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與岳飛

2012-07-22 5:58 am
不好意思我們下禮拜一要報告歷史,我是負責秦檜和岳飛的故事,
有看了書一下,可否麻煩有人幫忙,就是將秦檜和岳飛的故事濃縮一下,報告時間只有5分鐘>__<
可以麻煩將兩人發生的故事濃縮嗎(時間朝代甚麼的也一起加進去)


謝謝了!!!!!!!!

回答 (4)

2012-07-22 7:02 am
✔ 最佳答案
http://www.chiculture.net/0111/html/a09/0111a09.html
正當岳飛節節勝利、捷報頻傳之際,秦檜串通張浚、楊沂中等主和派大臣,唆使諫官羅振向高宗上奏說:「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岳某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高宗本意就是稍勝而退,以制金人重歸於和,所以**上詔命岳飛班師。岳飛力爭說:「天時人事,有利於我,功及垂成,時不再來!」為逼岳飛退兵,高宗一連發出十二道金牌,措詞嚴厲,不容違抗。岳飛無奈,只能仰天長歎:「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岳飛最後明白到,朝廷不允許抗金軍事行動成功,於是只好班師回朝。在撤軍途中,岳飛問將士:「天下事竟如何?」張憲說:「在相公處置耳!」可惜岳飛未能擺脫忠君思想的束縛,最終作出退兵的抉擇。退兵使京西人民大失所望,攔馬痛哭,岳飛含淚出示詔書,說:「吾不得擅留!」他把願意南下的百姓安置在襄漢六郡,自赴臨安覆命。不久,已經收復的河南、關西大片土地又重陷敵手。
岳飛使金國武力亡宋的野心受挫,兀朮轉而向宋議和,高宗、秦檜當然求之不得。高宗對在抗金中權勢增大的武將本來就十分疑忌,於是決定解除他們的兵權。如此,既可以防止武將們功高震主,又可以借此向金人表明和談的誠意。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南宋朝廷重演了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歷史,在杭州西湖舉行柘皋大捷慶功會,宣讀高宗「制書」,提升韓世忠、張俊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立即赴任,不再領兵。三大將就此被削去兵權。
紹興十一年(1141年)八月,岳飛被彈劾罷官,在江州家中閒居。宋金之間的和議已展開,雙方使者往還不絕。十月,岳飛接到召他回臨安的命令。雖知此行凶多吉少,岳飛仍一意前往。他說:「使天有目,必不使忠臣陷不義,萬一不幸,亦何所逃!」十月十三日,殿前都指揮使楊沂中受秦檜指使,將岳飛騙到大理寺監獄。先於岳飛入獄的是他的大將張憲、兒子岳雲。岳飛入獄後,年僅十五歲的的次子岳雷也被關押。


岳飛入獄的消息傳開後,朝野震驚。富有正義感的人們紛紛出面營救岳飛,住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市)的一名布衣范澄之憤而上書,尖銳地指出:「宰輔之臣媚虜急和」、「胡虜未滅,……豈可令將帥相屠,自為逆賊報仇哉!」他還引用南北朝時宋文帝殺名將檀道濟自壞長城的故事,懇切請求高宗收回成命。百姓根本不信岳飛有罪,只是不敢講出心裏話罷了。范澄之後來也因此而遭受迫害。


高宗為了與金人言和,在秦檜的慫恿下,決定殺害岳飛。 絞盡腦汁,羅織了三項罪名:(1)岳飛和岳雲分別寫信給王貴和張憲,策動他們謀反。(2)岳飛在淮西之役擁兵不進,坐觀成敗。(3)金軍破濠州後,岳飛得知張俊、韓世忠戰敗,曾說:「國家了不得也,官家又不修德。」又說過「我與太祖俱以三十歲為節度使」的話,均是「指斥乘輿。」韓世忠以證據不足質問秦檜,秦檜說:「證據雖不足,但事體莫須有。」韓世忠變色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2012-07-21 23:08:56 補充:
紹興十一年歲末,岳飛獄案遲遲未決,但主和派再也不能等了。十二月二十九日, 等通過秦檜匆匆上報一個奏狀,提出將岳飛處斬刑,張憲處絞刑,岳雲處徒刑,請高宗裁斷。高宗當即批示: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岳飛被處死於監獄中,時年三十九歲。在獄中,岳飛悲憤地揮筆寫下了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2013-07-30 8:18 pm
秦檜這畜生賤種,下地獄1千萬年不得超生!姓秦的子孫欠岳和趙公道,終身他們為奴!
2012-07-23 1:02 a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2%B3%E9%A3%9B#.E5.8D.81.E4.BA.8C.E9.81.93.E9.87.91.E7.89.8C

十二道金牌七月上旬,宋金兩軍在東部和西部戰場處於平局狀態,中部戰場張俊在亳州、宿州吃了幾場小敗已經撤軍,惟獨李若虛並不節制中部的岳家軍北伐。秦檜的親信殿中侍御史羅汝楫上奏說:「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岳飛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宋高宗趙構在七月八日或稍後,大致與郾城之戰同時,發出了第一道班師詔。岳飛在七月五日上奏報告梁興、董榮、趙俊、喬握堅等部的勝利:「臣契勘金賊近累敗衄,其虜酋四太子等皆令老小渡河。 惟是賊眾尚徘徊於京城南壁一帶,近卻發八千人過河北。此正是陛下中興之機,乃金賊必亡之日,若不乘勢殄滅,恐貽後患。伏望速降指揮,令諸路之兵火急並進,庶幾早見成功。」[156]七月十八日,即張憲從臨潁殺向開封之時,第一道班師詔送達。岳飛鑒於當時完勝的戰局,寫了一封奏章反對班師:「契勘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沮喪,內外震駭。聞之諜者,虜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隔了兩三日,朱仙鎮已克,完顏宗弼已逃出開封之時,據說岳飛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其中全是措辭嚴峻、不容反駁的急令,命令岳家軍必須班師回鄂州,岳飛本人則去「行在」臨安府朝見皇帝。宋高宗發十二道金牌的時間,大約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複西京河南府捷報不久[160]。岳飛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朝東往「行在」臨安府的方向一再行拜禮:「十年之力,廢於一旦。」不得不下令班師,百姓聞訊攔阻在岳飛的馬前,哭訴說擔心金兵反攻倒算:「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岳飛無奈,含淚取詔書出示眾人,說:「吾不得擅留。」於是哭聲震野。岳飛決定留軍五日,以便當地百姓南遷,「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這時宋高宗趙構對戰局的控制反復無常,有努力做到不勝不敗以利議和的嫌疑。在接到岳飛郾城大捷的戰報後,尤其是接到岳飛七月十八日反對班師的上奏後,又於七月二十五日命令楊沂中的殿前司軍從「行在」臨安府開赴淮南西路北上待命,並發手詔,改令岳飛「且留京西,伺賊意向,為牽制之勢」[161]。這種戰勝後不乘勝出擊反而班師、但也竭力牽制金國的奇特舉動,也許和高宗生母韋氏當時作為事實上的人質被金國囚禁待釋有關。八月中旬,楊沂中的殿前司軍到達宿州,以五千騎兵夜襲柳子鎮,卻不見金兵蹤影。在探知金軍以重兵埋伏于歸路後,也不知是真是假,金軍是否還有戰鬥力,殿前司軍「遂橫奔而潰」。金軍乘勝佔領宿州,並因當地人歡迎過宋軍進行報復屠戮[162]。岳飛前往「行在」臨安府的路途已走了大半,期間不斷接到宋高宗的手詔,以及秦檜以三省、樞密院名義遞發的省札。儘管內容自相矛盾顛來倒去,最後仍是令岳飛「疾馳入覲」,「赴行在奏事」[163]。當岳飛聽到中原傳來的宋軍敗訊,只能長嘆:「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164]結果岳飛的第四次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

2012-07-22 17:03:19 補充:
遇難
岳飛在收到十二道金牌班師回朝之際,道「十年之力,廢於一旦」。岳飛回到京城之後,向高宗請辭。高宗當時沒有答應他的辭呈。[165]次年(紹興11年)四月,拜樞密院副史(從一品)。但是這次,岳飛請求拿回兵權,未允。[166]八月辭職。[167]

之後岳飛父子被丞相秦檜以謀反罪名予以逮捕審訊,由於找不到證據而無審訊結果,最終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含糊其詞「其事體莫須有(難道沒有嗎)」),於紹興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被賜死。[168]
2012-07-22 6:02 pm
可能是教育引導教學
不然岳飛的故事在早年
連路口的老先生都知道個一二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03: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721000010KK078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