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提言語道斷'其真義為何?

2012-09-15 1:36 am
言語道斷是讚歎真理深妙不可說之用語.
其真義如何?
更新1:

六十華嚴經卷五云:[遠離取相真實觀'得自在力決定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大智度論云:[言語已息'心行亦滅]'即多表示第一義實相斷絕言語'思慮時用之

回答 (7)

2012-09-16 4:58 am
✔ 最佳答案
【言語道斷;其真義如何?】究竟實相的真理,不是言語所能言說出的。
問:其真義如何?末學舉一公案作為回答:世尊一日敕阿難,食時將至,汝將入城持鉢。阿難應:「諾」。世尊曰:「汝既持鉢,須依過去七佛儀式。」阿難便問:「如何是七佛儀式?」世尊召阿難阿難應:「諾」世尊曰:「持鉢去。」
末學的領悟:『本不住聲生心』的當下究竟實相是『言語道斷』的。
供參考
==被牧的牛
2017-01-23 11:29 am
只是說說永不得道,心行而沒表現出來、沒用處(處㵄)
2012-09-15 11:10 pm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這是指一種東西,不能以言語、思維來形容它,界定它。

『言語道斷』
『道』這裡是道出來,說出來的意思。
『斷』這裡是「絕」或「滅」的意思。
以言語來形容它,說它像是什麼東西,這樣就已經不是原來的那一個東西。
那一個東西不是用世間任何語言,可以形容出來的,你一說出來,就不是原本的東西了。

『心行處滅』
『心行』是指人的思維,或思慮。
『處』那個地方
『滅』非也,不是的。
一種東西不可以用人的思維,去定義它,你所想到的地方,就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東西了。
那個東西不是以思考而得到的,運用思慮的時候,那個東西就跑掉了。
你一產生思想、動念頭的時候,就已經不是了。

道德經有一句話跟這裏相當類似,『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以說得出來的話,就不是原來所指的『道』。『道』可以將它命名的話,這個名稱就不能代表原來那個『道』了。

金剛經裡面的經文: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白話一層一層的解釋
要找這個東西,要在心無所住的時候,自然生出來的,就是了。
既然是,不是語言、不是思想、不能命名。不是語言模式,也不是思維模式,不是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是在六境(色聲香味觸法)上面去追尋的東西。是在『心無所住』的時候,而生出來的東西。
以下三種情況,都是在『心無所住』的時候,產生出來的。
1.當你自言自語的時候。
2.當心中湧現出一句成語的時候
3.當你不知不覺中,唱出一段歌詞的時候。
這就是你要找的東西。
這個在『心無所住』的時候,產生出來的東西,是要幫你解決問題的。你要從『自言自語』這一段話,心中湧現的那句『成語』,唱出來的這『一段歌詞』,去尋找答案,去解釋它代表什麼?

你常常去注意、去思考1『自言自語』2湧現出的『成語』3唱出來的『歌詞』片斷,去想他代表的意思?就是你面臨到的難題,幫你找到解決的方法。按照『心無所住』的時候,產生出來的指示去做,叫做『循性修道』(這是儒家的講法),或『乘性起修』(這是佛家的講法)。
2012-09-15 6:09 pm
言語因悟道而斷
佛教重的是悟性,覺悟的本質
悟道的心情和心得是無法用一般言語所形容的
你看到(心眼所悟)的是真就是真相
不管別人如何去判斷,都不需去爭辯
爭辨是多餘的言論,可以不說
http://tw.myblog.yahoo.com/tu2151025
2012-09-15 4:25 am
言語道斷,非無言語。心行處滅,非無心行,無所住生心而已,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而已,一念不生菩提生而已。即於空有兩門,離諸言語心行之境。離諸言語心行之境者,心無所住也,不取於相也。唯有真如及真如智。
真如者,約法言,約諦理言。
真如智者,約心言,約智言。謂空有乃至一切分別取著,皆是分別名相。其實唯有心法、境智,離一切言語心行之相。
真如者,真實謂之真,如常謂之如。如常者,不二也。真如之說,有多種解釋。
2012-09-15 2:13 am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修行的一種狀態!常為禪宗所用!

真的身心都已融入了修行的狀態(行住坐臥皆是)已無話可說!無意可思!無心可用!
2012-09-15 1:54 am
言語道斷是讚歎真理深妙不可說之用語.
其真義如何?


對 不想修行的人

就1句話 還是太多


收錄日期: 2021-05-03 17:29: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914000010KK050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