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culture.net/9001/list/html/txt22b.htm
清世宗胤禛 雍正 (1678-1735年)
胤禛是康熙的第四個兒子,在皇位爭奪戰中,胤禛取得皇位,改元雍正。雍正誠信佛教,卻攻於心計,性格剛毅,處事果斷。在位僅13年 (1722-1735),但
他勵精圖治,力求改革,整頓吏治,對滿清的賦役進行了重大改革。此外還擴大墾田,創設軍機處,革除旗主。又平定青海,西藏,鞏固邊疆。
總的說來,雍正統治期間促進了生產發展,令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政局穩定,邊疆鞏固,為乾隆創建「大清全盛之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是有作為的皇帝。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list/image/pic18221.jpg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gudaishi/detail_2012_03/20/13313228_2.shtml
就現有史料來看,雍正繼位也確實存在著其他很多疑點。例如,《大義覺迷錄》一再宣揚康熙臨終前說雍正“人品貴重”,令其繼位。實際上,雍正在康熙後期諸皇子爭奪儲位中大耍兩面派手法,引起其父康熙帝極大不滿,說其“之無情險詐,似遠出諸阿哥之上”。對於這樣的人,老練的康熙帝怎麼會把皇帝寶座讓給他呢?再從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中大肆攻擊和詆毀自己的同父同母兄弟允禵的言論來看,也從反面暴露了其奪權的不擇手段。
而最能說明雍正合法繼位疑點的證據,卻是雍正本人對聖祖之死以及他接受“傳位遺詔”情況的敘述。雍正說,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康熙帝在暢春園靜養,命其代祀南郊,于齋所致齋。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急招雍正。雍正未達之先,康熙帝命誠親王允祉、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及原任理藩院尚書隆科多共八人,諭令說:“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即皇帝位”。等到雍正抵達暢春園後,康熙帝只告訴他自己病情加重,雍正也只“含淚勸慰”。當天夜裏,康熙帝去世,“隆科多乃述皇考遺詔”,雍正得以繼位。對於雍正的這一自我敘述,許曾重在《清世宗胤禛繼承皇位問題新探》一文作了詳細而又縝密的剖析。他說,從允禩、允禟在雍正繼位後的憤怒、驚訝心情和其他一些事實來看,除隆科多外,其他七人都未聽到傳位遺詔,都是由在康熙帝心目中無任何地位而確是雍正親信的隆科多轉達的。又如,康熙帝臨終前召見諸皇子和雍正的親信隆科多宣讀“遺詔”是不合清朝法制的。再有,最令人不解的是,康熙帝在向允祉八人宣佈立雍正為帝後,對後到的雍正僅告以他自己病情加重,卻閉口不談已定其為自己的繼承人,這是非常不合邏輯的。而此話正源自雍正之口。這就很說明雍正的“合法繼位”大打問號了。揆之史實,許曾重的分析是精當的,完全站得住腳的。還有兩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值得注意:一是,雍正帝繼位後一再宣揚自己如何孝順康熙帝和母后,但他生前不僅逼死生母皇太后,而且又不合邏輯地把自己的陵墓建在遠離景陵(康熙帝陵)幾百里的河北易縣。這恐怕說明,雍正帝陵址的確定是一生信佛的他擔心身後受報應而選擇的一種辦法。二是雍正、乾隆二帝對《大義覺迷錄》態度的截然不同。雍正對反覆為自己辯解的《大義覺迷錄》非常重視,將其頒布到全國各府州縣;而乾隆剛一繼位,即宣佈收回此書,有私藏者罪之,說明乾隆帝對其父雍正帝辯解的蒼白無力心裏是很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