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日本,很多人都只想到大量奇趣好玩事物,以及品質佳的各種商品;說到社會腦海更想像一片五光十色的超級都市。這當然的確有部份為事實,但各位有沒何曾仔細思想過:日本繁華美麗的表面,有很多事情只是經過漂亮的包裝,實則不外如是,甚至外強中乾。
那日本國內有甚麼問題?
日本表面生活繁華,但只不過是假象。知否日本每年有超過萬人因貧窮而走上自殺之路?雖然日本失業率5-6%左右,看來屬於健康,但內裡有很多人都只是打些極低薪的工作,甚至連光站街上的人肉告示皮都要;無他,因為日本人不屑失敗者,認為拿保助金是侮辱。為了不想被歧視,就算身患頑疾都要堅持工作。還有,中年失業而露宿街頭亦不少,只要入夜,東京的各處公園不難發現他們的蹤影,甚至每一個電話亭內都有一個露宿者暫住,而露宿者或失業人到山邊自殺亦時有所聞。
日本人以為自已是世界第一,以及天真以為抬高品質就有市場,花費大量金錢去開發一些細微支節,結果將物價⋯⋯作本推高,例子有LCD電視機,很多只是質量稍為差但相距不大的他國品牌全比日本出產的便宜得多。再者日本產品不見得優越,日本的SK2就曾被驗出重金屬嚴重超標;日本某大麵包公司不二家更揭發多年來長期出售過期麵包。亦有日本米商更將儲存太久變質的一批入口大米,當作食用米出售予食品加工企業,但竟反指是入口地中國及越南的問題。
日本的都市建設計劃亦存在問題,在日本的大城市,亦發現不少根本無用的基建:比如位於東京台場附近的臨海副都心,這填海地因過份投入資金開發,曾在這地投資的企業因經濟泡沫爆破後相繼破產,結果成了荒地,連大型遊樂場也只好停止營業。至今東京市政府仍必須承擔當中債務。
還有位於北海道室籣市的白鳥大橋,室籣市本身人少車少,根本沒有建造必要。這條因為當時的日揆鳩山由紀夫上台而批准興建的行車天橋不單沒有本來疏導交通的目的,反而因高昂的建造費使室籣市債台高築。相類的癈物基建還有每天只有一班航機的茨城機場、佔地龐大但因易受風向影響而盡量勿用的神戶空港。
日本存在大量「喪屍銀行」,即銀行無法單靠貸款戶的還款,來支撐其基本運作所需的資金,需要不斷仰賴政府的援助才得以繼續運作。這都是因於寬鬆的貨幣政策下以致房地產泡沫化而來,事實上這些銀行早己資不抵債早有破產必要,唯因政府不願看見破產(當然,破產=失敗嘛!),只好無間斷投入資金。可惜,有很多銀行經歷十年以上,還無法清理壞賬,結果被迫申請破產後帶來影響無數。於北海道的拓銀就是云云的其中一間,據聞一間老字號遊戲公司HUDSON就因為拓銀產而走下坡。
戰後,日本根本所有物資及經濟支持全由美國提供。戰敗後既不需要賠款,在國際上又有美國的全力保護,而經濟和科技上同樣有美國的全力支持,根本不是靠自己而來。由此可說是日本自身經濟本是靠美國而活,亦擁有大量美國國債。但自從美國金融海潚後即令日本經濟雪上加霜,現在的國債己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170%,全球排行第二,僅次已出現超級通脹的津巴布韋。我想加上311的陰霾,當地經濟己無法想像。
有人指出日本現時經濟發達,不容小覷。但是,日本戰後根本百廢待興,要是沒有從美國提供所有經濟及基建,你估還有現代的景氣?美國又慷慨地提供先進的核子、火箭及電子科技給日本,真的想不先進也不行了。如果不容小覷,又為何日本會有地產泡沫嚴重爆破及科網股大瀉?
現在己是開始日本第三個「失落的十年」,若果不容小覷,怎可能至今還未解決?看看美國,一場差不多使她暫停發展的金融海潚,只需短短3-4年,就見復甦之象。香港就真是不容小覷,在美國不斷提供資源予日本的60-70年代的同時,香港就經歷無⋯⋯數亂局,包括六七暴動,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八十年代社會激烈轉型,因中英和談及八九六四而出現的九十年代信心危機等,港人從來不靠外力,而是親力親為地化危為安。
看看亞洲四小龍,即指亞洲四個經濟極為發達的經濟體(南韓、新加坡、香港及台灣),是沒有一個是日本城市的,這代表以上四地要比日本更好的發展。且在客觀上,一個小小的香港,人均生產總值就比日本國內高出近10000港元。還有日本人月薪有5-60000港元己叫上流社會,但此數在香港還是中產。
我都承認日本民族有值得學習的一面來強化自己,但只是對很多人只看到日本經包裝的一面就變為盲目親日甚至哈日極為反感。日本人骨子裡擅長掩飾的一面,文化不見得優越獨到,且充斥著對自身的自我澎脹、顯重掩飾,及自以為事的「精神」。本人對日本無甚好感,乃出於對日本軟性擴張的防範,痛恨日本的厚顏無恥,擔心其的價值觀會對世界和平會構成嚴重威脅。要記住欣賞日式事物文化的同時要注意欣賞的目的,以免使大家對日本文化盲目下來,繼而支持日本的一切,包括侵略行為。再者日本文化不見得獨門,多只是日人自己自我催眠,不應過份推祟。
(部份資料參考著:《大和失格》系列(共3本),楊衛隆 著,香港財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