宗自縊於北京煤山,至此明朝享國祚276年。隨後,滿清軍隊擊敗大順軍併入主中原。後繼南明與明鄭政權延續數十年,直到1683年清軍佔領台灣方止[1]。明朝的領土囊括今日內地十八省之範圍,初年東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烏地河流域,後改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並曾在今滿洲、新疆東部、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明成祖時期甚至短暫征服並統治安南(今越南北部)[1],西元1415年,明朝領土面積達到約650萬平方公里。明朝是繼漢唐盛世後又一個興盛的中原王朝,也曾是手工業、經濟最繁榮的國家之一。在清朝官修史書《明史》中甚至認為洪武、永樂在位時期「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然而由於明朝皇權過度集中,常發生皇帝昏庸不理政事,或是由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1]。明朝之號承襲自小明王韓林兒之號[3]。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國號以示自己的正統地位,也同時應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預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據五德終始說,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剋金[4]。

p.s. 一樓擺明老點, 元朝之後是明朝, 明朝開國君主是朱元璋, 話朱元璋在元朝期間死簡直離譜, 違反史實!
2012-10-01 1:26 am
在中國1400-1500年是元朝,剛剛朱元璋死去2年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16: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930000051KK0038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