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2年級最後一次歷史

2012-06-24 5:11 pm
毛澤東從民國幾年開始有偉大史事??
例如:大躍進.文化大革命
鄧小平是幾年實施改革開放政策?
那4個現代化是哪4個??

回答 (4)

2012-06-24 10:46 pm
✔ 最佳答案
土改、鎮反與抗美援朝運動

中國共產黨建立政權,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農民的支持,建國後遂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土地改革。1950年6月28日中共制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0年8月4日又制訂了《政務院關於劃分農村階級成分的決定》。其中對地主、富農、中農、貧農、雇農提出具體的劃分標準;規定沒收地主的土地、耕畜、農具、多餘的糧食和房屋,徵收富農出租的土地,分配給貧農、雇農。到1952年底,全國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據計有三億農民分到了大約七億畝的土地,地主階級被剷除。
建國以後,中國共產黨即在全國展開鎮壓反革命運動,以整肅、捕殺國民黨的軍、政人員。1950年10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糾正鎮壓反革命活動的右傾偏向的指示》,「鎮反」運動便大規模地展開。所謂反革命,包括國民黨的黨(黨區分部書記、三青團區隊長以上)、政(保長以上)、軍(連長以上)、警(巡官以上)、憲(全部憲兵)人員,以及「特務」、「土匪」、「惡霸」和一些「會道門頭子」(某些宗教上層)。次年2月20日,又制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這場運動大致進行到1952年年底,約三百萬人被殺、關(監獄或勞改場)、管(由城鄉基層組織或機關團體管制)。
抗美援朝運動則與朝鮮半島的戰爭有關。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等西方國家以「聯合國軍」名義支持南韓,蘇聯、中國等則支持北朝鮮。中共在國內發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運動,並於10月19日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渡過鴨綠江,加入對美國及南韓作戰。至1953年7月《停戰協定》簽署後,志願軍才陸續撤回。

三反、五反及思想改造

「三反」指在國家工作人員中展開的「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在「三反」運動中,一些幹部被整肅,有42名貪污犯遭槍決,其中以劉青山、張子善兩名高級幹部被處決所造成的震動最大。「五反」指在工商業者中展開的「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運動。很多工商企業被審查,而一些資本家更在「五反」運動中被指有不法活動而被懲處。「三反」始於1951年底,「五反」始於1952年1月,兩個運動到1952年10月全部結束。
到了1955年,又在知識分子和幹部間,開展「肅清反革命」(簡稱「肅反」)的運動。是次運動至1957年春始結束,著名的知識分子如胡風等一大批文人、幹部被作為反革命集團成員或暗藏反革命分子而逮捕入獄。

三大改造

在建國之初,中共中央曾實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土地給農民,並宣佈保護私人資本主義工商業。土改剛一結束,又開展互助合作運動,要農民把私有的土地交出來,加入農業生產互助組、合作社。1955年,毛澤東並親自作《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號召加速在全國推行合作化。在社會主義改造中,富農階級也被消滅,並與地主、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及後來的右派分子,列入「地、富、反、壞、右」的階級敵人營壘,成為專政對象。同時,中共中央早已通過「五反」,對資本主義工商企業進行初步的打擊,後亦迅速把私人企業收歸「國營」或「公私合營」。本來過渡時期預定為十五年,後來僅用三年便使全部私有財產公有化。1956年,中共中央宣佈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及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全國各地敲鑼打鼓,慶祝提前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1957年,更釀成一次席捲全國的「反對資產階級右派鬥爭」(簡稱「反右派鬥爭」)。
「三面紅旗」指1958年的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1966年發動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經濟改革與對外開放
1978年12月,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中國自1949年後,私有經濟幾消滅殆盡,而在改革政策下,中央容許部分私有經濟的存在與發展,又逐步改革國營企業的經營管理制度。同時,實行對外開放,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四個特區,海南、浦東及沿海各地也紛紛開放,歡迎海外人士到中國投資、做生意和旅遊。除了重新容許私有經濟的存在外,中國亦讓更多的學生出國留學。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的留學生主要是前往蘇聯。七十年代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已成為中國留學生的首選。
四個現代化
1964年12月21日,中國總理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國要在本世紀末全面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2012-06-26 7:08 am
國共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爭奪中國政權的內戰。1947年3月戰爭全面爆發,1949年中國共產黨控制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則退往台灣台北,此後雙方在台灣海峽兩岸對峙至今。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稱這場戰爭為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或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稱這場戰爭為戡亂戰爭。
1950年代
1958年5月,在毛澤東主導下,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標誌著「大躍進」的正式開始。此後在1958年,1959年,1960年三年時間內,工業產值暴增,鋼鐵、煤炭等工業產品產量激增,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增長,並伴隨著大規模的群體掃盲。但是由於片面追求工業增產,使得浮誇風、高指標、亂指揮蠻幹盛行,為大躍進最終失敗埋下伏筆。之後,大躍進、總路線和人民公社被合稱為「三面紅旗」。毛澤東非常急迫的期待全國糧食增產並採取了一定的政治手段,造成了糧食生產的波動。有資料認為,當時其主要糧食產地在豐收時出現全村、全鎮死絕的現象造成三年大饑荒時期的幾千萬人口死亡,是自一戰後世界最大的一次非戰爭原因人口損失。。但是也有反對者認為,這些推算全部建立在唯一一次的年度統計資料(1983《統計年鑒》),而根據此後多次的人口普查,在世的時出生的人口數量都遠高於當時的出生率,這屬於孤證,這種人口損失的推算無法獲得驗證。由於大躍進後期國家工農業生產失衡,許多人發現問題,1958年11月第一次鄭州會議到1959年7月廬山會議期間,彭德懷向毛澤東上萬言書。原本主張「糾左」的毛澤東轉而發動批判「彭德懷反黨集團」。會議後,「反右傾運動」再次展開,毛澤東安排林彪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1958年,因毛澤東和赫魯雪夫在很多重大問題上產生分歧,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停止援助中共。毛澤東認為蘇聯試圖通過和中國合作建立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來全面控制中國,蘇聯已經由社會主義國家變成帝國主義國家。8月20日,毛親自下令實施金門炮戰,炮轟福建省金門縣。
1966年由保守派主導下,展開大規模毀壞文物和書籍的「破四舊」運動直至1967年初結束。時任國家主席的劉少奇被在造反派的炮轟和批鬥下失去所有黨政職務,在開封監管期間逝世,鄧小平等許多在職高官也遭免職。
1966年8月18日,毛澤東、林彪在天安門廣場接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兵。此後毛澤東於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1日和11月25、26日,共八次九天接見了超過1200萬人次的紅衛兵。1968年12月22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的號召後,「上山下鄉」運動開始高潮。1969年中國共產黨「九大」,確定了林彪作為毛澤東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並被寫入中國共產黨黨章。
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與林彪集團成員發生矛盾,隨後毛林關係出現了裂痕並逐漸惡化。林彪集團成員制定了發動政變的五七一工程紀要。9月12日毛澤東南巡突然返回北京,林彪主要成員恐慌之下乘飛機出走,最終九人等墜機身亡,即九•一三事件又稱林彪事件。
1972年2月21日下午,毛澤東與到訪的美國總統尼克森會晤。
六四事件是指1989年6月3日晚上至4日凌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天安門廣場附近及通往廣場的道路沿線,中國人民解放軍與民眾爆發的流血衝突。廣義來說,它也可以指從當年4月下旬起,在天安門廣場發起長達兩個月的學生運動,引發全國示威,最終以北京宣佈戒嚴、軍隊武力鎮壓、大批民眾死傷與流亡及軍人傷亡而告終。
學潮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猝逝引發,北京學生的悼念活動,數日內演變成全國示威,抗議示威活動從4月15日開始,至6月4日結束,共持續七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最終派出軍隊鎮壓。各方報告死亡人數由百多至數千不等,未有準確數字,政府隨後大舉緝捕示威者,時任總書記趙紫陽及多名高層領導人下台,以江澤民為總書記的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在事件中成立。
至今,六四事件依然是一個極敏感的話題,尤以中國大陸為甚。各方對六四的看法存在尖銳矛盾,同時「平反六四」的呼聲從未間
2012-06-25 6:32 am
文化大革命鐵定
不是
偉大史事
而是
極大毀滅史事
2012-06-24 6:41 pm
毛澤東於民國16年開始創建紅軍,邁向掌權之路。
大躍進發生於1958年,那時毛澤東喊出超英趕美的口號。
文化大革命發生於1966~1976年,是毛澤東為了奪回政權的手段。
改革開放是1978年,四個現代化即「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00: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624000015KK017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