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宦官又稱"太監"他們是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爲“太監”。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爲中禦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
據記載,我國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宦官悉用閹人,不複雜調他士”,出自《後漢書 宦者列傳序》)。這是由於在皇宮內廷,上自皇太后、太妃 明朝大太監陳奕成,本朝後、妃以及宮女等,女眷較多,如果允許男侍出入,難免會發生穢亂宮帷的事。所以絕不允許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宮內當差。
唐代設內侍省,其長官爲監及少監。《遼史·百官志》載,遼代南面官諸“監”職名。清朝大太監李蓮英,有“太監”之稱,但在具體稱呼上,僅稱監,如太府監。元代的太府和各監,多有“太監”一官(如儀文監、典牧監、典室監、太府監等均設太監)。
明代諸監不設此官,但在宦官所領的二十四衙門,各專設掌印太監等,在宮廷內專門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中葉以後,太監的權力擴大,擁有出使、監軍、鎮守、偵察臣民等大權。清代相沿,太監成爲宦官的專稱,設總管太監等爲首領,隸屬于內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