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的歷史相關資訊?

2012-05-17 2:33 am
請問有關五代十國的相關故事嗎?

回答 (4)

2012-05-17 11:18 pm
五代十國源自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安史之亂後,唐朝陸續出現許多不受控制的藩鎮[註 1]。雖然藩鎮在唐憲宗時期大致臣服,但總結中晚唐時期,唐廷仍然因為宦官專政與黨爭而無法根除藩鎮。由於河北被藩鎮控制、中原戰亂不堪,使得唐廷十分依賴江南的財富。然而江南地區在龐勛之變和黃巢之亂中遭到破壞,唐朝逐漸走向滅亡。晚唐時出現三個重要的藩鎮:沙陀人李國昌(原名朱邪赤心)因平亂有功受封河東節度使,治太原;而原黃巢部將朱全忠(原名朱溫)也因平亂有功,受封宣武節度使,治汴州(今河南開封)。而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後封歧王)、王重盈與韓建等為首的關中藩鎮勢力盛大,時常威脅唐廷。在黃巢之亂平定後,黃巢降將秦宗權叛變,率軍在中原地區四處攻掠,一度攻陷東都(今河南洛陽),形成了「極目千里、無復煙火」的情況[參 8]。由於亂事波及兩淮江南地區,當地群雄割據抗敵,最後形成十國中的吳國與楚國[參 1]。秦宗權之亂直到唐昭宗時才在朱全忠的努力下所平定[參 9]。梁(朱全忠)、晉(李克用)與歧(李茂貞)這三派藩鎮影響了晚唐五代前期的政治,而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更成為五代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的君主。朱全忠與李克用因故不合[註 2],雙方上至朝廷,下達藩鎮間都鬥爭不斷。朱全忠利用朝中的勢力打壓李克用,並且趁李克用與李茂貞等人抗衡之際威服河北各藩鎮,併吞河中軍、淄青軍等節度使領地。地盤的擴充使得朱全忠的勢力遠較李克用大[參 9]。而關中的李茂貞雖然威脅唐廷,但時常被李克用與朱全忠入援而止。888年唐昭宗繼位後,宰相崔胤與宦官韓全誨爭權。唐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幽禁,崔胤緊急招喚朱全忠入援。而韓全誨強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貞,使得朱全忠率軍圍困鳳翔。隔年,鳳翔軍糧草耗盡,李茂貞只好殺宦官韓全誨等人,與朱全忠和解。朱全忠趁機掌控朝中大權,他還屠殺宦官數百人,派兵守衛長安。崔胤後悔不已,他有意擺脫朱全忠的威脅,暗中召募六軍十二衛,但仍被朱全忠在長安的眼線所查覺。904年朱全忠殺崔胤,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並於同年8月殺之,另立其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此時朱全忠本想等統一後再行繼帝位,但因南征淮南失利而罷。最後於907年逼迫唐哀帝禪讓,唐朝亡,開啟五代十國時期。他改名朱晃,建國後梁,即後梁太祖,最後定都汴州
2012-05-17 6:50 am
李後主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4/43/43z/43z04/43z0407.htm
李煜(937-978),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亦為五代時出色的詞人。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後主。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李煜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現存約32首,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後,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當中的傑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皆成於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都哀婉淒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裡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李煜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對後世影響亦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由是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李煜文、詞及書、畫創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

「定霸都」與「一心事主」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4/43/43z/43z06/43z0603.htm
劉仁恭為了抵禦朱全忠對滄州的進攻,由是徵所轄部內男子,凡十五以上、七十以下者,自備軍糧從軍。其時男子無分貴賤,面上皆刺文曰「定霸都」;而士人,則於其臂上刺「一心事主」。劉仁恭的目的一方面是使所徵兵士全心全意為他打仗;另方面則以防其臨陣倒戈。可見劉仁恭徵兵之嚴酷。

「兒皇帝」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4/43/43z/43z06/43z0605.htm
五代時有兩個「兒皇帝」,一個是後晉高祖石敬瑭,一個是北漢主劉鈞。石敬瑭本是沙陀人,任後唐明宗李嗣源的親兵將領,並被招為女婿。及後再任為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由於握有重兵,遂漸有異心。為了奪得後唐的政權,敬瑭勾結契丹。他不僅割讓燕雲十六州,而且每年還得輸三十萬兩的銀、帛予契丹。公元九三六年,契丹遂冊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彼此約為「父子之國」;而敬瑭亦當了契丹的「兒皇帝」。無獨有偶,公元九五四年,北漢主劉旻死,其子劉承鈞嗣,改名鈞,亦勾結契丹,使之冊其為帝。劉鈞上契丹書稱「男」,契丹則稱其為「兒皇帝」,為五代時又一個「兒皇帝」。

「穿錢眼」與「斫楊頭」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4/43/43z/43z06/43z0609.htm
吳王楊行密與吳越王錢鏐爭奪江南,屢動干戈,互視為仇敵。楊行密曾下令以「大索為貫」,號曰「穿錢眼」,「錢」蓋指錢鏐也。而錢鏐也不甘示弱,每年命「以大斧科柳」,號「斫楊頭」,「楊」顯然即指楊行密,足見二國矛盾之深。
2012-05-17 3:55 am

問題 : 請問有關五代十國的相關故事嗎 ?


您要五代十國的故事,我先大略介紹時代背景 :

五代十國 ( 907~960 A.D ),唐末藩鎮割據後,北方相繼出現五大政權,
而在南方也出現了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等政權。


(1.) 故事以南唐國後主為敘述 :

李後主 以詩人之姿被推上王位,於情勢逼迫下 淪為階下囚

李後主 ( 937~978 A.D ),即 李昱,五代時南唐末任國主 ,他在位期間大都不理朝政,
無所作為,西元975年,宋軍大舉南下,李後主被俘,成為亡國之君,他擅長詩文,
精通書畫,以詞聞名於世,是當代最傑出的人才,李昱前期作品,
多描寫宮廷享樂生活和男女愛情,後期則以懷念故國,感嘆身世為主,
後期以「虞美人」「浪淘沙」為代表著作,
以寫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東水向東流」的千古名句,聞名於世。


(2.) 故事後周末期發生的陳僑兵變作為敘述 :

原為一名禁軍統領,因緣際會下自己被眾人推上帝王之位

後周末期,傳聞遼軍將大舉南侵,後周 殿前都檢點 趙匡胤 奉命出征,
軍隊行軍到黃河南岸的陳橋驛,駐紮於此,後眾將士發動兵變,
一批將領將一件早已準備好的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擁他為帝,
史稱『陳僑兵變』,於是班師回京,年僅七歲的 後周 恭帝 柴宗訓 見此情況,
不知如何是好,大臣們隨後也相繼擁立趙匡胤為帝,而在宮廷演上一齣讓位鬧劇後,
於西元960年,後周 恭帝 正是禪讓帝位予 趙匡胤,而隨後國號也更為【宋】,
史稱北宋。





純屬個人淺見 不想引起筆戰
如有異議意見 歡迎告知修改





參考: 中國通史 + 自己 (淺見)
2012-05-17 2:44 am
關於五代十國的故事蠻多的
我幫你找來一些
你就自己看看吧
『佛家故事』梁武帝修煉入門的故事 『歷史故事』 庾詵 五代十國概論(圖) 五代十國的社會 五代十國的文化(圖) 張全義——忍辱求全古今第一(中) 張全義——忍辱求全古今第一(上)「盛名的於越」耶律曷魯 仁將曹彬破金陵(三) 仁將曹彬破金陵(二) 仁將曹彬破金陵(一) 郭崇韜有勇無謀(下) 後梁的常勝將軍葛從周 郭崇韜有勇無謀(上) 愛讀書的後唐武將郭崇韜 時世毀英雄--後梁大將王彥章 9月5日 黑臉猛將周德威 9月4日 阿保機智勇定北疆 9月4日 李煜--亡國之後成詞宗 9月4日 五代十國 (907-979) 9月4日

2012-05-16 18:47:37 補充:
還有: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

相關資料: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A%94%E4%BB%A3%E5%8D%81%E5%9B%BD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46: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516000010KK066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