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崇禎是不是被汙化了

2012-06-27 2:11 am
崇禎皇帝中了反間計殺了袁崇煥,被世人和人民痛罵,但魏忠賢是崇禎皇帝把他處理掉的,而且殺害忠臣不止只有他,漢高祖和明太祖都有殺害功臣,而且他還重用袁崇煥一陣子抵抗辮子兵,論功不論過,那崇禎是不是被汙化了

回答 (5)

2012-06-27 5:21 am
✔ 最佳答案
到底哪裡汙化他啊?大大你仔細看過崇禎當皇帝的情形再下定論吧

崇禎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殺了袁崇煥,而是他太多疑,完全無法相信其他人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6%80%9D%E5%AE%97

崇禎即位,正值國家內憂外患之際,內有黃土高原上百萬農民造反大軍,外有滿洲鐵騎,虎視耽耽,山河冷落,風煙四起。他決事果斷,雷厲風行,如處理閹黨一案,也有心細多疑,優柔寡斷之一面,如關於是先攘外抑或先安內,一直拿不定,遂誤國家;既有刻薄寡恩翻臉無情之一面,也有多情柔腸之一面,對周皇后互敬互愛;他自律極嚴,不耽犬馬,不好女色,生活簡樸;他也經常徵求左右的意見,但剛愎自用,不能做到虛懷納諫;他知人善任,如袁崇煥、楊嗣昌、洪承疇,具一代文武全才,任用他們時,言聽計從,優遇有加,一旦翻臉,嚴酷無情,果於殺戮,導致用人不專,出現崇禎朝五十相局面;他憫恤黎民疾苦,常下詔罪己,但搜刮民膏,加派無度,驅百姓於水火;他勵精圖治,經常平台召對,咨問政之得失,與臣下論討興亡之道,為政察察,事必躬親,欲為中興之主,但求治心切,責臣太驟,以致人心恐慌,言路斷絕,常謂所任非人,終成孤家寡人,至於煤山殉國,從死者唯一太監耳。
2012-06-28 5:58 am
問題是他剛愎自用但又不能堅定主意。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4/61z0461.htm
明思宗(1627-1644),名朱由檢(1611-1644),光宗第五子,熹宗弟。天啟二年(1622年)封為信王,天啟七年(1627年)即位,年號崇禎。即位後即殺魏忠賢及其黨羽,罷黜閹黨,毀《三朝要典》,力圖振作。然剛愎自用,任人稍不如意,即加貶黜,前後更換宰輔達五十人。初不任用宦官,不久又信任一批宦官,監邊鎮、督錢糧。朝廷黨派之爭未絕,將驕卒惰,對遼東事一籌莫展。因清兵屢入長城,加派三餉,加之天災不斷,民不聊生,民變烽火愈燃愈熾。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思宗在煤山(今北京景山)自縊,明亡。清軍入關後,為之發喪,謚懷宗,後改莊烈帝。南明謚思宗,後改毅宗。
2012-06-27 5:13 pm
建議看金庸《碧血劍》後面的《袁崇煥評傳》。

金庸品評明末幾個皇帝,相當有趣。歸根究柢,皇帝制度本身就是個折磨人的機制,若非生在帝王家,明神宗可以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明熹宗則是傑出的木匠,而明思宗(崇禛)因個性中帶有強烈的殺戮與懷疑,可能會被關進少年感化院,不過經輔導與訓練,可以成為一個屠夫。

以上為金大師的評論,值得參考。
2012-06-27 8:58 am
其實當時不論誰接手
明亡只是早晚
這是一個共識

所以不會刻意抹黑誰
史書對明毅宗評價還算中肯
殺袁崇煥只是讓覆滅時間提早一點而已

2012-06-27 00:59:30 補充:
清代修明史給予的評價正反都有很中肯

贊曰: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覆信任宦官,布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2012-06-27 13:25:15 補充:
明毅宗的個性是後天養成的,也是環境造成的,不然也活不到繼位然後扳倒魏九千歲。

能在魏九千歲呼風喚雨時明哲保身不露痕跡...一登大位就不動聲色迅速拔除了魏九千歲...這是該讚賞的。

但能明哲保身的個性卻隱含著不信任他人與猜忌的心態...這也成為明毅宗的致命缺點
2012-06-27 8:47 am
漢高祖和明太祖平定天下後才殺害功臣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56: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626000010KK067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