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影響力最大的人,是哪位?.

2012-07-31 6:25 am
三國時期影響力最大的人,是哪位?
三國時期影響力最大的人,是哪位?
三國時期影響力最大的人,是哪位?
三國時期影響力最大的人,是哪位?

回答 (3)

2012-08-01 9:11 am
✔ 最佳答案
對三國局勢影響最大的五個人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那麼對三國局勢影響最大的五個三國人物都是誰呢?



曹操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但並不能將其他人物的風采都掩蓋了。這才能有:"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畢竟三國是個豪傑並起,人才輩出的時代。



而要說這影響三國格局的頭號人物我想曹操當之自然是無可爭議的。



可以說從群雄割據以來,曹操一直是爭霸的主角,而其在北方的爭霸戰場也一直是鬥爭的中心,這種情況直到赤壁之戰才有所改變,爭霸的重心開始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且曹操也是三國首屈一指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文武兼資,時人無出其右。



而官渡一戰,以弱勝強,實是決定整個北方格局的一戰,也是三國時期的第一場著名的大戰。



而後他統一北方,已然為後來三國局面的出現邁出了第一步,且為後來的統一打下了基礎。三分天下這實力最強的曹魏一方確實是由曹操一手開創。



那麼這三國第二人,我認為是直接導致了天下三分的赤壁主帥周瑜。



可以說三國的前期決定的天下格局的是曹操和周瑜,一個統一北方,一個導致天下三分。《三國名臣讚序》讚周瑜:"晚節曜奇,則參分于赤壁","



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參分,宇宙暫隔。"以前的正統派史學家都以《隆中對》為依據,把三分功勞歸於諸葛。其實不然,《隆中對》只是一種預見,而但對於決定三分的那場"赤壁之戰",



諸葛亮唯一的貢獻就是促成孫劉聯盟,但這已是大勢所趨,(派誰去都一樣)而且還是孫權一方是主動的。



曹、孫、劉赤壁之戰(208),乃中古史上一大事。曹勝則漢末二十年分裂之局,可復歸統一;孫、劉勝,則三國鼎立之形勢以成,戰爭再延長七十年。且不論對錯功過,赤壁之戰的主帥周瑜確實是一手締造出了這三分局勢。



而他早年輔佐孫策平定江東,也是吳國開國立業的最大功臣。孫權稱帝時就感嘆說:"非周公瑾,孤不帝矣。"可見這第東吳第一人當數公瑾。



這三嘛,就是一手建立蜀漢帝國的劉備。



因為其未能像曹操,周瑜那樣對當時格局帶來決定性的改變,(夷陵一戰更決定了統一無法由蜀漢來完成。)且其所創基業在三國中又為最弱(還有竊國嫌疑)故而他只能排名第三。



但他一生轉戰南北,一直處於當時割據鬥爭的前沿,"折而不撓,終不為下,""雖顛沛陷難而信義愈明"誠然一世之雄。雖不及前二人,但勝他人遠矣!



第四自然是吳主孫權.



終其一生雖是守成之主,但他或聯劉抗曹,(有赤壁之戰);或聯魏拒劉,(有夷陵之戰)均獲大勝。(能同時戰勝這當世兩大梟雄的又能有誰?)割據江東,最後終成帝業,曹操都不得不嘆到:"生子當如孫仲謀"。其雄才可見。



況吳越向來屬於蠻荒之地,自春秋吳越風雲後,自此江東才又一次成為歷史舞臺的前沿陣地。



第五當數一代名臣,蜀漢丞相諸葛孔明.



他是劉備死後蜀漢的實際統治者,在內政軍事等方面都有所建,平定南方少數民族和北伐都鞏固了蜀漢政權,延長了三國的局面,是三國後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但他的功績在後世確實被誇大了,在《三國演義》中更是成為一代"智聖"。其實觀其一生,雖數次北伐,但都無功而反,只是東支西絀,搞搞拉鋸戰而已。
2012-07-31 10:14 pm
當然是曹操,他統一北方之後,形成後來天下再度一統的基礎。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04/25z0404.htm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在與黃巾軍作戰中起家,獻帝初平二年(192年)據有兗州,並收編青州黃巾,用其精銳建成「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將漢獻帝迎到許(今河南許昌),自任丞相,把持朝政。在諸侯爭戰中佔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他收降了張繡,擊殺了呂布,在官渡之戰中戰勝了袁紹,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被孫劉聯軍打敗,退回北方。以後又打敗關中的韓遂、馬騰。他在北方大興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專營,使轄區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在政治上,他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在軍事上,他戎馬一生,身經百戰,精通兵法,在戰略戰術及軍事理論上都有建樹。他還擅長詩歌,一些作品如〈短歌行〉等更是千古名篇。曹操可說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03/25z0307.htm
曹操統一北方
官渡之戰,袁紹兵敗,逃回鄴城,積鬱成疾,於建安七年(202年)病卒。其子譚、尚爭權,曹操同年九月攻佔黎陽。九年鄴城降,袁尚奔幽州依次兄袁熙;後兄弟二人逃奔烏桓。十年正月操殺袁譚。烏桓是北方少數民族,東漢末年逐漸強大,擁有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袁紹在建安元年(196年)兼併公孫瓚土地時曾利用烏桓力量,事後矯旨封其首領蹋頓為單于,所以袁熙、袁尚此去是想借烏桓力量與曹操抗衡。曹操為了消滅袁氏殘餘勢力,準備遠征烏桓。他首先開鑿兩條人工水道,即從呼(今滹泥河)入滹水的平虜渠,以及從泃河口入潞河(今白河)通渤海的泉州渠,解決遠征的軍需運輸;又大封功臣,以鼓勵士氣。
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親率大軍北伐,到達易縣(今河北雄縣西北),再輕裝兼程來到無終(今天津市薊縣)。此時他得當地漢人田畸的指點和幫助,從已斷絕近二百年盧龍塞越險經過白檀(今河北寬城),迅速到達距烏桓根據地柳城僅二百里時,烏桓王才知曹軍到來消息,倉卒迎戰,兵敗被殺。曹操收降二十餘萬人,並將為烏桓擄掠去的十餘萬漢人送回內地。袁熙、袁尚兄弟率少數士卒前去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瓚子),公孫康將他們殺死,表示歸附曹操。至此,曹操終於完成統一北方的大業。
2012-07-31 2:44 pm

東漢末及三國時期影響力最大的人:
西元184-189 何進
於184年被漢靈帝任命為大將軍, 討伐張角黃巾之亂, 後189年靈帝死後為除宦官, 召董卓入京, 但在董卓入京前被宦官所殺, 漢朝前朝大亂.

西元189-192 董卓
何進死後, 董卓引兵入洛陽平亂. 後招攬呂布開始專斷朝政. 廢少帝, 立獻帝. 後為規避討董盟軍, 遷都長安, 開始胡作非為, 因王允離間計被呂布所殺.

西元192-200 袁紹
三國群雄割據, 不過袁紹被推為討董盟主, 討董失敗後, 用計奪取韓馥的冀洲,而後統一河北, 成為擁有最大領地的諸侯. 於官渡之戰及倉亭之戰敗陣後,抑鬱而亡.

西元200-220 曹操
於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後, 又趁袁紹死後袁尚袁譚內鬨, 擊敗袁尚, 統一河北, 成為領地最大的諸侯. 雖於赤壁之戰大敗於劉備孫權聯軍, 但基礎還在. 於216年稱魏王, 219年孫權於劉備平定漢中聲勢日漲後感覺盲刺在背向曹操稱臣, 與吳偷襲荊州之戰合作討伐關羽.後病逝洛陽, 傳位曹丕.

西元220-222 劉備
擁有益州跟大部分荊州, 手下智勇將陣容堅強, 但在為關羽復仇的討吳之戰中大敗於吳國陸遜, 只能據守益州, 劉備也抑鬱而死.

西元222-225 孫權
於劉備為關羽復仇討吳之戰擊敗劉備大部分精銳部隊, 重創蜀國, 逼劉備退守益州. 後據守江東跟荊州, 用心經營, 偶爾策應諸葛亮北伐魏國.

西元225-234 諸葛亮
於討吳大戰大敗以及劉備死後後, 因感魏國獨大, 與吳國重修舊好. 225年開始北伐魏國, 吳國偶爾策應北伐, 魏國則見招拆招. 234年於五丈原因司馬懿堅守, 無功而返, 過勞而亡.

西元234-251 司馬懿
諸葛亮死後, 司馬懿集戰功於一身, 加上精通政務, 聲望日益上漲. 雖然在曹叡死後受曹爽排擠, 一度稱病在家. 但曹爽大意,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趁其奪回兵權並抄曹爽全家, 從此鞏固朝政大權, 魏帝也得聽命於他.

西元251-255 司馬師
司馬懿死後繼承其相位, 廢曹芳, 立曹髦,繼續掌握朝政大權.

西元255-265 司馬昭
其兄司馬師死後, 繼承相位. 平定諸葛誕之亂. 而後曹髦不滿司馬昭野心過大, 威脅帝位, 率宮人討伐司馬昭. 但失敗被司馬昭所殺,立曹奐為帝.後於263年滅蜀, 於265年去世.

西元265-290 司馬炎
司馬朝死後, 繼承其位.隨後逼魏帝曹奐禪讓, 創立晉國, 是為晉武帝. 而後於西元279年討伐吳國, 280年吳國滅亡, 三國時代正式結束.
參考: wiki, my thought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06: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730000015KK0969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