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18/25z1803.htm
諸葛亮可能支持劉備伐吳
赤壁之戰的勝利,是孫劉聯盟所發揮的巨大力量的顯示;而吳蜀夷陵之戰,是吳蜀聯盟破裂,雙方反目成仇的結果。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為促成孫劉聯盟所作的努力,史家曾大書特書,而夷陵之戰前夕諸葛亮的態度又如何呢?史書記載很少,小說家說他是持反對態度的。這都是一種為尊者諱的態度。有的史學工作者研究認為,諸葛亮是支持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以奪回荊州的。任何聯盟都是為政治服務的,排除政治目的,聯盟便失去了其意義,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理解諸葛亮支持劉備奪回荊州的態度。赤壁之戰初步定下三國鼎立的格局,而夷陵之戰使這個格局最後定型。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03/25z0319.htm
猇亭之戰(夷陵之戰)
孫權佔領荊州,殺了關羽,對劉備的打擊實在太大,他稱帝僅三個月,就在蜀漢章武元年(221年)七月親率大軍東征孫權,並調巴西太守張飛自閬中(今四川閬中)領兵到江州(今重慶)會合,不意張飛出兵時被部下殺死。孫權方面當然也有準備:一是派人向曹丕祝賀他稱帝,接受曹丕給他吳王的封號,希望魏國中立,預防兩面受敵;二是派使者去蜀漢,要求重歸於好;三是拜陸遜為鎮西將軍,率軍進駐秭歸、巫縣(今四川巫山)加強防務,還把都城建業遷到武昌,以便扼守荊州。
東吳要求重修舊好,劉備自然聽不進去,繼續領兵東進。蜀軍先頭部隊佔了巫縣,攻下秭歸,於次年二月進至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在此設立大本營,先頭部隊到達夷道(今湖北宜都)包圍了孫權侄兒孫桓統率的吳軍。吳軍不少將領要求迎擊,陸遜考慮到蜀軍東下,銳氣正盛,又居高臨下,很難攻破,所以拒絕,反而令吳軍退出崇山峻嶺,使蜀軍的戰線拉得很長,而將自己部隊集中在猇亭地區。孫桓屢次派人要求支援,陸遜只是回答說:「孫桓很得軍心,夷道城池堅固,糧食充足,不必擔心。」就是按兵不動。
劉備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東西一線安下許多營塞,又分散了兵力。蜀軍不斷挑戰,陸遜置之不理,只管堅守。雙方在猇亭地區對峙了半年多。蜀軍的糧道要經過崇山峻嶺地區,運輸十分困難,加上天氣暑熱,令蜀軍士氣逐漸低落。這時劉備又放棄「水陸俱進」的原計劃而將所有軍隊在山林中安營紮寨。陸遜找到了蜀軍的弱點,於是決定發起反攻。他命令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在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連破四十餘營。劉備率領殘兵敗將登上馬鞍山據守,陸遜立即集中軍力四面圍攻,殺了蜀軍一萬多人,只有劉備帶領少數人馬,乘夜突出重圍,逃到白帝城,不久病死。猇亭之敗,令蜀漢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