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鄭氏王朝時的國號叫明朝嗎?

2012-06-22 4:26 am
請問鄭氏王朝時的國號叫明朝嗎?
問題如上!

回答 (12)

2012-06-22 4:33 am
✔ 最佳答案
不是了
雖然鄭成功有祭拜桂王
但對於跟在旁邊的明朝
王室朱術桂完全沒有擁
護的意思
使寧靖王朱術桂成了當
農夫的王爺
後來鄭經繼承鄭成功的
政權建設東寧王府
並對國際宣稱自己是東
寧王國與英國結盟
因此明鄭時期國號已經
不叫明朝但由於鄭成功
是還有明朝軍隊所以史
學家將這段期間稱為明
鄭時期可是國名叫東寧
王國
2013-03-25 11:40 pm
再來呢?還沒完吧?

好精彩,給一萬個讚!
2012-06-27 6:19 pm
中華民國在1949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結束 流亡到台灣自稱中華民國 又稱中華台北
明帝國在1644年被清帝國所消滅 明帝國相關貴族變成流亡狀態 號稱南明
鄭成功實際上並無建立獨立新國家 沿用南明稱號 奉朱姓為尊 所謂國姓乃延續朱姓明帝國之傳承

鄭經並無廢掉朱姓之地位 對外類角色似日本國之幕府將軍 用地方府王之實權角色取代皇室外交實權 卻是無法度收復明帝國領土 用南明 東寧 類似 中華台北之角色 目標反攻大陸 卻是失敗作收

究竟東寧府會通稱作東寧王國否?

江戶幕府無法度稱呼家己作為對外之獨立國家 上濟只是代替皇帝掌握對外之實權
東寧府並非獨立超過南明之獨立國家 郡王並非獨立國家之元首 如同幕府可能對外稱王 卻是實際上並非獨立國家之國王

中華台北 南明東寧 對台灣主張之主權部份 只是靠投降書之停戰文書 卻缺和平條約之交割內容 卻是對東亞大陸相關領土主張正溯

如果清帝國之後在滿州國主張固有清帝國統治領土 國號會通稱作清帝國?

鄭氏應該是流亡武裝組織之武裝政權 有獨立王國之資格無? 為何清帝國會通完全消滅兼併? 明顯清帝國是無法度接受鄭氏之政權存在之合法性
昭降了後受封 並無認定是獨立王國

非常濟國家對幕府時代日本進行交涉 對象是幕府將軍 而非日本帝國之皇帝 并無法度以外國外交之認知 就承認江戶幕府將軍之領土為獨立國家 無法度稱呼江戶為國家名稱
2012-06-25 5:46 pm
從制度角度來看
鄭氏王朝 只是 明朝 制度裡的一個 " 地方王 "
被稱為 " 南明 " 只是因為 正統明朝皇帝 " 確定 " 已經後繼無人
只剩下 地方諸王
因為都還沒有舉行正式登基大典
所以並非正統 或者是 尚未成為正統

從血統角度來看
鄭成功與皇室沒有任何血統關聯
只是功臣之後
所以......... 後代 想成為明朝皇帝 絕對 不可能
頂多只能當 " 王 "
如果改國號的話 那就另當別論

從現在的錯誤稱呼 " 鄭氏王朝 " 來看
都稱為 " 王朝 " 了
王朝只是地方諸侯政權用語 不代表 地方諸侯的上頭老闆 " 皇朝 "政權
2012-06-25 4:29 pm
臺灣通史  卷二‧建國紀 
十六年春正月朔,成功朝諸將於安平鎮,遙拜帝座。

當是時,帝在滇城,或曰殺矣,或曰幽矣,或曰遁矣,成功猶奉朔稱永曆。

夏五月初八日,成功病革,尚登臺望海。乃冠帶,請太祖訓出,坐胡床,命左右進酒,折閱三帙,嘆曰:『吾有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哉』!遂薨於路寢,年三十有九。

2012-06-21 23:38:57 補充:
臺灣通史  卷二‧建國紀
臺人以其弟襲為護理。十四日,訃至,經嗣位,發喪,修表達行在。聞襲將為東都主,經駭然。乃出全斌為五軍都督,陳永華為諮議參軍,馮錫範為侍衛,整師欲東。
經遂入王城。襲入見,復為叔侄如初。十一月,率全斌巡視南北二路,鎮撫諸番。
十七年春正月,滇城訃至,經猶奉朔稱永曆。以統領顏望忠守安平,勇衛黃安鎮承天,提調南北軍務。率全斌、永華、錫範至廈門。

經既入臺,委政永華。永華善治國,與民休息。八月,改東都為東寧,天興、萬年為二州。劃府治為四坊,坊置簽首理民事;制鄙為三十四里,置鄉長,行鄉治之制。

2012-06-21 23:48:55 補充:
臺灣通史  卷二‧建國紀
十九年春正月朔,經率文武賀帝於安平鎮。
檄各鎮屯墾之暇,以時操演。又命伐木造艦。旭以商船往販日本,購造銅砲刀劍甲冑,並鑄永曆錢。
二十一年春正月朔,經賀帝於安平鎮。
五月,河南人孔元章來議撫,禮之,議照朝鮮事例。元章回,而施琅又疏請攻臺。
二十九年春正月朔,經率文武官民賀帝於泉州承天寺。
三十年春正月朔,經率文武官民賀帝於漳州開元寺。
三十七年
諸將及明室諸王配之各省。自成功至克塽,凡三世,三十有八年,而明朔亡。
伏讀康熙三十九年聖祖仁皇帝詔曰:『朱成功係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敕遣官護送成功及子經兩柩歸葬南安,置守塚,建祠祀之』。

2012-06-21 23:56:21 補充:
臺灣通史建國紀採永曆年號,一開頭即是[永曆十五年冬十二月,招討大將軍延平郡王鄭成功克臺灣,居之。],鄭成功與鄭經皆奉朔稱永曆。

台灣通史稱[自成功至克塽,凡三世,三十有八年,而明朔亡。],稱其[明朔亡],康熙又稱[朱成功係明室遺臣],所以國號當是很清楚。

2012-06-22 14:51:34 補充:
明毅宗死去並不代表明朝復滅,當時清兵尚未入關,李闖只佔有北京地區,長城以南多數地區還在明朝範圍。

明朝有南京北京,這兩京的差別就是北京有皇帝南京沒有而已,不然官員建制是一樣的,所以明毅宗死去,立一位宗室即位南京就是延續明朝的國祚。

這跟南北宋時期的交接很類似,差別是南宋續存了超過百年,而南明政權卻萎縮迅速。

今日在臺灣的中華民國與阿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前後的情況也是類似的。今日在臺灣的政權國號是中華民國但統治區已經不復從前,但不能說此政權早在1949年就消失了。

2012-06-25 08:29:47 補充:
鄭氏在臺的國號為大明。
鄭成功鄭經父子的王爵為大明延平王,年號為永曆。

臺灣通史記載[自成功至克塽,凡三世,三十有八年,而明朔亡。],稱其[明朔亡],康熙又稱[朱成功係明室遺臣],所以鄭氏在臺灣的國號為大明。


歷史常識補充

大明大清為正式國號
國號加大字起於大元
之前所稱大漢大唐大宋皆是他邦國屬國的敬稱

史家為了便於區分王朝的演變
而有了東西漢南北宋等等區隔
但當時國號皆為漢或宋
南明也是後世區隔大明在明毅宗死後的大明政權而產生的


參考: 臺灣通史等書籍
2012-06-22 11:00 pm
話說鄭成功的郡王號是永曆帝所封,
奉永歷為主的朝廷便是明朝政府,還要什麼明朝政府的正統承認?
若要﹝前﹞明朝政府承認過才叫正統的話,
那麼試問朱棣以藩王舉兵發動靖難之役而奪得帝位,
這位明成祖又豈有受誰承認過才叫正統之理呢?

咱們再看遠一點,趙構稱帝後屢遭金兵追殺,
在定都臨安前,甭說根據地和稅收了,
趙構還一度漂流海上不敢靠岸呢!
軍隊就更甭提了,趙構身邊僅有隨官眷數百,親兵盡失,
依照nypa ( 實習生 1 級 ) 的說法,這位宋高宗又算哪門子的正統呢?

2012-06-22 15:09:00 補充:
由此可見nypa ( 實習生 1 級 ) 自行頒布的正統論,
實與該朝政府是否承認、根據地、稅收、軍隊等等,沒多大關聯,
諸如漢光武帝劉秀、宋高宗趙構、明成祖朱棣等,可謂帝業有成,
反觀永曆帝在位僅十五年便亡,無疑可說是帝業中歿,
所以,與那些無關緊要的有關嗎?
我看不過是「成王敗寇」之別爾爾!

事實上永曆執政期間曾二度於江南起事,
第一次在永曆二年,即順治五年時,
江西、兩湖、兩廣、福建皆歸南明,
但攻浙受挫,且諸將各自為政,幾不相救,
在整體戰略無統籌之下,終致各個破滅。

2012-06-22 15:31:45 補充:
第二次在永曆六年,即順治九年時,
明軍先後在湖南與廣西破軍殺將,
東南餘省諸地多懷觀望,
清廷以為漢人不可依仗,遣八旗精銳討敵,
明軍於衡州擊潰八旗精銳,全軍幾滅,僅少數得免,
清廷為之震驚,欲斂餘兵以保江南省,此為主戰,
時議棄湘、粵、桂、贛、川、滇、黔七省以誘南明媾和,此為主和,亦為緩兵之計。
明軍雖幾度勢如破竹,也成功圍滅清軍主力,
但終不敵親王內鬨、鄭軍延誤軍機、孤軍久戰遇疫等兵家大忌的折騰。

重點是,倘若明永曆政權真是無地、無民、無兵,又何以為此呢?
只見有云〝沒根據地,沒稅收,沒軍隊,那有資格叫正統?〞卻不見此論何來。

2012-06-22 16:17:34 補充:
言鄭成功只是一個台灣的軍閥而已,
此話也頗具爭議,因為鄭成功議取台灣的隔年攻佔台灣中、南部,
在台灣站穩腳步時曾議取呂宋,但未及出師便死,
換言之,鄭成功在台灣的時間不過一年左右,
他的兒子鄭經或許可說是台灣的軍閥,但鄭成功不算,
因為自鄭成功棄儒從兵以來,常年以東南沿海為據,
金、廈二島更是鄭軍的大本營,鄭成功充其量是此地的軍閥,
況且鄭軍與清軍從游擊打到大軍會戰,大多發生在未奪台灣之前,
而台灣不過是鄭成功過世前不久新得的腹地罷了。
爾後棄東南與金、廈而將重心東移至台灣的是鄭經,
言鄭成功只是一個台灣的軍閥而已,此話恐又是將鄭成功與鄭經混淆之論。

2012-06-26 12:51:02 補充:
鄭經改東都為東寧府,於史有載;自稱建國東寧,亦於史有載,
但東寧國王或東寧王國這樣的稱號,則是出於當時外國人或後人對其的稱呼,
而非鄭經當時的自稱。
史載中無論是鄭經或其後繼,
所襲封的王號都叫延平郡王,且佩招討大將軍印,
用以紀元的年號為永曆,流通的是永曆錢,
在在顯示著鄭氏在當時以明制治其所轄,
更是打著大明旗號之遺臣。

此為其一。

2012-06-26 12:57:29 補充:
永曆十九年、二十一年、二十九年、三十年春正月朔,
都有鄭經分別於台灣安平、泉州、彰州「賀帝」的記載,
可見得鄭經執政時在身份上也襲用其父的「大明孤臣」之姿。

此為其二。

永曆二十七年,吳三桂起事時於年底曾修書至東寧,
其內容有段:「殿下少承家訓,練兵養威,審時觀釁….」
顯然當時吳三桂稱鄭經為「殿下」,
鄭經的回書中也稱吳三桂為「殿下」,並獻言擁立先帝之苗裔以號召。
而殿下一詞為太子、太后、諸王所受的別稱,與皇帝的別稱陛下一詞有別,
由此可見,鄭經當時的稱號仍是大明所封的王號。

此為其三。

2012-06-26 13:20:43 補充:
在鄭經時期,曾為了呼應三藩起事而親領大軍伐大清,
當時鎮守台灣的陳永華,所受的官職為「東寧總制」,
這個稱號是與東寧有關的最高階官銜。
而總制一詞源則於明朝正德皇帝執政時為了平亂而設的臨時指揮官名,
所轄為一個或多個布政使司或巡撫,例如江西總制、金廈總制,
換言之,總制前的東寧二字應為一級行政區名,
若視為「國」號,那也不過是郡國號,而非如大明、大清等帝國號。

此為其四。

2012-06-26 13:46:15 補充:
有人說從血統角度來看
鄭成功與皇室沒有任何血統關聯 只是功臣之後
所以......... 後代 想成為明朝皇帝 絕對 不可能
頂多只能當 " 王 "

此話於史實上則不然,
話說唐末大亂後有五代十國,
北方有李存勗的唐朝,史稱後唐;南方有李昪的唐朝,史稱南唐,
李昪是不是唐朝皇室後裔,恐怕已成不解之謎,
但李存勗的李姓是前唐朝賜的,其本身是沙陀人(突厥),並無唐朝皇室血統,
這兩個唐朝合計約五十年,歷經七任皇帝,可不見得具備前唐朝的皇室血統。
2012-06-22 9:22 pm
明思宗死亡之日,明朝就滅亡了。

後來的,是自立為王,未經明朝政府的正統承認過。
而且,那些明王沒有根據地,沒有稅收,沒有軍隊,那有資格叫正統?

他們有何資格冊封鄭成功為王?
鄭成功,只是一個台灣的軍閥而已。



這就跟劉備一樣,有何資格自稱漢王,還稱帝哩。
2012-06-22 6:38 am
您以現在的國家和國號觀念
來定義當時候人的觀念
會有所出入


國號
當時的漢人心目中所謂的國號
應該只有叫大明國



至於你所認為的鄭氏王朝時的國號叫明朝嗎?

鄭成功 心目中 中國=明朝
而南明的君王為其君主
1
郑成功从同安、泉州退兵后,原先奉唐王·朱聿钅粤入广州建立绍武政权的逋臣林察、般海从广东逃回,报告了广西、湖广等地拥立永历帝(桂王·朱由榔)的消息。郑成功举手加额说:“吾有君矣!”排设香案望南而拜。(《台湾外纪·卷3》)


2國號 年號?
,清初鄭成功同邑人夏琳在《閩海紀要》書中評論說,鄭成功“雖位極人臣……終其世不敢稱王(稱帝)。將卒之年,遙傳明主遇害,有勸其改年者。答曰:皇上西狩,存亡未卜,何忍改年?終身奉尊正朔”。他臨終時,在書室拜讀明太祖朱元璋祖訓,嘆說沒有面見先帝而逝。清朝康熙皇帝讚賞鄭成功的忠貞氣節。清朝統一台灣後,康熙皇帝即下詔書說:“鄭成功係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敕遣官護送鄭成功及子經兩柩歸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並親撰輓聯,稱鄭成功為“海外孤忠”,賜“忠臣”匾,高挂在鄭成功故鄉石井鄭氏宗祠中堂,以表彰這位高風亮節的“海外孤忠”。




至此另外可證明台灣是海外

古代中文意思解讀 海外=外國地方

2012-06-21 22:49:50 補充:
将卒之年,遥传明主遇害,有劝其改年者;答曰:『皇上西狩,存亡未卜,何忍改年』!终身奉尊正朔,以两岛抗天下全力,威振海内,从古未有也。

但是也有人寫成
存亡未卜,何忍改元

2012-06-21 23:09:29 補充:
囧男孩
當時中國的大官普遍沒有國家觀念
只有西瓜偎大邊的觀念

只要有官作 能投降的盡量投降


example 1
除了少數人 例如亞洲英雄鄭成功
剛出來反清時 是無權無兵的書生吧了
23岁的郑成功带领父亲旧部90多人,往广东南澳招兵誓師
......
昔为孺子,今为孤臣,谨谢儒服,惟先师昭鉴!'而后再拜而去。与所善陈辉,洪旭等九十

vs擁兵數萬的都紛紛投降清朝


example 2
李定国改邪歸正
李定国劝说可望:“吾辈本大明臣民,中国沦陷于外寇,则当严辨夷夏之界,以中国为重,今挈滇、黔、蜀‘归就’明室,诚心辅佐”。

2012-06-21 23:11:52 補充:
vs擁兵數萬的都紛紛投降清朝

最典型的莫非吳三桂

2012-06-22 00:14:11 補充:
品毅
臺灣通史是清末人寫的
您能說它對的地方
就是它保留許多當時的文獻 字句 來描述

而不自己畫蛇添足多做一些 無理頭的解釋

2012-06-22 00:24:06 補充:
亞洲英雄鄭成功 vs蔣介石
有人把蔣介石轉進台灣 比成是 和亞洲英雄鄭成功攻克台灣的行徑
真是拿太陽 比 蠟燭
大不同之處
1.一個坐擁廣大中國領土幾乎達2/3
擁有美國援助的武器和日軍的武器
卻被打的狼狽不堪

vs 剛出來正是反清復明 只有90多人跟隨他

辦剛出來反清時 是無權無兵的書生吧了
23岁的郑成功带领父亲旧部90多人,
不願屈從時勢 時不我予
只要投降就有大官作


以两岛抗天下全力,威振海内,从古未有也。

2

2012-06-22 00:27:33 補充:
鄭成功治軍紀律嚴明 雖親不赦
其中心甚至被敵人 說成是海外孤忠
vs
當時蔣介石各項行為 被共產黨 形容到爛暴
又是國庫通黨庫
宋家財產姻親 關係 被當時共產黨 形容到爛暴

2012-06-22 00:28:35 補充:
鄭成功治軍紀律嚴明 雖親不赦
其忠心於明室 甚至被敵人康熙 說成是海外孤忠

2012-06-22 00:32:45 補充:
3
以两岛抗天下全力,威振海内,从古未有也。

雖然鄭軍人數少 但是清朝花了將近數十年都消滅不了
vs
蔣介石坐擁廣大中國領土幾乎達2/3
擁有美國援助的武器和日軍的武器
卻被打的狼狽不堪

差點在1949年被全殲

幸好韓戰爆發
美國決定支援它 才苟活下來

vs
以两岛抗天下全力,威振海内,从古未有也。
並且忠心於明室 甚至被敵人說成是海外孤忠
所以


他是不折不扣的

亞洲英雄鄭成功

2012-06-23 00:51:51 補充:
亞洲英雄鄭成功
大明龍興三百年,治平日久,人遂忘亂。 韃靼
乘虛而破兩京,神州悉污腥羶。成功深荷國恩,不敢坐視,故渫血以報讎為念。徘徊閩浙之間,以義感人,從者頗眾。然孤軍懸絕,千辛萬苦。中心未遂,日月幾何。成功生於貴國,仰望實深。今際艱難之時,願貴國憐之。乞假數萬之兵,則感義無限矣。」(以下簡稱「大明龍興」)落款為「大明永曆十五年春 節錄鄭延平郡王與日本幕府書」。

2012-06-23 01:04:47 補充:
其次,連橫出版於1921年的《臺灣通史》,在卷十四「外交志」,再度引述這封鄭成功與日本幕府打交道的書信,連氏著史,以「倣龍門之法」自許,當然難免又有所更動,說是:「永曆三年,復遣使乞師。寓書曰:『大明..........落款為「大明永曆十五年春..唯時饋軍糈以助之。」連氏改文,將致書時間由「永曆二年」改為「永曆三年」,可能是筆誤

2012-06-23 01:23:46 補充:
沈光文這件書法條幅。(以下簡稱「大明龍興」)落款為「大明永曆十五年春 鄭延平郡王與日本幕府書」。
大明永曆十五年春 可能是筆誤
2012-06-22 5:25 am
並不是喔

鄭氏王朝雖然仍奉明朝為正統,但實際上已經毫無關連了,不然怎麼會把明正言順的朱術桂丟在一邊,自己兒孫三代繼承統治台灣?

2012-06-21 21:26:04 補充:
南明是後代的稱呼
2012-06-22 5:08 am
不算是,應為明思宗自殺之後,其他的明朝皇帝,只能稱作南明而正式,更別說是在台灣發展的鄭式政權了
2012-06-22 4:44 am
名义上还是的


还是明 为正统



所以 鄭氏王朝 只有王 而没有 皇帝。。
2012-06-22 4:39 am
臺灣明鄭時期,係指臺灣在南明永曆中後期間(1661年-1683年),由明朝(南明)延平郡王鄭成功所建立之明鄭(南明)政權統治的時期。鄭氏王朝政權在臺灣歷經鄭成功、鄭經及鄭克塽等三世[1][2][3]。史稱為延平王國[4]、鄭氏王朝[5]、鄭氏王國[6]、鄭氏治臺時期[7] 。又當時西方人亦稱之為臺灣王國、福爾摩莎王國。明鄭亦為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7],建王都東都明京(後改為東寧,所以又稱東寧王朝),即今臺南市所在之地,雖奉南明正朔之永曆年號、禮遇許多明王朝宗室,但實際上是一個獨立行政、以鄭氏家族中人為最高元首的獨立王國。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24 23:00: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621000010KK0876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