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奮而討伐東吳,並大敗而回,問:他為啥會失敗??(20點)

2012-07-23 1:02 am
劉備奮而討伐東吳,並大敗而回,問:他為什麼會失敗??
(思考方向>>情緒管理的重要~)
100個字左右
謝謝~

回答 (11)

2012-07-23 1:38 am
✔ 最佳答案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03/25z0319.htm
劉備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東西一線安下許多營塞,又分散了兵力。蜀軍不斷挑戰,陸遜置之不理,只管堅守。雙方在猇亭地區對峙了半年多。蜀軍的糧道要經過崇山峻嶺地區,運輸十分困難,加上天氣暑熱,令蜀軍士氣逐漸低落。這時劉備又放棄「水陸俱進」的原計劃而將所有軍隊在山林中安營紮寨。陸遜找到了蜀軍的弱點,於是決定發起反攻。他命令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在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連破四十餘營。劉備率領殘兵敗將登上馬鞍山據守,陸遜立即集中軍力四面圍攻,殺了蜀軍一萬多人,只有劉備帶領少數人馬,乘夜突出重圍,逃到白帝城,不久病死。猇亭之敗,令蜀漢元氣大傷。
2012-08-01 9:20 pm
蜀吳夷陵之戰劉備應該是完全沒想過會失敗,諸葛亮和趙雲會反對主要也是認為時機不合適。天下三分才剛有雛形,但蜀卻根基未穩,再者違背聯吳抗魏的原則,稍有不慎就可能反被兩國殲滅。正常的劉備不會不知道嚴重性,也不會不聽勸阻,但是他卻被仇恨、憤怒所蒙蔽了,而不能有效的指揮調遣,失敗是必然的,不管東吳的都督是呂蒙或是陸遜,結果都是一樣的
成大事者必須要沉的住氣,化悲憤為力量,今天為了報仇就算打了也不能徹底殲滅吳國,但是忍下來累積本錢,又豈是件容易的事。性格決定一切,格局決定成敗,如此而已。
參考: 自己淺見
2012-08-01 11:27 am
若因水土不服....
別忘了劉備是北方人
他的大耳親兵也是北方人
那他早應該在被曹操追殺 逃難時那來的後勤?
逃到荊州前 不早就就水土不服 或營養不良而亡了
孔明那有辦法新官上任3把火去燒曹軍 ....
躁進行軍 和沒有良好的謀士群在營帳中(或建言未被採納)
把軍寨建在林中 而被火攻
諸多軍事上的禁忌都犯了
2012-07-28 1:49 pm
先不論其他諸多因素
當時劉備前線後勤部隊加起來約十萬
再前線的約莫四萬
孫權一給就給了陸遜五萬
五萬打四萬本來一開始就有些微差距了
更兼陸遜又非庸才
不輸我想都很難
劉備能安全逃回蜀中除了將士用命外
還是因為有白耳兵擋住追軍
不然劉備我想應該會被擒獲

2012-07-28 05:52:50 補充:
= =沒所謂的七十五萬大軍 除非連老弱婦孺都拉近來
不然以當時益州的人口 能從軍的青壯年拉一拉能有十萬就很阿彌陀佛了
小說一看也是虎濫的 動不動就數十萬大軍 以當時中國天災 人禍 疾病想也知道要去哪湊出那麼多人
2012-07-26 3:51 am
水土不服.............................................

這是很明顯又簡單的答案

益州在哪???? 江東在哪???

古時候不比現在.......... 況且是幾千年前....... 地形氣候疾病....差異太大

古時候你以為後勤糧食醫療會好嗎??????

電視演的都是美化的
2012-07-24 12:01 am
的確! 劉備會死 有兩個重大原因 影響了他!

其1:劉備二弟關羽因為鎮守荊州九郡,輕易出兵攻打樊城,但是不料到糜芳.傅仕人投降吳國,又加上江陵城被陸遜.呂蒙佔據,關羽只好和關平.周倉.王甫逃回麥城,當關羽要撤退時,遭到潘璋埋伏.馬忠生擒關羽,但是孫權卻勸關羽投降吳國,關羽不肯,就被斬首級了.

其2:劉備三弟張飛因為關羽被吳國斬首級,因此展轉難眠,當他終於成功勸說劉備討伐吳國時,命令范疆.張達兩人製作喪衣,若三天內沒交出來,斬首示眾!他們兩個因為害怕張飛,於是先下手為強,趁張飛晚上在睡覺時拿短刀(匕首)刺殺張飛胸口,1刀沒死,張飛醒來 正要拿刀時, 他們崁下張飛的頭顱,逃往東吳.

以上是劉備大怒,為什麼率領七十萬蜀軍進攻東吳的原因 . 劉備前面連接勝利,而吳國闕澤提議派出陸遜擔任大都督防守劉備進攻,可是劉備卻一心想報仇,而忘記兵家之大忌,慘遭陸遜夷陵火攻,後來劉備 兵敗 ,退回白帝城,終日難過,最後成疾病,托孤孔明,請他輔佐阿斗,後來劉備死後!就由劉禪繼任皇位(蜀後主)可是南蠻王 孟獲 也趁劉備死之後開始討伐蜀國,於是又有一波新的戰爭即將來臨...
參考: 自己~
2012-07-23 10:06 pm
陸遜方面,見劉備屢破陣地,銳氣方盛,採避其鋒芒、任其深入五、六百里,
相持七、八個月竟能忍到據高守險、見敵挑戰而拒戰、知敵圍亦不往救,
時諸將有怨紛紛請戰之際,陸遜仍採取一個「拖」字,靜觀其變。
爾後試遣一軍攻蜀,不利,乃定計火攻,遂連破四十餘營,蜀軍勢潰。

孫子曰: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敵則能戰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
又曰: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也。

孫子兵法有五知勝,見陸遜用兵可謂必勝也,
採堅壁持久,忍眾怨而候隙破蜀,足見其深曉待機破敵之道。

2012-07-23 14:07:11 補充:
劉備方面可見《魏書.文帝紀》載:
初,帝聞備兵東下,與權交戰,樹柵連營七百餘里,謂羣臣曰:「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
因為軍勢已分,緩急難以相救,一軍潰則眾皆恐,故敗,此為主因。
另見二因:
一為吳書所載「火攻」,
勢成後卻見善用火攻的劉備竟對此似無慮及,也未見應變之方,
只見吳軍群驅俱攻,蜀軍屢戰屢勝卻經不住一敗,全面崩潰。
二為孫子曰: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屈力,久暴師則國用不足。故兵貴速,不貴久。

話說劉備用兵堪稱善戰,卻忘了軍爭首重收「利」,
見利不思收效;見不利又未及權變,不敗也難。

2012-07-27 12:41:30 補充:
夷陵之役並無水土不服的跡象,
事實上劉備所率的督將與軍謀中有不少荊州人氏,
如廖化、馮習、張南、輔匡、向寵、馬良、沙摩柯、龐林等。

另外,吳班為兗州人氏、傅肜為豫州人氏,程畿、黃權、李朝為益州人氏。
趙融、杜路、劉寧三將為何方人氏則不詳。

由以上史載的參戰人物比例可推測劉備的東征軍以荊州兵馬為主。

2012-08-14 09:45:48 補充:
孔明並無新官上任3把火去燒曹軍,那是演義的劇本,
史實上新野縱火狂乃劉備是也。

夷陵之役也沒把軍寨建在林中,
火攻奏效是因為蜀軍的柵材是木造的,給了陸遜火攻之機,
火攻是為了造成蜀軍前線的混亂,吳軍則趁亂機的剎那間成功切割蜀軍,
其實作戰常是如此,設法造成混亂後力擊敵軍,可能有勝算。
像劉備這支作戰經驗豐富的荊蜀聯軍,
光憑正面迎戰是很不利的,從吳軍初接戰時的節節敗退便可看出。
2012-07-23 2:52 pm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確定的戰略方針是「東聯孫吳,北拒曹操」,曹劉是主要矛盾,孫劉是次要矛盾。孫劉的矛盾是統一戰線內部的矛盾。

劉備志大才疏學識淺,好感情用事,在許多問題上用感情代替了政策。因為想報二弟關羽被東吳殺害之仇,置江山社稷於不顧,不聽諸葛亮趙雲等謀臣的勸阻,貿然負氣出兵,結果被東吳打得大敗而歸,自己無顏再回成都見諸葛亮和文武百官,死在四川東部的白帝城。
2012-07-23 6:14 am
急的報仇~所以失敗~我想如果當初他的兄弟都不死~我想他一向冷靜應該聽的下去吧~
歷史就不一樣了~對吧~
2012-07-23 3:02 am
遜上疏曰:「夷陵要害,國之關限,雖為易得,亦復易失。失之非徒損一郡之地,荊州可憂。今日爭之,當令必諧。備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雖不材,憑奉威靈,以順討逆,破壞在近。尋備前後行軍,多敗少成,推此論之,不足為戚。臣初嫌之,水陸俱進,今反舍船就步,處處結營,察其佈置,必無他變。伏願至尊高枕,不以為念也。」

[[今反舍船就步,處處結營]]
2012-07-23 2:11 am
因為朱葛亮對他不爽.不跟他去.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04: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722000010KK0529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