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為俊傑。此間自有臥龍、鳳雛。[3]」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4]」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與亮相見後,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5]」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讚,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6]」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諸葛亮於208年時,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編輯]過江作說
當時,劉表因妻家所影響,對長子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敬重諸葛亮,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迫使諸葛亮授以對策,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7]」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黃祖被孫軍殺害,劉琦便自薦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
208年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坡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亮主動請纓出使向孫權求救[8]。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9]」,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10]」孫權反問諸葛亮為何劉備不投降,諸葛亮便抬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也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的說曹操必定可打敗。 裴松之認為在諸葛亮遊說孫權之前,魯肅已經替孫權做了政治方面的打算,為之曉以利害并力戰曹操,而後孫權已經接受了魯肅聯劉抗曹的政治方略,孫權聯劉抗曹的軍事選擇並非完全處於諸葛亮的外交才能,本謀為魯肅[11]。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回師北還。
[編輯]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劉備於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駐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並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漢中之戰時,諸葛亮在成都替前線連連戰敗的劉備提供資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221年,群臣聽聞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蜀漢建立後,諸葛亮官拜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部下暗殺,再領司隸校尉。
------------------------
http://blog.yahoo.com/fw0v0/articles/page/1
入黎我家探探>w<
2012-07-31 18:42:04 補充:
http://zh.wikipedia.org/zh-hk/%E8%AB%B8%E8%91%9B%E4%BA%AE#.E7.94.9F.E5.B9.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