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語譯(急n)15ponit!!!!!!!!!!!!!

2012-09-15 3:50 am
子 貢 問 曰 : 「 孔 文 子 何 以 謂 之 『 文 』 也 ? 」
子 曰 : 「 敏 而 好 學 , 不 恥 下 問 , 是 以 謂 之 『 文 』 也 。 」


子 曰 : 「 默 而 識 之 , 學 而 不 厭 , 誨 人 不 倦 , 何 有 於 我 哉 ? 」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回答 (2)

2012-09-15 6:24 pm
✔ 最佳答案
子貢問孔子:"孔文子為甚麼被稱為具文化修養呢?"孔子回答;'他聰明敏銳,又努力向學,同時又虛心地向別人請教,所以,我說他是有文化教養的人"

孔子說:",默 默地認識事物,不虛浮,努力向學而不厭倦,又肯不厭其煩地去教導別人,現在還有誰可以和我相比呢?"
2012-09-15 4:06 am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分析:
传统译注认为 “文”是谥号,一是对谥号的误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
关于谥号的兴起,古今说法不同,多从《逸周书·谥法解》,认为起于周初。郭沫若先生认为,“当在春秋中叶以后”(《金文业考谥法之起源》),“谥法之兴当在战国时代”(《谥法之起源》)。杨伯峻先生批驳郭先生这种结论“缺乏坚强的论证,而且太与古代的文献材料相矛盾”(《论语译注》),举的例子其一就是《论语》中的这句“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其二是“托古作伪”的《左传》中的记载。很明显,郭沫若的结论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这里,“文也”是指成名。
“谓”是“为”之误,“是以为之”的句式,在《为政篇》第二章也有,“曾是以为孝乎?”。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58: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914000051KK0042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