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幾年, 成日有人話"周街都係大學生"

2012-05-12 7:35 am
其實人口老化,學生人數愈來愈少, 考AL既人一年比一年少, 但18%入大學率就一直冇變過,
咁又點解多左咁多所謂既大學生呢(實則係偽大學生),

源頭咪就係董建華搞左個asso,逼大學去收呢d不合資格既學生囉 (仲記唔記左02定03年, 有d asso課程根本銜接唔到大學,原因係大學都好抗拒收呢d人,以免令大學質素下降, 之後果d讀asso既同佢地父母上街大罵政府,令到政府屈服,渴令各大學一定要收)

大學宜家有一成左右係留俾asso/hd上來既,我真係"鄧" 我地呢d辛辛苦苦考al上大學既人唔抵


如是者,大學生就愈來愈唔值錢,人工一年低過一年。唉

回答 (1)

2012-05-12 8:27 pm
✔ 最佳答案
一般來說,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15%以下時屬於精英教育階段,15%-50%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50%以上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2012年,北京市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0%,居全國最高水準。   高等教育大眾化是一個量與質統一的概念,量的增長指的是適齡青年高等學校入學率要達到15%─50%。質的變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變、教育功能的擴大、培養目標和教育模式的多樣化、課程設置、教學方式與方法、入學條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與社會的關係等一系列變化。   根據美國學者馬丁·特羅的研究,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指標,則可以將高等教育發展歷程分為“精英、大眾和普及”三個階段。他認為當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時,高等教育就進入了大眾化階段。二戰之後,美國的高等教育規模發展迅速,至60年代末,在學大學生數超過18~21歲青年人口的一半。60年代,西歐國家高等教育規模也在成倍增長。規模的擴張引發了高等教育觀念、職能、管理、入學與選拔等方面的一系列質變。值此之際,特羅教授以戰後美國和西歐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為研究物件,探討了這些國家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量變與質變的問題,接連撰寫了《從大眾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轉化的思考》(1970)、《高等教育的擴張與轉變》(1972)、《從精英向大眾高等教育轉變中的問題》(1973)等長篇論文。逐步深入地闡述了以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指標將高等教育發展歷史分為“精英、大眾和普及”三個階段的基本觀點。首先,他論述了高等教育的規模擴張與系統性質變化的關係,他認為:“一些國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規模擴大到能為15%左右的適齡青年提供學習機會之前,它的性質基本上不會改變。當達到15%時,高等教育系統的性質開始改變,轉向大眾型;如果這個過渡成功,大眾高等教育可在不改變其性質下,發展規模直至其容量達到適齡人口的50%。當超過50%時,即高等教育開始快速邁向普及時,它必然再創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時至今天,世界各地中學生升讀大學率為:
美國70.1%,詳見:http://chuguo.ifeng.com/?thread-45549-1.html
英國有75%,詳見:http://liuxue.eastday.com/NewsDetail-49534-7.html
韓國有90%,詳見:http://www.pkurc.net/news/320.html
台灣有94.87%,詳見:http://tw.people.com.cn/GB/14812/14874/12369969.html
中國內地本科錄取率不低於53%(不同省份比例不同)。

從上面的數字你便可以看到香港18%的大學錄取率和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差距有多大,並且香港學生基本上都集中在商科專業方面,人才資源讓香港的產業發展受到局限,高新科技,創新技術,停滯不前。便是被建市只有30年的深圳遠遠拋離,由此可見深圳近20年定位發展高新技術城市的成功。縱觀內地一些小有規模的公司寫字樓內清一色名牌大學畢業生,很大一部分都擁的碩士,甚至博士學位,其中更夾帶了一大批海歸精英,知識水平普遍甚高。 為什麼內地學生他們本科畢業后仍繼續修讀碩、博士?殘酷人力市場競爭,迫切需要他們提升個人知識競爭優勢,這種原動力推動了社會進入了一個追逐高學歷,個人擁有多專業,多技能實際需求,全民知識水平和外語水平有快速提升,促進社會高速發展。航天航空、網絡通信、軍事工業建設一日千里。 而香港呢,學生即便是升讀大學,畢業后迫不急待地投入職場,有多少大學生會繼續升讀碩、博士呢?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擁有學士學位已足夠尋找到稱心的工作和功利心切。殖民統治下的精英制,迫使鎩羽而歸莘莘學子背井離鄉流落他鄉繼續升學。 香港政府不提倡高等教育普及化,只因為有恐更多的大學畢業生,衍生出更多就業和出路的問題,造成更多的社會復雜問題和民怨。創造更多的副學士只會輸送更多的利益,給這些政府每年已經投放340億的大學,而這些副學士在本地的認受度極低。人才缺泛社會無法長足進步和發展,原地踏步,草根階層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當然從現實主義的觀點上說,受到高等教育的香港人,他們嫌今天18%的大學錄取率高,影響他們在職場競爭,天之驕子優越感倍受打擊。到而沒有機會上大學可憐的學生們,他們又多麼渴望政府能夠提高入資助學位,讓知識改變自己命運,這本來就是一個對立的問題,只是你選擇觀察事物的角度問題。其實,大學再多,自然有級別之分;學位再多,必有專業之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0: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511000051KK0083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