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避風塘是香港一些專門讓漁船暫避颱風的場所,一般設於海灣或港灣。另外,避風塘也用於停泊遊艇(銅鑼灣避風塘正有此用途)。一些避風塘也供船艦上下貨。
目錄 [隐藏]
1 避風塘生活
2 現況
3 位置
4 參見
5 參考文獻
[编辑]避風塘生活
1990年代以前,相當龐大的人口在避風塘以水為家,當中不少是漁民或水上人的後裔。他們建立了有別於香港主流文化的水上文化。從多方面來看,水上文化是發展成熟的,譬如,有獨特的婚嫁儀式、飲食習慣、唱調和口音。中式餐館的著名菜式「避風塘炒蟹」,就是源自避風塘的水上食肆。
但實際上早年避風塘的居民,其實也有不少是付不起陸上房屋租金,而到艇上寮屋居住的,當中不少是1949年後為逃避共產政權來港的外省籍(非廣東籍)難民,香港電台劇集獅子山下曾有單元探討。當中最著名的是筲箕灣愛秩序避風塘艇戶,實際上其是筲箕灣山六村的延伸(今已重建成耀東邨),在1976年春節發生大火,居民大多安置到柴灣興華邨。另一個著名艇戶聚居地為舊油麻地避風塘,此地艇戶多為陽江縣人士。
漁民的生活和文化,在大眾眼中看似有趣迷人,然而,極度貧困的一面則不為人知。由於出海捕魚的需要,漁民家庭的子女大多沒有機會讀書。有見及此,一些宗教團體便創立了「水上學校」,為避風塘的兒童提供教育。另外,漁民出海的魚穫或多或少,收入不定,很難維持生計。
後來,由於船上難以妥善安置抽水馬桶和垃圾收集設施,而人口又漸趨稱密,避風塘惡劣的衛生情況可想而知。
[编辑]現況
香港的漁業式微,大多數漁民已上岸生活,而避風塘文化亦隨之迅速消失。避風塘的作用至今未變,即使在不久的將來,避風塘也是香港不可缺少的。一些以避風塘炒蟹打響名堂的食肆亦已遷岸開業。同時,因為艇上居住環境惡劣,香港房屋協會分別興建了香港仔漁光邨、西貢區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來專門安置上岸漁民,而房屋署也為漁民興建不少公共房屋,屬下的大元邨、太和邨也安置不少三門仔漁民,而柴灣漁灣邨、青衣島青衣邨也是為漁民因填海必需上岸而興建。
由太平山山頂遠望,九龍半島西邊的油麻地避風塘
[编辑]位置
香港目前有多個避風塘,包括:
香港仔避風塘(香港仔南避風塘、香港仔西避風塘)
銅鑼灣避風塘
筲箕灣避風塘
油麻地避風塘(新油麻地避風塘)
觀塘避風塘
三家村避風塘(酒灣)
九龍灣避風塘
土瓜灣避風塘
藍巴勒海峽避風塘
屯門避風塘
鹽田仔避風塘
船灣避風塘
長洲避風塘
喜靈洲避風塘
[编辑]參見
香港飲食文化
[编辑]參考文獻
香港海事處:避風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