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隱翅蟲
奪命隱翅蟲 : 近日一則有關拍打毒隱翅蟲隨時會致命的消息,在網上瘋傳,這隻會釋出毒液的毒蟲,最近除了肆虐中台兩地外,原來亦在本港出沒,有昆蟲專家更在元朗發現其蹤迹。毒隱翅蟲毒性強,不但會令皮膚潰爛,對於敏感反應強烈人士,毒素更會流入血管致命。本港學者警告,喜歡在濕潤環境生長的毒隱翅蟲,會隨着暖化加速繁殖,市民切忌胡亂拍打!
奪命隱翅蟲
「全球發出警示!請傳出去!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牠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從網上流傳的照片所見,該隻被指「足以致命」的昆蟲顏色鮮艷,身體紅黑相間,體長約零點五至一厘米,貌似螞蟻。
委託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檢視網上瘋傳的昆蟲照片,證實是毒隱翅蟲屬中的「褐足隱翅蟲」,雖然不會螫人,但其體內含刺激性毒素「Pederin」,市民一旦拍打牠後,毒液會流出接觸人體皮膚,輕則引發接觸性皮炎,出現紅腫及水泡,若患者抓過傷口,發炎情況就會蔓延全身,嚴重的更會致命。
炎夏濕潤活躍 元朗現行蹤
「我周不時喺屋企見到一、兩隻(奪命隱翅蟲),一般市民會當佢係螞蟻或者普通蟲拍死佢,咁做好易會整傷皮膚!」饒指,毒隱翅蟲活躍於四至九月,以捕食細小昆蟲維生,喜在植物茂盛或濕潤的地方生活,過去他便在元朗八鄉家中發現其蹤迹。他稱,隱翅蟲有趨光習性,活躍於晚間,經常走入燈火旺盛的民居,「好多時被毒隱翅蟲咬傷嘅個案,都係發生喺室內而唔係郊外。」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翁建霖擔心,隨着全球天氣暖化,愛在濕潤地方生長的毒隱翅蟲會加速繁殖,加上牠們不是群居生活,較難被發現撲滅。事實上,毒隱翅蟲除了在港出沒外,更肆虐於港人的旅遊熱點台灣及內地華南地區。
「好似畀鏹水乸過嘅痛楚」
近月中台兩地便有不少市民被毒隱翅蟲毒液弄傷而求診。日前深圳市民李先生在住宅附近乘涼期間,拍死爬過他頸部的毒隱翅蟲,即時感到頸部十分痕癢,並感到如火燒的灼痛感,未幾更開始脫皮及長出水泡,癢痛難耐,需馬上求醫。
在台灣,單是台北市立萬芳醫院門診部,在春夏季節,每月便有逾五名患者,因接觸毒隱翅蟲的毒液引發皮膚發炎求診。該院皮膚科醫師石博宇表示,當地患者以年輕女性為主,大多是在驚慌胡亂拍打毒隱翅蟲,引致皮膚炎。
本港皮膚科專科醫生侯嘉林指,奪命隱翅蟲內含強烈皮膚刺激敏感素,即使患者不是敏感體質,接觸小量毒液後亦會引致強烈毒性反應,出現痕癢及「好似畀鏹水乸過嘅痛楚」,皮膚表面更會長出水泡,造成潰爛,若初期傷口處理不當,甚至會出現細菌感染,「有啲人係敏感體質,反應會勁啲,毒素有機會入血管,生命會有危險!」侯指,患者痊愈後皮膚會有色斑,六至九個月才會褪色,而潰爛之處則會出現疤痕。
奪命隱翅蟲
若沾奪命隱翅蟲毒液用大量清水沖洗
另一皮膚科專科醫生史泰祖亦稱,每逢夏天,不時接收市民被害蟲「襲擊」引發皮膚問題的求診個案,「毒隱翅蟲毒性好強,如果見到病人皮膚出現好大反應,唔排除都係毒隱翅蟲造成!」他提醒市民,切勿拍打毒隱翅蟲,若不慎接觸其毒液,應用大量清水沖洗皮膚,避免讓毒液停留時間太長。
漁農自然護理署發言人表示,本港約有四百多種隱翅蟲,主要棲息於樹林及草叢的落葉堆及朽木中,少數品種的體液含刺激性毒素Pederin,可致皮膚過敏,出現刺痛和紅腫徵狀。市民不應接觸隱翅蟲,亦不應拍打牠們,以免牠們流出的體液接觸到皮膚。醫管局則指沒有相關求診的分類統計。
褐足奪命隱翅蟲小資料
• 顏色鮮艷,身體紅黑相間
• 體長約零點五至一厘米
• 活躍於四至九月
• 喜在植物茂盛及濕潤的地方生活
• 奪命隱翅蟲有趨光習性,活躍於晚間
keyword: 奪命隱翅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