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http://big5.qstheory.cn/gj/gwzd/201201/t20120116_135036.htm
結束冷戰是戈巴契夫的主動選擇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和戰爭時期的盟國美國、英國的關係逐漸惡化,到 1947年形成了以美國為一方和以蘇聯為另一方的兩個對抗的陣營,剛剛擺脫戰爭的世界又陷入了美蘇的冷戰之中。冷戰最大的特徵是意識形態的對抗,雙方在意識形態上互不讓步,都想取代對方。幾十年來,雙方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惡化了國際環境,造成了許多矛盾與衝突,損害了世界和平。1985年戈巴契夫上臺後,清醒地意識到蘇聯的社會主義取代不了資本主義,兩種制度還將長期共處,因此,他採取的第一個步驟便是改善蘇美關係,試圖擺脫冷戰的桎梏。
戈巴契夫結束冷戰的政策固然與蘇聯的經濟困境有關,蘇聯國內問題成堆,軍備競賽使蘇聯經濟不堪重負,裏根又要加緊實施于1983年3月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如果蘇聯應戰,就意味著開始新的一輪軍備競賽,必將增加蘇聯經濟的負擔。但是,在高度集權的體制下,蘇聯也可以繼續舉全國之力,通過製造外部威脅,動員人民繼續為強國目的犧牲自己的利益。
結束冷戰更主要的原因在於戈巴契夫對世界形勢和蘇聯自身地位的現實主義分析。蘇共把戰勝資本主義,在全世界實現社會主義作為自己的戰略目標,為此,長期把國家的發展戰略建立在增強軍備上,隨著實力的增強,到處插手,鼓動其他國家走蘇聯式的發展道路。戈巴契夫看到,這條路行不通。在1986年2月蘇共二十七大上,戈巴契夫就強調出現了涉及文明社會存在基礎本身的全球範圍內的矛盾和問題,如環境、大氣層和海洋的污染以及自然資源的枯竭,強調“解決全人類和全球的問題光靠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的力量是不行的。這需要世界範圍的合作,需要大多數國家密切的、建設性的協作”。在1987年11月出版的《改革與新思維》一書中,戈巴契夫又系統地論述了其對外政策的新思維。
在戈巴契夫決心結束與美國的核軍備競賽中,1986年4月26日發生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起了很大作用。這次事故造成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蘇聯領導人的意料,讓戈巴契夫覺得如果美蘇在對抗中不慎擦槍走火,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在1986年5月14日事故後的第一次公開講話中,戈巴契夫就呼籲國際社會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框架下加強合作,建議儘快和裏根在歐洲任何一個城市舉行會晤。戈巴契夫強烈地意識到,人類已經進入了核時代,核戰爭不可能是達到任何政治的、經濟的、意識形態的目的的手段,在核戰爭中不會有勝利者,只能導致人類文明的毀滅。
[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