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唐太宗愛好書法達到入迷的程度,算是一種

2012-06-27 7:24 pm
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唐太宗愛好書法達到入迷的程度,算是一種執著?」與分享無上法喜呢?


圖片參考:http://www.po2u.idv.tw/blog/images/photo/t-070104/ja-070104-44.jpg


《蕭翼智取蘭亭序的故事》

唐太宗愛好書法達到入迷的程度,他只要聽說哪裏有名人書法真跡,就千方百計地弄到手。王羲之的《蘭亭序》唐太宗對它可說是朝思暮想。 後來他打聽到《蘭亭序》真跡藏在浙江會稽書法智勇的嫡子辯才和尚手裏,就多次向辯才要,可是辯才推說不知下落。 唐太宗想出了一計,他派監察御史蕭翼扮成一書生,去接近辯才。蕭翼去後不久便和辯才交上了朋友。 蕭翼智取蘭亭序三難太宗 蘭亭序七傳到釋智永,智永和尚將近百歲才去逝,圓寂前,將蘭亭序交給弟子辯才和尚,囑咐妥善保管。辯才把它當做至寶,在方丈屋的樑上,鑿了一個大洞,來收藏蘭亭序,世人難得見到。 唐太宗非常喜愛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共搜集二王真蹟三千六百件。遇有閒暇就和宰相魏徵討論二王書法,魏徵說:「右軍活著時,最喜歡蘭亭序,今天藏在辯才那裏。」太宗驚奇地說:「真有這回事?我很想立刻把它拿到手。」魏徵說:「辯才把蘭亭序看得比他的腦袋還重要,要想索得,可不那麼容易。」 太宗下了一道聖旨,召辯才和尚到長安,故意拿假的蘭亭序給辯才看,辯才卻裝糊塗告訴太宗說:「右軍寫這篇序共三百二十四字。只恨王家收藏的真蹟,已在亂中失落,今日再也看不到了。」太宗沒辦法,只好留下辯才,秘密派人搜查,結果只得到智永寫的真草「千字文」,不久辯才假託有病,又回到永欣寺。 太宗三番五次派人追問,辯才始終守口如瓶,硬說不知道。皇帝一看沒辦法,就召集大臣商議,宰相房玄齡認為御史蕭翼,聰明絕頂,能書會畫,嘴巴伶俐,詭計多端,一定能達成任務。於是太宗召見蕭翼,問他辦不辦得了這件事。蕭翼對太宗說:「沒有問題,不過請求皇帝給臣三帖二王的真跡,以便見機行事。」 詩酒忘年 蕭翼脫下官服,換上青色的長衫,裝扮成一個落魄的書生,帶著三帖二王的真跡,隨著遊客,搭船到了浙江永欣寺。這位面帶書卷氣的書生,每天一定進入永欣寺畫壁題詩,經過辯才和尚的房前,就停留瞻仰一會。辯才起初不注意,看了幾次,覺得這位書生氣慨非凡,於是趨前問他:「請問這位施主,打從那裏來的?」 「北方來的。」「施主有此雅興來本寺畫壁題詩,文學藝術的修養一定很高。」 「豈敢,豈敢,貧道慕名而來,今得見住持,甚感榮幸。」 兩人初見面就談得很投機,辯才把蕭翼請入寮房,下棋、彈琴、談詩論文,情投意合,於是開新釀的酒待客。酒酣耳熱,倡議賦詩,辯才抽到「來」字就作了一首詩:「初醞一缸開,新知萬里來。把雲同落莫,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風長旅雁哀。非君有秘術,誰照不然灰。」 蕭翼得「招」字,詩曰:「解逅款良宵,殷勤荷勝招。彌天儀若舊,初地豈成遙。酒蟻傾還汎,心猿躁自調。誰憐失群翼,長苦業風飄。」 兩人旗鼓相當,吟來對去,都覺得相知恨晚,直到清晨,蕭翼才離開。 巧取蘭亭 這樣來來往往,過了十多天,蕭翼跟八十多歲的辯才老和尚搞熟了,幾乎是無話不談,變成很知己的朋友了。有一天,蕭翼故意逗老和尚說:「家父很喜歡二王的書法,收藏了不少二王的真跡;我從小就跟家父練習二王的書法,現在雖然流落他鄉,還把二王真跡帶在身邊,捨不得出賣。」老和尚一聽到二王的真跡,勁就來了,問他現在是不是帶著?蕭翼說擱在寓所裏,明天可以拿來給老和尚看。 第二天蕭翼果然帶著幾張王羲之的墨寶,去見老和尚。老和尚端詳了好半天,才對蕭翼說:「這幾件東西,假倒不假,只不過不是王右軍最得意的作品。」蕭翼故意不肯認輸,說老和尚不識貨。老和尚笑了一笑對蕭翼說:「年輕人,你太自負了!我比你癡長幾歲,見的世面遠比你多;就拿我收藏的東西來說,可比你這幾件強多了。」蕭翼追問老和尚,收藏的是甚麼帖?老和尚回答:「蘭亭序。」蕭翼聽了,哈哈大笑說:「老和尚騙人,蘭亭序早就在兵荒馬亂中燒燬了,現在哪兒還有蘭亭?老和尚就是有,也一定是假的,絕不是真跡!」 這一激將,終於把老和尚激出了口風,就對蕭翼說:「這是王氏門中的傳家之寶,一代傳給一代,絕不會有半點參差。我的師父智永禪師,是王右軍的後代子孫;他在臨死的時候,千叮萬囑的傳付給我,怎麼會有假?你不信,明天來,我拿給你看!」 第二天,蕭翼按時前往,老和尚為了賭氣,親自登上木梯,從屋樑上的小洞裏,把蘭亭序真跡取下來,給蕭翼看。蕭翼當然沒有話說了,就故意把他帶來的那幾件二流貨,放在老和尚那裏,請老和尚隨時比較參看。 從此以後,老和尚就把蘭亭序和蕭翼拿來的幾件王羲之墨寶,一齊放在書案上,沒事的時候,就翻出來看看。同時,老和尚對蕭翼也很放心了,讓他自由來往;老和尚的徒弟們,對蕭翼也另眼相看,大家都把他當作朋友看待。有一天,蕭翼得知老和尚到嚴遷家吃齋,趁機來到寺裏,對老和尚的徒弟說,有兩本書,擱在老和尚屋裏,要取回去看。那些徒弟們,看到蕭翼是來慣了的熟人,就叫他自己去取。
更新1:

蕭翼就老實不客氣的,把老和尚當作寶貝的蘭亭序,和他帶來的那幾件墨寶, 包成一包,大大方方的拿走了。

更新2:

出了寺門,蕭翼奔向永安驛站,對站長凌愬說:「我是御史蕭翼,奉命抓拿 私藏珍品的辯才和尚,聖旨在此,速派人拿辯才和尚來。」 當時辯才還在嚴遷家,談笑自如。聽了聖旨,得知這位御史就是蕭翼, 蘭亭序已被偷走,驚倒在地,很久才醒過來。

更新3:

書歸黃土 蕭翼將蘭亭序交由驛站,快馬加鞭,傳到京城長安。唐太宗李世民得到 蘭亭序的真跡以後,非常高興,把蕭翼升為員外郎。唐太宗起初很生氣, 因為辯才犯了欺君的大罪。後來想想蘭亭序既然已經到手,謀財又害命, 未免太不仁道了,於是賜辯才無罪,另加綢緞三千匹,稻穀三千石。 辯才易物為錢,加建佛塔三層。可是辯才這一驚,過了一年多就去逝了。

更新4:

唐太宗得到蘭亭序的真跡以後,就請內廷供奉湯澈、馮承禧、諸葛貞、 趙模等人各臨數本,頒送給皇太子、各親王及親近的大臣。 唐朝的大書法家褚遂良和歐陽詢,也都有臨本;可是他們自成一派, 不拘泥點畫。後世稱褚遂良臨的叫「唐絹本」,歐陽詢臨的叫「定武本」, 二本都刻成石碑,存留在皇宮內苑裏,民間的拓本很少; 在當時每種拓本已值好幾萬錢,非常名貴難得。至於王羲之所寫的蘭亭序, 在唐太宗臨死的時候,遺命放在棺材裏殉葬; 從此王羲之平生最得意的傑作,就永遠埋在黃土裏,人間再也看不到了。

更新5: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每位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大駕光臨!蒞臨指導!蓬畢生輝!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每位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們詳細贊助名單請參考下列網址: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2062702579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 撥冗參與此題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 「唐太宗愛好書法達到入迷的程度,算是一種執著?」 提供寶貴精湛無比的高見和分享寶貴的心得﹒

更新6:

★後學靜心頂禮致敬!感恩!再感恩!~ ★後學靜心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 法佈施福德無量!~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回答 (5)

2012-06-28 1:05 am
✔ 最佳答案
執著是煩惱的根源!


尤其是為了貪圖一己之私利貪愛的執著,

一不小心可能誘惑自己 變成了魔鬼……。


萬物皆無常,一切事物乃因緣所生,所有相 也終必凋滅,

【 了解無常是生命的真相,哪還有一物可永恆佔有? 】


而 唐太宗 【 巧取豪奪 】、處心積慮得來的蘭亭序,

倘若並沒有一同陪葬,

直到今日,是否也會同樣惹出其他的爭奪風波呢?

昔人已遠,歷史的煙塵,值得深思!


一己之私利貪愛的執著,會掛礙了自心的清明和自在,

千萬要隨時提醒自己,

別讓 執著 控制了我們本有的 清淨之心 !


~~ 願共勉之 ~~
2012-06-27 8:59 pm
喔 我的好友

未入迷者,未知出要,猶在執著中,

更何況,已至入迷的,是大大執著。

又和上喝酒,必會出事的。
2012-06-27 8:56 pm
愛好書法,若是自己喜歡寫,也算《精進》吧。
愛好書法,只是收藏,甚至奪人所愛,也只能說是《貪》吧!
2012-06-27 8:09 pm
★後學靜心回覆:惑姑娘賢德先進前輩好友

感謝惑姑娘賢德先進前輩好友~請免太客氣!! 歡迎感謝您的大駕光臨囉!! ^^

後學靜心非常感激您! ^^

2012-06-27 15:37:48 補充: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感謝一無是處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大駕光臨!蒞臨指導!蓬畢生輝!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感謝一無是處賢德先進前輩好友提供寶貴的高見恩賜莊嚴法語和分享無上法喜﹒


未入迷者,未知出要,猶在執著中,

更何況,已至入迷的,是大大執著。

又和上喝酒,必會出事的。

2012-06-27 15:41:01 補充:
★後學靜心回覆:一無是處賢德先進前輩好友

感謝一無是處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如是!如汝所說!說得好!說得太好了!

感謝看法解析不錯...真是令人福慧增長!法喜充滿受益良多!

後學靜心非常感激您! ^^


★後學靜心頂禮致敬!感恩!再感恩!~

★感謝一無是處賢德先進前輩好友~ 法佈施福德無量!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2012-06-27 8:01 pm
跟唐太宗不太熟,所以不能給大師您作任何意見..
只是禮尚往來...無它


收錄日期: 2021-04-30 16:48: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627000016KK025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