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佛友您好
信仰 信仰 宗教 宗教 就讓大家思考....囉勒咪發説
佛祖是要教我們如何斷煩惱 獲得智慧獲得所謂的解脫
若是聽所謂不是佛經的 那種很自然的執著心 竟然會產生了所謂的排斥
開悟的聖者 他們所發現的宇宙的真理 絕對是都一樣的
只不過是名相上面 表達不同而已 他們要傳達的真義 是一定同一條理
一理通萬里就徹
一個真真正正有深入佛法道法的人 就比較有辦法作完全的接納 就是那份的包容
去除所謂選擇的執著 聽看不習慣你不要聽看
事實上這是失去了 求學問得到智慧的機會
若是不要有這個執著之心 任何宗教他們的思想與說法多少去理解
對大家在行持佛法道法這條路上面絕對有助益 增加智慧 分別是非
絕對不會因為去接觸到所謂 他宗他派的說法而受了影響
對於你選擇的宗教的信心而來動搖我們研究到所謂的道 沒辦法用文言真正做傳達
順勢說 順這個因緣 一切都隨緣
心想要在佛法道法這條路 要去行持 這個隨緣的心境
大家應該有辦法把持才對 人家出什麼菜 都隨意吃吃看試試看
不要跟那些少部份還有那種 門戶之見的求學問的人 其實若是有這種心態的話
在求學問上面就一定是等於 是把自己設入一種求學的障礙清靜心無為心難以用文言來表達的至道的程度了
是不管大在修行這方面 選擇什麼樣的宗教信仰
我們的心要如同太虛那一般 去包容萬生萬物 不要再去做分別的選擇了
我們的心境如果能夠去包容 所謂的善與惡 去尊重萬生萬物 他們的生存方式
不要去強調這個罪性 那麼這樣我們這個世界 我們以這種心境去看
是不是頓時就變成了 所謂的清靜的淨土國度呢
道理就是那麼簡單 可是 因為從無始劫一直到這當今
我們一代一代如此的傳承拷貝都是同一套 每個人也都習慣於在好壞裡面
去做選擇去做去除了 所以也已經習慣 變成這種生活方式的是自然的
突然間有人傳達說這樣是錯誤 今天我們人間我們這些人類
會感覺是生活在苦海之中 這種苦的源頭 不是在所謂的貪瞋癡
是在所謂我們頭腦被如此分裂的設定 變成越簡單就是越困難
三歲小孩子知道的道理 到了七八十歲老翁的身上 有時候還做不到
這是我們的通俗語言裡面 既然能夠從古早留到現在 這就是我們的通病習性
執著單一 它就不叫作道了 是相對 善中有惡 一陰一陽之謂道
陰陽的造化就叫作道 善法惡法都是佛法 在用處不同
所以不能作單一選擇 要去接納包容
若是接納一陰一陽就等於得道了 包容善惡法 處處佛法 就等於成道了有時候若是透徹這個人性 時時都向內在觀心
都有在將心比心 去理解所謂的人性
看大家熱衷於宗教的信仰 信仰宗教的目的不外就是
斷除所謂的煩慮苦惱 這是真真正正信仰宗教的目的
宗教它賦秉給人類最大的價值 應該是在生命的延續 就是說人不是只有一世而已
人有輪迴 接下去在輪迴的過程當中 若是種善因就會得善果
種惡因就會得惡果的這種警惕性之下 而做行為偏向善的鼓勵
這是一般認為的宗教 差不多它的價值性在此釋迦牟尼佛所說的 信仰他的教法的目的 就是在斷除煩惱上面
因為佛法對於活跳跳的人來說 才是需要的 對於死去的人那是不知道啦 孔子有說未知生焉知死 都不了解如何生存了 卻要問死後你會到哪裡去
死後到底那個世界是什麼模樣 誰能夠去證明死後
每一個活人都未知的 那種去處與那個世界
因為生與死 永遠都沒辦法同一時存在 沒有必要提早去傷腦筋
我們就應該先來面對 從出世哇的一聲 一直到三寸氣斷
這個過程叫作生存叫作生 在這個生的過程裡面 我們會衍生出很多的煩慮苦惱
這些煩慮苦惱 我們要如何去除它 這才是實際的嘛 這才是真正信仰宗教的目的生老病死是一種很自然的輪迴狀態 這也是等於呈現出 天地是那麼公平那麼平等
萬物有生便有死
若是沒有貪著 沒有做好壞的選擇 就沒有困擾 就沒有所謂的煩惱
就沒有所謂的苦了 若是尊重萬生萬物他們生存方式的話
不要去定所謂是與非或是善與惡的罪性的話
那份尊重 就能夠讓你在心理上 產生了那種所謂的清靜
用清靜的心看出去的世界
就不必以不滿於現當今的世界 而反射出來的那種美好的世界 要來作寄託了當下用這種完全包容的心境 去包容這些萬生萬物 去尊重這些萬生萬物
他們選擇的生存方式 我們這個世界頓時就無爭無鬥 是呈現出一片完全的祥和
當然那是指大家個人已經為自己也就是為了眾生 建立了一個清靜的佛國土了 所以淨土思想所謂的淨土 在佛經典裡面也說得很詳細了
淨土是指我們的心 心若是清靜 就是等於好像大家是一個菩薩
已經為自己這個眾生 建立了一個清靜的佛國土
因為你所看出去的這個世界 因為你有那份包容
你沒有做分別 所以看出去都是完全的平等 完全的所謂的圓滿
這樣是不是等於大家為大家自己 建立了一個清靜的佛國土呢
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羊後學祝福大家法喜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