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文物保育名錄 愛你還是害你? 近年,不少中國的建築名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名錄。此外,國家文物局亦已審核數以千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多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以至「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名目繁多。從種種措施來看,當局似乎意識到保存文化及自然遺產的重要性,除了為地區帶來豐厚的經濟收益外,這些「遺產」亦成為世界與中國接軌的交接點,也成了增加中國國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建立身份認同的反映。 設立各種名錄與普查的目的,都是對現存的文物建築和自然遺產進行保育與管理。然而,在文物保護(文保)的標籤下,這些文物又是否真正受到保護?建築、村落、居民,以及遊客在文保後,又受到甚麼程度的影響?
圖片參考:
http://ls.hket.com/UserFiles/Image/150/pic_01.jpg
修繕經費從何來? 復修工程,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然而,任何修繕工程都需要經費,但這經費從何來?如果地方政府缺乏這種經濟能力,修繕的經費只能由管理世界遺產的基金、入場費、文物帶動的旅遊業,或者由民間籌集等方法而來。河北省文保處處長張文瑞指出:「我(河北)省的現有不可移動的文物達12,200餘處,如果讓這些文物都能進行必要的修葺,保守估計至少需要20億人民幣。而現實情況是,我省的文保經費每年只有幾百萬元。」一語道出文物保育所面對的困局。 名錄 = 品牌標籤? 把文物列入各種名錄,除了肯定文物的價值,名錄亦成為一個旅遊品牌標籤。文物帶來遊客,繼而帶來經濟收益,而這些收益,正配合修繕文物所需要的資金。於是,造就了文物景區內外不同類型的商業活動,如:長城城樓上付錢留名的「好漢證明書」、麗江古城外納西族婦女的收費迎賓舞蹈、明十三陵外簇擁旅遊車的各種販子、頤和園昆明湖上的收費溜冰活動、常見的皇室造形換裝攝影服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