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成功還是失敗?(急

2012-05-23 4:05 am
王安石變法成功還是失敗?

回答 (4)

2012-05-27 10:07 pm
失敗 原因(黨爭)

從各項經濟上改革內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規模甚大,其中理財方面最為重要,只可惜實行上反而成效一般,受到時人抨擊。平情而論,王安石變法遭到失敗,不能完全推到守舊派反對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檢討。下列可就五方面論之:政策未能對症下藥:王安石鑑於慶曆新政的失敗原因在於官僚集團的反對,改革不及於官僚體制。因此王安石的變法所針對的只是皮毛,遠未到核心問題——支出太多,而支出太多則是因為冗官。財政問題解決不了。但王安石的改革非但不是針對支出太多問題,反而是以增加國庫收入為主,如此則不能解決財困。又如軍事改革也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並非針對到宋朝的軍事死穴——強幹弱枝、重文輕武政策。 政策本身之缺點:如青苗法之實行,與理想相去懸絕。如果貧困民戶自願請貸官錢,尚有可說,但實際上是地方官強迫農民五家互保後在逐家派定數目,稱為散青苗,地方官為了保障秋後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對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貧下之戶,蓋怕貧下戶無力償還,這還談什麼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這數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負擔的。 托古改制:王安石說他的新法皆出於先王及孔子遺訓,以塞反對新法之人的口,如將青苗法比之「周禮」之泉府;免役法本之於「周官」的府史胥徒,王制之庶民在官祿足以代其耕;保甲法比於先王之農為兵,市易法比於漢之平準。古今風俗不同,環境各異,源於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時合宜。 剛愎自用:王安石性剛,與神宗議論國事,有所抗辯,聲色俱厲,神宗每為之改容聽納。創行變法之初,司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過,自信太厚,王安石覆書抗議,深不以為然,二人本是極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從此畫地絕交。 任用非人:王安石不樂聞逆耳之言,但喜歡聽人恭維和奉承話,於是投機份子章惇、呂惠卿、李定之流,曲意迎合,因緣重用,遂使新法的推行變質。 (中國史上只有一個變法成功 其他全失敗)(商鞅變法)
2012-05-25 12:37 am
其實還是溝通不良的問題
變法最重要的因素是要有強力舊派人士支持
這是最最重要也是一定需要的因素
不然怎做都是做白工
最好還要有強大兵力做後盾
像張居正 不是有兩宮太后跟東廠提督作後盾
所以誰敢反對 就滾回家抱小孩
王安石又沒什麼強人支持他
那些守舊強人手下都有很多幹才
人家不給你錢也不給你人才
除非他是耶穌再世 否則根本不可能有進展
到最後只能用些亂七八糟的人 然後就全盤失敗
溝通是政務非常重要的環節
王安石的失敗也可以用來看看今天台灣
有點像
好好觀察吧

2012-05-24 16:44:35 補充:
你有時間去看大秦帝國
你就知道商鞅變法為何這麼成功
人家剛做大良造就得到秦國全國兵權
誰敢反他 就直接在那人臉上刻字
那時代是這樣的
當時秦國很弱 土地都被魏楚吞併
大概只剩下戰國末期韓國那麼大而已
人口只有200萬
變法第一年 好像有人抗爭 就死了約1萬人
200萬死一萬 你認為這是怎樣
人家還是強硬推動啊
最後證明商鞅是對的
那時候贏渠樑挺商鞅被稱做是比桀紂還殘暴的君王
還有殺手去殺他 不過殺手看到秦國真相就放棄殺他念頭
破楚滅魏 你應該聽過吧

2012-05-24 16:46:49 補充:
你也可以去看明治維新
守舊派的因素還是很重
幕府重臣勝海洲
還有其他反德川的藩
這都是很重要的貢獻
2012-05-24 6:23 am
王安石變法成功還是失敗?
答案是 = 失敗!
宋神宗年間,因開國以來軍政制度失當,積弊日深,
財政出現捉襟見肘窘況,原因在於軍事軍力耗費.
雖檀淵之盟讓宋朝得以歲幣來打發遼國,然仁宗年間,
西北卻出了個ㄚ霸的西夏,緊咬宋朝,乃比照遼國模式,
每年給予重金物資賞賜,換取邊疆和平;大傷宋朝荷包,
宋神宗仁宗因體認戰爭最傷財政,故採重文輕武政策.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即出於當時民間順口溜.
尤其至宋英宗期間,大力提倡科舉,搞得讀書人即是官.
如此一來官員人數驟增,政府財政吃緊,瀕臨破產.
此時王安石出現,倡言改革,他向仁宗上過萬言書,
未被採納;然引起朝野熱烈迴響名動天下,神宗即位,
便命王安石入京任翰林學士兼侍講,隨即於宮中召見;
君臣相見恨晚盡傾己見,因理念相符自然取得改革共識,
神宗熙寧二年 ( 西元1069年 ) 王安石職司參知政事,
等同副宰相,神宗將變法圖強大任,全權託付王安石.
===========================================
王安石變法所揭櫫主旨為1.天變不足畏2.祖宗不足法,
3.人言不足恤,遂與呂惠卿.曾布等人推動農田水利,
青苗.免役.均輸.保甲.保馬.市易.方田均稅等新法制;
範圍涵蓋各層面,影響之大,祇有千年前王莽足堪比擬.
新法推行後的確收到相當效果,由是政府財政收入增加,
軍力提升,然而棘手問題亦陸續出現.
由於變法倉促,法規制度出現瑕疵,便逐漸產生弊端,
例如本意良善的便民措施,最後竟成了聚斂擾民惡法.
空有理想卻不切實際,未符合當時社會需求與期待,
加諸侵犯權貴豪強的既得利益,因此時而引爆強烈反彈.
然王安石個性耿直,拒絕姑息苟同,更因具備政治天賦,
文學才氣;不免持才傲務,尤其不懂謀事必須人和之道.
搞到最後自己孤立無援,身邊祇剩貪瀆之輩,令人哀嘆!
更糟糕的是變法期間全國發生大旱,無數流民湧進京城;
自然惹來四面八方攻擊,神宗難免對變法信心產生動搖.
一次君臣長談後,王安石黯然掛冠求去.數年後神宗駕崩,
反對變法的代表人物司馬光上臺主政,即陸續廢棄變法.
總計整個熙寧變法前後施行約十五年,可謂完全失敗!
























參考: 高中所讀記憶
2012-05-23 7:06 am
是徹底的失敗,不過並非其政策問題。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5/52/52d/52d01/52d0101.htm
王安石變法與新舊黨爭
北宋自范仲淹推行新政失敗後,積貧積弱的情況依舊,為改變這種局面,另一次改革遂應運而生。這次變法的主持人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是慶曆進士。他在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曾獻上《言事書》萬餘言,要求革新政治,但未被接納。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以王安石為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副宰相),令其著手進行變法。次年,神宗又以王安石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使其進一步推行新政。王安石變法從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施行,至元豐八年(1085年)神宗逝世之後漸止。新法內容包括下列三方面:(1)「理財」: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2)「整軍」:保甲法,保馬法,軍器監法,置將法;(3)「育材」:更定貢舉法,太學三舍法。其目的在於富國強兵。
新政雖切中時弊,亟應行之,然朝中守舊大臣群起而攻之。其中不乏有影響力的人物,如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在朝廷一片反對聲中,王安石曾兩度退職。最後一次是熙寧九年(1076年),罷相後他一直隱居於江寧,未再被起用。及至神宗死後,新政遂一一被廢,王安石的變法乃以失敗而告終。
自神宗熙寧二年實行變法起,圍繞著新政,引發了一場新舊黨爭:新黨支持新政,舊黨反對新政。黨爭前後凡五十餘年,對北宋的政治產生頗大影響。由於新、舊兩黨更迭執政,新政時行時廢,國策搖擺不定,臣民無所適從。黨爭最初因為政見不同而起,後來變成黨同伐異、排除異己的奪權之爭,使朝綱不振,政風日壞。到了後期,權奸蔡京當政,打著新政之名,與宦官童貫等相互勾結、狼狽為奸;結果朝廷忠良盡去,國事不堪聞問,加速了北宋的覆亡。這種局面,實非王安石所能預料。
中國兩千年來的歷史表明,一切有關經濟、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除了分裂割據時期,如商鞅變法,凡在中央集權王朝中葉所推行的,鮮有成功者。前如兩漢之際的王莽新政,中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變法,後如清代後期的康梁維新。其因無他,蓋吏治敗壞、病入膏肓之故也。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45: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522000015KK0788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