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並簽署《終戰詔書》,中華民國政府派何應欽為代表接收台灣[76]。而後設立與中國大陸省級行政體制不同的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並由陳儀出任台灣行政長官[77]。但因為陳儀等接管官員貪污嚴重,軍警紀律敗壞,陳儀本人大權獨攬,加上戰後經濟崩潰導致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和政府急於「去日本化」造成文化上的隔閡,以及部分新住民(外省人)相對於老住民(本省人)在社會地位上具高度優勢的不平等待遇,導致在1947年初,因查緝私煙所引發的警民衝突,二二八事件全面爆發[78][79]。數星期後,國府派兵來台鎮壓,後續還有清鄉行動,許多與事件無關的各界菁英與百姓也被無故殺害,或逮捕之後不經審判而被監禁、處死或就此失蹤。此事件揭開了19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高壓的序幕,並埋下後來族群對立態勢與台灣獨立運動的種子[80]。二二八事件後,國民政府調整台灣地方政治制度,廢除台灣省行政公署,改設台灣省政府,由文人出身的魏道明任首屆省主席,縮小公營事業範圍[79]。1949年,陳誠就任台灣省主席,改革幣制(舊台幣以四萬比一的比率兌換新台幣),實行三七五減租[81],通貨膨脹形勢得到緩解。 無黨籍台南人吳三連(左二)於1951年1月7日獲悉以65.5%高票當選中華民國首都台北市第一屆民選市長後在辦事處與支持者舉杯同歡。 1949年底,中國共產黨在大陸宣告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撤至台灣[4]。國民黨新敗來台初期,堅持反攻大陸,但缺乏美國配合,只能發起一些小規模戰役,直至八二三炮戰雙方暫時停火後,反攻都未能實現[82]。國民黨政府在台灣透過《戒嚴令》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等法令,以穩定、維護中華民國政府為優先,暫停憲法條文實施,並配合黨、政府、軍隊、特務的結合掌控,持續政治與社會上的強勢壓制,鞏固一黨專政、獨裁的體制[80]。但這造成許多人因實際或是指稱的反對言論或行動,甚至無故被指為共產黨「匪諜」而受到非法迫害與殺害的案件,即白色恐怖[80]。 自由中國雜誌封面。 1950年起,台灣開始實行地方自治,縣級以下民意代表與行政首長及省議會由公民直選產生[83]。1950年代起雷震等知識分子在《自由中國》雜誌上批評時政,要求民主。1960年,雷震等人士籌組中國民主黨,但很快就被政府鎮壓[84]。在政府解除戒嚴之前,台灣的黨外運動團體一直透過私下發行的政論雜誌,醞釀對國民黨政府進行大規模抗爭,要求全面落實民主政治與言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