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測驗題

2012-05-06 9:42 am
蓋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闢邪說,難任人,不為拒諫。至於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向往之至。(節錄自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有五題 其中兩題我真的想不通...還請文學達人幫幫忙!
(2)( )「闢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這句話的意思是: (A)駁斥邪說,不信任人,不是為了拒諫 (B)駁斥邪說,不輕易任用人,稱不上拒諫 (C)駁斥邪說,非難佞人,不是為了拒諫 (D)駁斥邪說,非難佞人,並不是拒諫的行為。(3)( )「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這句話是說: (A)怨民四起 (B)邪說橫行 (C)世俗之非 (D)無為而治。

宋朝文學都好難懂喔~
第二題答案是D,「佞 人」要怎麼解釋?
和孔子說的 「友 便佞 」是相同解釋嘛?

第三題答案是D? 為什麼選是「無 為 而 治...」


謝謝解惑



更新1:

pccu怎麼有這個辭典網站 我都沒發現>

回答 (1)

2012-05-07 5:18 am
✔ 最佳答案
1. 佞人
http://ap6.pccu.edu.tw/Dictionary/words.asp?no=13749
謂卑諂善辯者。《論語‧衛靈公》:「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公羊傳‧莊公十七年》:「秋,鄭瞻自齊逃來,何以書,書甚佞也,曰:『佞人來矣,佞人來矣。』。」;《莊子‧在宥》:「佞人之心翦翦者。」;《管子‧宙合》:「毋用佞人也。」;《晏子‧問上》:「佞人之事君如何。」

2. 無為而治
http://www.epochtimes.com/b5/4/3/18/n487711.htm
由於舜品德高尚,堯派他來管理天下。
當時中原到處是洪水,以前堯派鯀去治理洪水,9年後失敗了,舜就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負眾望,13年後平息了洪水。舜和堯一樣,對老百姓很寬厚,多採用象徵性的懲罰,犯了該割掉鼻子罪的人,讓穿上赫色衣服來代替;應該砍頭的人只許穿沒有領子的布衣。
為了讓老百姓懂得樂舞,舜派夔到各地去傳播音樂。有人擔心夔一個人不能擔當重任,舜說:“音樂之本,貴在能和。像夔這樣精通音律的人,一個就足夠了。” 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孔子贊嘆道:“無為而治,說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靜靜坐著而已。”
“無為而治”指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後泛指以德化民。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43: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506000010KK006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