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青少年模仿電視而犯罪的事例

2012-09-13 5:43 am
青少年模仿電視而犯罪的事例,e.g新聞
愈多愈好,起碼2件事例,唔該唔該唔該~

回答 (1)

2012-09-22 6:12 am
✔ 最佳答案
傳播效果呈現的狀態有兩類,一是顯性效果,一是潛在效果。顯性效果是從受眾情緒、態度、行為中可以明顯感覺到、觀察到的效果。前些年有兒童家長狀告某廣告使孩子受驚嚇,若情況屬實,那就是電視的顯性傳播效果。有兒童模仿電視劇《還珠格格》中偶像上吊自殺的行為,也是一種顯性效果──受眾喜愛電視人物從而有一種愉快的體驗,進而接受傳播內容、承認其合理性,進而模仿。
大眾傳播學借鑒了心理學家艾伯特·班都拉的模仿理論,認為兒童通過觀察媒介內容,與其中某些角色或行為認同,並意識到在某些情境下模仿會有有益結果,那麼當這種情境出現時,兒童會發生模仿行為。這種模仿行為可以通過媒介不斷強化,形成長期行為。所以,不僅要看到電視傳播的顯性效果,更要考慮到其長期的、隱性的效果。電視對未成年人的認知發展、人格發展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暴力、商業化、性已經成為電視媒體對少兒危害最深的內容。所謂暴力,根據電視與社會行為研究報告,是指身體力量的公開行使導致違背他人意願的行動。暴力鏡頭包括電視上常見的斗毆、謀害、武力,以及使用各類武器強加於他人的行動。

  據記述,美國的孩子在18歲前,從媒體上目睹的暴力行為有20萬樁。所以,他們也回報社會各種自殺、殺人、弒親。中國也發生了五花八門的青少年暴力現象,“少豹堂”、“七匹狼”這些青少年黑惡團伙無惡不作,孿生女孩毒殺對她們關愛備至的雙親,兩少年藍極速網吧縱火,“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報告中至少有1000萬閑散未成年人進行各種犯罪活動。


 目前為止一般對於電視暴力的防範主要在娛樂節目和電視劇中,其實電視新聞的影響更大。英國進行的權威調查顯示,電視新聞所呈現的真實暴力比電視劇中的暴力,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可能更大。

  有一種誤解,以為少兒的卡通節目對孩子就比較積極、正面。其實,西方學者早已研究指出,電視卡通片上的暴力鏡頭,遠超過一般成人觀看的電視片。有好多以暴力對付壞人,假維護正義之名、行暴力血腥之實的卡通節目,以及借暴力的英雄式描述來促銷廣告主的暴力。

  兒童節目附有大量的廣告,許多節目是為了推銷玩具和其他商品。西方社會認為廣告的負面影響之一,是導致社會趨向物質主義,廣告不斷宣傳新產品,令人喜新厭舊﹔廣告中使用產品來解決問題,令人誤以為所有健康、容貌、社交等問題,均能通過物質消費途徑得以解決﹔還有就是側重物質擁有,忽視精神生活的需要﹔隻追求社會進步、經濟繁榮,而犧牲了社會公義,及對弱勢社群的關注。



EX:

99年11月23日新聞報導指出,桃園縣北區某國小一名六年級學童,一年來受班上七、八名同學欺負,導致身心受創,目前正接受精神科治療。那時,有許多人提出具體喊話,遭受校園暴力時應立刻勇敢說不,勿讓對方再三欺壓,並在當下向周邊的人求助時。

省思

然而,當我們一再強調提升學生們的自我保護意識,避免被暴力對待的同時,是否會落入一個陷阱:何以將暴力防治的責任放在受暴者身上?

似乎,受暴者除了承受暴力的傷害、負起防治暴力的責任,而施暴者予以懲戒處分,這樣就能停止暴力的重複發生嗎? 因此我們也應該正視施暴者的輔導,並協助他們,而非只是輔導受暴者走過創傷。更前來看,我們或許應該思考如何推動一個反暴力的校園文化,主動地去禁止校園暴力,並積極對學生宣導暴力的防治概念,經營友善校園,在暴力事件發生前,有效預防。


收錄日期: 2021-04-21 16:25: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912000051KK0067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