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當然要負責,不過主因是清朝的中衰,國勢大不如前,而她的作為只是加速清朝的滅亡。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g/62g01/62g0101.htm
清朝的中衰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雖號稱盛世,然自乾隆中葉起,便步入中衰。
清代至乾隆時,皇室奢華之風極盛,使國庫日竭。乾隆帝六次南巡,耗盡民脂民膏;擴建圓明園,更是勞民傷財。他又連年用兵,致令財政拮据、庫用衰竭。清初府庫存銀,康熙時五千餘萬兩,雍正時六千餘萬兩,乾隆時原有八千萬兩,但乾隆末年以至嘉慶年間,幾乎耗費淨盡。
清的中衰亦表現在政治方面。自乾隆中葉起,官吏貪污受賄成風,吏治極端腐敗。乾隆帝寵信之軍機大臣和珅當政二十餘年,由貪污受賄而積家私約八億兩銀子,相當朝廷十來年之總收入。
軍事方面,入關之後,滿洲旗兵漸習於奢侈。歷康、雍、乾承平之世,久不操練,昔日勇武之風盡失。乾隆四十九年杭州閱兵,八旗兵箭箭虛發,甚至有墮落馬下者。倘遇民變,腐化之旗兵一戰即潰散四逃。
民生日困、民變四起是歷朝皆有的現象,清朝亦不例外。乾隆末年,土地兼併的現象極為嚴重,如和珅一人已佔田八千餘頃。加以全國人口膨脹,從順治至嘉慶,由二千萬人發展至三、四億,激增近二十倍,而耕地面積增長有限,以致民生日困,社會凋敝。此外,漢族人民反清排滿之情緒一直未息。因此,乾、嘉年間民變迭起,如天地會、白蓮教、天理會的起事,回民、苗民的反清鬥爭等,大大削弱了清廷的統治。
清朝自步入中衰以後,國勢日走下坡,加上實行閉關自守的政策,對外界瞭解極少,終於成為西方列強覬覦的對象。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t/62t01/62t0101.htm
辛亥革命與清朝的滅亡
1911年(歲次辛亥)10月10日,一場埋葬中國專制王朝的革命──辛亥革命,在湖北省的武昌爆發。
晚清時期,中國飽受列強侵略,改革失敗,民生日困,清朝病入膏肓,已成一推即倒的局面。1911年5月,清廷在郵傳部大臣盛宣懷的策劃下,強行收回民間集資自辦的粵漢、川漢鐵路,又未能解決如何補償民間損失的問題。這一措施引致川、粵、鄂、湘四省群起反對,四川紳商乃成立保路同志會,誓死力爭。由於保路風潮迅速發展為四川全省性的騷動,清廷急調湖北新軍入川鎮壓。鑑於湖北兵力空虛,革命黨人決定乘機起義。
革命前數年,與同盟會有聯繫的湖北兩個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會,曾深入新軍進行發動。參加這兩個組織或受其影響的湖北新軍士兵約有五千餘人,佔全省新軍人數三分之一。隨著全國保路鬥爭的蓬勃發展,湖北革命黨人決定發動起義。1911年(宣統三年)9月,文學社領導人蔣翊武、劉復基和共進會領導人孫武、蔡濟民等組成聯合指揮機構,定於10月11日起義。10月9日,因事機洩露,起義指揮機構被破壞,主要領導人或被捕殺或逃出武昌,革命黨人乃決心提前起義。10月10日夜,武昌新軍工程第八營士兵首先起義,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經過一夜戰鬥,革命軍佔領武昌城,湖廣總督瑞澂等狼狽逃竄。11日革命軍攻佔漢陽,12日攻佔漢口,革命旗幟插遍武漢三鎮。不久,全國各地紛紛響應,許多省份都宣佈脫離清廷而獨立。因這次革命爆發在農曆辛亥年,故稱「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不僅推翻統治中國長達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而且結束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辛亥革命之所以取得勝利,一方面固然是由於清朝統治十分腐敗,根基動搖,另方面則因為孫中山先生及革命組織領導有方,「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等口號深入人心,群眾基礎廣泛。從此,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2012-07-09 12:24:06 補充:
http://www.chuenyuen.edu.hk/~cyc-chis/bo.htm
正因經濟繁榮, 政治清明, 國力強盛,使清朝之盛勢推至頂峰。故有言乾隆一朝乃清之盛世, 確是不錯。
但清代中衰始於乾隆之說, 亦沒有矛盾。因高宗於晚期, 好大喜功, 常對外用兵, 更自誇「十全武功」。除了平回部及兩定準噶爾外, 其餘的大都虛耗不少國力, 如歷時五年, 才平定大小金川: 兩金川地不過千里, 人口不滿三萬, 費帑卻有七千萬兩之多, 大約是平定天山南北路所耗的兩倍以上。
2012-07-09 12:24:55 補充:
而乾隆一個人的每餐「御膳」, 山珍海味至少幾十品, 多至一百多品。他六次下江南, 每次都鋪張浪費, 比康熙南巡不知超出多少倍! 他更擴建北京圓明園, 又擴建避暑山莊和許多廟宇, 耗費了無數銀兩。使國庫開始空虛 。
2012-07-09 12:25:28 補充:
高宗又曾大興文字獄抑殺仕人的思想。徐述夔、蔡顯和王錫侯等人都因此而惹上殺身之禍。他又藉機割裂與焚燬有干礙的書籍, 弄得古籍面目全非, 這樣使到有識之士反感起來。加上乾隆晚年寵信和珅, 政多荒怠, 而和珅當國二十年與朝中大臣貪污舞弊, 欺上瞞下, 在各地結黨營私中飽私囊。 清廷在朝政日非, 國庫空虛之下, 元氣大傷, 故亦從此走向中衰之段。
嘉慶以後, 政治更加敗壞, 朝政千瘡百孔, 到達無可救藥的地部。故此乾隆確把清朝帶到頂峰, 卻又是清朝又盛轉衰的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