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中華民國最近的漢人統治朝代是哪個?

2012-06-27 5:40 am
離中華民國最近的漢人統治朝代是哪個?
我要做報告.
很急!
謝謝~

回答 (11)

2012-06-27 6:39 am
✔ 最佳答案
是明朝不是清朝

==================================================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註 2])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明朝初期定都於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1421年明成祖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1]。

公元1368年,時為韓宋吳王的朱元璋,在統一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群雄勢力後。於當年農曆正月初四日,在應天府登基,國號大明[2]。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1]。

明前期,經過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國力迅速成長,到明成祖時期,國勢到達頂峰,皇帝極力擴張領土,是為永樂盛世。其後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時期仍處於興盛時期,史稱仁宣之治。明英宗與明代宗時期,雖經土木堡之變,但經于謙等人抗敵,最終解除國家危機。明憲宗與明孝宗相繼與民休息,政局尚可平穩。明武宗沉溺遊樂,最終使明孝宗一脈絕嗣,引發大禮議之爭。明世宗即位後,清除宦官和權臣勢力,總攬朝綱。明世宗中後期,東南沿海任用胡宗憲、俞大猷等將領,平定倭患。明世宗駕崩後十數年,經歷隆慶新政和萬曆中興,國力得到恢復。明神宗中期,完成萬曆三大征,平定內亂,粉碎豐臣秀吉攻佔朝鮮王朝的夢想。然而因國本之爭,皇帝逐漸疏於朝政,同時東林黨爭也帶來明朝末期政治的混亂,史稱萬曆怠政。明熹宗時,魏忠賢閹黨雖禍亂朝綱,到明思宗即位後才廢除宦官專政。然而明思宗政策失誤和天災不斷,明朝最終亡於農民軍建立的大順。1644年,明思宗自縊於北京煤山,至此明朝享國祚276年。隨後,滿清軍隊擊敗大順軍併入主中原。後繼南明與明鄭政權延續數十年,直到1683年清軍佔領台灣方止[1]。

明朝的領土囊括今日內地十八省之範圍,初年東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烏地河流域,後改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並曾在今滿洲、新疆東部、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明成祖時期甚至短暫征服並統治安南(今越南北部)[1],西元1415年,明朝領土面積達到約650萬平方公里。

明朝是繼漢唐盛世後又一個興盛的中原王朝,也曾是手工業、經濟最繁榮的國家之一。在清朝官修史書《明史》中甚至認為洪武、永樂在位時期「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然而由於明朝皇權過度集中,常發生皇帝昏庸不理政事,或是由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1]。

明朝之號承襲自小明王韓林兒之號[3]。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國號以示自己的正統地位,也同時應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預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據五德終始說,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剋金[4]。
2014-10-29 6:30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az331.pixnet.net/blog
2012-07-02 7:34 am
中華帝國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3/63c/63c01/63c0101.htm
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強迫國會選其為正式大總統,不久又進一步解散國會,廢除《臨時約法》,以擴大總統的權力。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後來更製造輿論,鼓吹中國只適宜君主制度,又組織群眾請願,擁戴他為皇帝。公元1916年元旦,袁世凱正式稱帝,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以洪憲為年號。
袁世凱的稱帝,激起全國人民的義憤。孫中山再度號召各省討袁,雲南都督蔡鍔首先宣佈獨立,組織「護國軍」出師進討,各省也先後響應。袁氏的親信見勢頭不對,紛紛倒戈相向。袁世凱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便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被逼撤銷帝制,並於1916年6月鬱鬱而死。「護國之役」終於取得了勝利。袁世凱的洪憲帝制,從此被人譏為「八十三日皇帝夢」。
2012-07-02 5:23 am
絕對是大明朝無誤!!

2012-07-01 21:23:27 補充:
我認為絕對是大明朝無誤!!!

在中國的史學家認為,要被奉為正朔的王朝最基本的條件就是佔有中原地區,若是沒有佔領中原地區而建國的只稱為帝國或是王國,而不算是朝代。

像是五代十國時期梁、唐、晉、漢、周,都只佔有一部分中國土地,而無法統一中國固有疆土,但是還是被奉為正朔的原因就是他佔有中原地區。

而問題是離中華民國最接近的朝代,指的應該是統一中國後的中華民國,所以以中華民國在史學界算是正統之一(雖然已經不能稱為朝代了)。

為什麼佔有中原地區就要被奉為正統,是因為中原地區是漢文明的發祥地,並且在中國中古時代以前人口集中在黃河流域而不是現在的長江以南,所以佔有中原就等於佔有中國文明。

而後面說的台灣民主國,在史學界通常是不太承認他是一個朝代,即使是台灣史也是把台灣分為荷據時期、鄭氏治台時期、清領前期、清領後期、日本治台時期、中華民國在台灣等六期,而沒有所謂的台灣民主國時期,畢竟台灣民主國偽政權的太明顯了(如北宋亡國後北方出現偽齊政權,日本扶植的滿洲國),台灣民主國成立的宗旨是抗日,但是卻又聲明假使抗日成功後將會回歸清廷,而第一任元首唐景崧其實根本無心抗日,在日本登台時跟邱逢甲相繼拿了大量的白銀逃回中國。

所以在歷史上不會把台灣民主國當作是王國或是朝代,而只是當他一個短期出現的政權(而無治權),翻開中國歷史太多這種短命政權,如隨末大亂及元末明初、西漢末年出現了大量的草莽政權都不會被史家當作一個王國或是國家。

而清朝絕對不是漢人政權這是完全無異議,所以清王朝的前一個朝代明朝即是中華民國前一個漢人統治的朝代。
2012-07-01 9:11 pm
大明帝國,然而進入大清帝國時(即西元1644年)由滿族統治268年(至西元1912年3月2日袁世凱迫溥儀退位),而再度被漢族統治。
參考: 中國史
2012-06-28 10:44 pm
我也想到太平天國,
若加個正統二字,又是大明帝國了。
2012-06-27 7:46 pm
清朝之後有個短暫成立的「台灣民主國」,於1895年由台灣仕紳、名將劉永福、丘逢甲等人擁立原清帝國的臺灣巡撫「唐景崧」擔任大總統,同年六月由大將軍劉永福繼任。

但第一任總統唐景崧以及眾多來自中國的官員對於台灣(台灣民主國)其實並無認同感,只是迫於無奈接下位置,根本只是一場趕鴨子上架的鬧劇,於同年十月,劉永福、丘逢甲相繼捲款逃往中國,於下的義軍兵敗如山倒,降於日本,成立僅有150餘天。

不過當時「台灣民主國」已有明確的政府體制、國旗(藍地黃虎旗,象徵仍以「龍」為標誌的中國為宗主國)、軍隊、銀票、股票(為籌措軍糧而設)甚至有外交行動,請求各大國支持獨立。

採民主體制,是東南亞第一個民主國家。

下面是其獨立宣言,由陳季同所起草,於1895年5月24日將宣言的英文譯文送給在台北的各國領事館。

日寇強橫,欲併台灣。台民曾派代表詣闕力爭,未蒙俞允。局勢危急,日寇將至。我如屈從,則家鄉將淪於夷狄;如予抗拒,則實力較弱,恐難持久。業與列國迭次磋商,儉謂台灣必先自立,始可予我援助。台灣同胞,誓不服倭,與其事敵,寧願戰死。爰經大會議決,台灣自立,改建民主國;官吏皆由民選,一切政務秉公處理。但為禦敵及推行新政,必須有一元首,俾便統率,以維持秩序而保安寧。巡撫承宣布政使唐景崧為萬民所敬仰,故由大會公推為台灣民主國大總統……。

2012-06-27 11:57:58 補充:
台灣民主國的獨立與否,在史學上仍有許多爭議。

平心而論,台灣民主國的成立宗旨就是為了抵抗日本,而非脫離中國。

但中國當時確實也採取默認的態度,對於台灣獨立並未持反對意見。
參考: 自己、維基百科
2012-06-27 1:22 pm
太平天國..........?
2012-06-27 8:48 am
離中華民國最近的漢人統治朝代是偽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2-06-27 6:02 am
是明朝,清朝為滿洲人所建的王朝。
2012-06-27 5:45 am
清朝

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征服王朝。統治者為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

1616年努爾哈赤在今中國東北地區建國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定都赫圖阿拉(即興京,今遼寧新賓)。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帝國」並稱帝。
1644年李自成建國順,滅明朝。同年,清軍藉由吳三桂引領入關以打敗李自成,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遷都北京,清朝入主中原。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建立龐大的領土與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然而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滿洲」政策讓部分學者不認同此為盛世。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使清朝由中國的世界變成列強環視的中國。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

在列強入侵的同時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傳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並使列強瓜分中國。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的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許多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同年宣統帝於2月12日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共有十二帝,歷時296年,自入關並遷都北京以來,共歷十帝,歷時268年。


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然而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提升行政效率,皇帝也能充分掌權。清朝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成千上萬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軍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最大可達1300多萬平方公里[3],清末時期也維持1140萬平方公里左右。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然因重農思維,商業仍未發展出資本主義。


皇太極改「金」為「清」的原因,未有史料明確記載。可能為掩蓋女真曾臣服於明朝的歷史,以鼓舞士氣,進攻明朝;「清」之國號,或云是金的諧音,而且滿人尚青,加水字邊以符合五德終始說,用水免去朱明之「火」];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大清」這一國號並非來自漢語,而是滿語中的一個蒙古借詞"daicing",故大清國的意思是「上國」或「善戰之國」。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59: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626000015KK0886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