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含胸拔背、墜肘沉肩」...

2012-04-28 3:23 am
何謂「含胸拔背、墜肘沉肩」...
機緣巧合、我有的沒的都學了一點點...太極、長拳、詠春、洪拳、蔡李佛等等...就是西洋拳擊也像是「含胸拔背、墜肘沉肩」的樣子...
現想請教:怎樣才叫「含胸拔背、墜肘沉肩」...哪一家武術不要「含胸拔背、墜肘沉肩」的?以下的前輩是否算「含胸拔背、墜肘沉肩」?
圖片參考:http://173.252.248.133/sns/attachment/201204/27/39742_133550655362IP.jpg
李小龍雖然有人弄了個「含胸拔背-動作要領詳細說明」...但好像還是有點語焉不詳的感覺...
含胸拔背-動作要領詳細說明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59371180_1580200191_aEiyTnc6DTbK+l1lHz2stqkP7KQNt6nkjGK0uVKkJAdYQ0/XM5Gca94A4SjeANkEqDhAQZE8cv8n3x0/s.swf



圖片參考:http://173.252.248.133/ucenter/data/avatar/000/03/97/42_avatar_middle.jpg
更新1:

我一向以為「含胸拔背、墜肘沉肩」是武術中必然的「常識」...

更新2:

謝謝 Bat 大大 的回答... 但大大可能是故意弄錯的吧... 「太極拳十要」的第二點是「含胸拔背」而第五點是「沉肩墜肘」... 及練「洪拳」是要吐氣揚聲、千萬不可憋氣於胸的呀... 「洪拳」三寶之「鐵線拳」似乎也算「含胸拔背」了吧... 謝謝 陸 大大 的回答... 好像也故意弄錯了一點點來考考我啦... 含胸拔背:應該是蓄勢待發的樣子... 墜肘沉肩:才是放鬆身體、若常聳肩懸肘會很累的呀... 太極拳十要中的「含胸拔背、沉肩墜肘」似乎是誰都知道的了... 但好像很多拳術都要求「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而非「太極拳」專有名詞...

更新3:

TO: Bat大大... 各抒己見而... 何罪之有... 三人行必有吾師... 何須自責... 由君一言... 終想起某派絕不可「含胸拔背、墜肘沉肩」... 容後再說... 詠春也有埋肘、定肘之說...

更新4:

謝謝 Blackdandy 大大 的指教... 謝謝 海平 劉大大 的指教... 謝謝 陸大大 的指教... 謝謝 fat 大大之意見... 涵胸拔背是為了張弓。所謂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矢,要涵需才能蓄勁發勁,不管洪拳或拳擊或其他拳術,幾乎不離此一準則。 謝謝胡大俠 勁就是氣到如常言意到氣到,氣到勁到... ...再以彎腰駝背的人就不能做好”含胸拔背”? 其實不然、只要練出氣而氣貼於背就是! 謝謝九尾靈狐大大之意見 ... 謝謝萬事不精通大大之意見 ... 因為不是姿勢 是概念...

更新5:

謝謝 阿ㄆㄤ 大大之意見 ... 依層次上來談每個階段對此的解釋都會稍有不同 初學者~~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是為了找出身體的結構~~及穩固結構 中學者~~配合呼吸法~動法來活動這結構~~使其"活"起來增加其韌性 高段者~~依"特殊"的進階練法~~增強韌性及瞬間的爆發支撐力~~ 至此姿勢已不是一定~~強調意念的練習~~

更新6:

謝謝 回答者:Daniel大大... ...含胸拔背之後,上半身呈現微微內弓的十字型 為身體提供了穩定的架構和張力, 而沉肩墜肘則除了放鬆和靈敏外,還有集中力距的好處... 謝謝君子劍大大之意見 ... 請刻意「聳肩揚肘、挺胸屈背」,來打趟拳或和人對練看看, 用自己身體實際體驗「含胸拔背、沉肩墜肘」的說法對不對...

更新7:

謝謝 愛的大天使Michael 大大的回答及意見...

更新8:

以上四圖我以為可表示... 圖一北少林大師顧汝章發力時的「拔背」 圖二詠春大師練習時的沉肩墜肘與及「含胸」 圖三李小龍攻擊前的「墜肘」 圖四李小龍攻擊前的「沉肩」

更新9:

謝謝 龍大大的回答... ...沉肩墜肘(全身只有放鬆、但"意"可不能鬆,慢慢去體會怎麼樣才能使自己放鬆。)

更新10:

終於給我想到了絕對不能用「含胸拔背、墜肘沉肩」去練的武學... 他們雖然練的是太極... 也以「太極」立論... 但練的和打出來的跟本是兩回事... 可是懂這的兩位前輩都給你們逼走了... 也無從請教了...

更新11:

這個是不可「含胸拔背、墜肘沉肩」的... http://173.252.248.133/sns/attachment/201201/5/121915_1325805129X7w1.gif

更新12:

謝謝david 大大 及 比比 大大 的回答、 謝謝各位大大的回答及意見、 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師」、 由於教我的老人家大多都鶴駕西歸、仙遊去了、 無可奈何之下有問題也只好在此請教各位大賢... 以前教我的老人家似乎大多都要求「含胸拔背、墜肘沉肩」的、 試觀「跆拳道」雖也以「太極」立論、 但若「含胸拔背、墜肘沉肩」可能跳不起來、也踼不起來吧、 各位大大之回答均有可取之處、 實難以選擇、 只好交付於投票了、 再次謝謝各位...

回答 (20)

2012-05-05 10:57 am
✔ 最佳答案
這句話是常見沒錯,
或許我不是很精湛,
也不是什麼大師,
但論我這個沒幾兩的來發表一下我的意見,
我學的是意拳(大成拳)、北派少林拳、競技武術(長拳)
在任何下你的腦袋我覺得不能夠這麼的複雜,
也不用去多想任何的捷徑或訣竅,
這種東西你需要有明師指點,
而且必須要自己親身體驗親自去練,
不要隨意亂聽從別人的意見(包括我的),
等到練到一定程度,你自然而然會知道,
照我覺得,"站樁"就是這樣,含胸拔背(像棵樹一樣直挺挺屹立不搖推推不動拉拉不倒)、沉肩墜肘(全身只有放鬆、但"意"可不能鬆,慢慢去體會怎麼樣才能使自己放鬆。) 因為越"鬆"、就越有"勁道",打拳不是靠蠻力。
為什麼有些人看似像螞蟻打拳卻像猛虎或大象,因為有"勁",
這應該都不用多說了吧,
我覺得你現在最重要的是,
不要想太複雜,
但不要太盲從的去相信一些"只動口不動手的人"
有些人會說得很複雜或許只是讓你覺得武術這東西很怎樣怎樣,
但其實我覺得不一定,
或許難並不是難在什麼肌力阿呼吸阿練氣阿怎樣怎樣,
我覺得是難在自己的"心"以及你個人的"悟性"還有找到"正確"的明師。

以上都是我個人意見,沒有攻擊任何人的意思,如有冒犯請見諒。
參考: 自己
2012-05-02 9:51 pm
所有的武術皆須沉肩墜肘..只是真的做到時..就算是雙手上舉的動作也能"沉"肩"墜"肘...也唯有符合沉肩墜肘的要求..方能做到勁整!!
至於細節與動作要求..就請回去請教自己的老師吧??
因為你們不是說文字敘述會產生誤會嗎?..那就不要望文生義..或是常是猜測語義..直接找自己的恩師問!不是最清楚的嗎??
空谷幽蘭小姐..相信你對這問題已有解答..也佩服妳的耐心...
這點..我不如你...
2012-05-11 3:43 am
基本上
沉肩墜肘和涵胸拔背
各家武術(中國武術)都有這些要求
因為涵胸拔背是人體彈性最佳、發力最基本的方式
沉肩墜肘則是防身的根本原則!
涵胸拔背
不要凸胸(詠春有這個毛病),也不要凹進去
自然就好!
再來肩膀、手肘、手腕慢慢放鬆
手肘下沉到肋骨側邊(防護要害)
這,就是沉肩墜肘了!!!!!!
順道一提
西方武術是不會有沉肩墜肘的喔
2012-05-10 8:38 am
含胸拔背、墜肘沉肩.確實是太極拳用語.

翻山過嶺.吞肩落胛.這是南拳類似動作.

但各門各派皆有不同內含心法(配合門派功法).

言歸正傳.就外形粗淺論:不挺胸不塌胸謂含胸.

不駝背不緊背謂拔背.(配合頂頭懸).

重點是內家特色:內氣一含.二層氣一連合一體.

就是上八卦後天氣與下八卦先天氣一合.(以橫膈膜

為界)養氣及內膜.功夫到時中線胸胃不怕重擊.

至於沉肩墜肘.一樣為內推手功力的根本.一出手無

堅不摧.
2012-05-02 4:39 am
換個方式來說,
請刻意「聳肩揚肘、挺胸屈背」,來打趟拳或和人對練看看,
用自己身體實際體驗「含胸拔背、沉肩墜肘」的說法對不對.
不必扯的那麼遠..........連x理和氣功都搬出來,做啥!
2012-05-01 6:10 am
個人是覺得~~依層次上來談每個階段對此的解釋都會稍有不同

比較粗略的講法~

初學者~~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是為了找出身體的結構~~及穩固結構

中學者~~配合呼吸法~動法來活動這結構~~使其"活"起來增加其韌性

高段者~~依"特殊"的進階練法~~增強韌性及瞬間的爆發支撐力~~
至此姿勢已不是一定~~強調意念的練習~~

大概想法是這樣~~每個門派對這段話的解釋都稍有不同~~若要強行的統一

講法~~我想討論半天也都是各說各話~~找個老師明白其中意思~

實際的體驗練習~~有個底我想再想這些應該也沒太大意義
2012-04-30 7:02 pm
太極、長拳、詠春、洪拳、蔡李佛等等...
就是西洋拳擊也像是「含胸拔背、墜肘沉肩」的樣子...>>>外家拳不一定墜肘沉肩,如北少林,螳螂,例如黑虎偷心這招,...等


2012-05-01 19:58:02 補充:
僅十六字相勸
『不立文字 道法自然 氣之所及 身形所至』
前輩若不認同
就當在下放狗屁吧
>>>大大這幾句金言讓我想到笑傲江湖裏華山派氣宗的心法,不被另一派劍宗所
接受

2012-05-01 20:00:36 補充:
我想「泰拳」可能不必「墜肘沉肩」...
因為他的「批踭」以肘擊出...
不能太注重「墜肘」...

>>外家拳有時不墜肘,內家外家有別乎......

2012-05-01 21:30:04 補充:
請刻意「聳肩揚肘、挺胸屈背」,來打趟拳或和人對練看看,
用自己身體實際體驗「含胸拔背、沉肩墜肘」的說法對不對

>>>外家黑虎偷心或插錘並沒墜肘

2012-05-01 21:32:20 補充:
以偏蓋全,非求學論道.

2012-05-01 21:38:28 補充:
圖為盧文錦大師(衝拳者)的膀手練習照片
http://blog.yam.com/jasonhi66/article/40467011
詠春的膀手並沒墜肘

2012-05-01 21:38:45 補充:
圖為盧文錦大師(衝拳者)的膀手練習照片
http://blog.yam.com/jasonhi66/article/40467011
詠春的膀手並沒墜肘

2012-05-02 12:30:18 補充:
含胸拔背、墜肘沉肩"有其優點,但也不是適用所有拳術,兵無常法,大家互相切磋求進步..

2012-05-02 21:10:22 補充:
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于外家之斷勁矣...
所以亦有肘懸起者謂之外家斷勁也...

>>>外家拳發勁本來就不一定非從腳到手整勁不可,有別於內家.
2012-04-30 2:29 pm
回答者說:”個人認為含胸拔背之後,上半身呈現微微內弓的十字型”
在姿態上作解釋都未講到重點也就是不懂!
只有一字”氣”說明如下:1.舉小孩玩具吹氣塑膠造型當氣吹滿時就是”含胸拔背”
2.再以彎腰駝背的人就不能做好”含胸拔背”?
其實不然只要練出氣而氣貼於背就是!
2012-04-30 9:27 am
本想這週末過完來獻醜
結果已經差不多被說完了~~

補充一個沒說過的好了

感覺 這兩句口訣只是一種綱領的概念, 不是在講位置、姿勢或是方法
在我看來 就算是白鶴亮翅 也是可以做到沉肩墜肘的要求的~~
因為不是姿勢 是概念

照片都有做到吧
泰拳 拳擊 也都有此要求
現在腦海中有浮現沒有此要求的只有松濤流空手道
2012-04-30 8:20 am
肢體運作最自然的法則而已,有沒有太極拳十要其實沒差,只是由楊澄甫之後,才有個公開的說法而已,所以不要拘泥於太極拳。

同理,肢體運作千百種,很容易超出太極拳十要的範圍,只要掌握最自然的狀態,是不是遵循太極拳十要,就完全不重要了。
2012-04-30 1:59 am
版主應該是來了解大家有沒有不同的說法

常識也是很重要的, 我就來討皮癢了,

的確各種東西方武術, 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影子(大部分吧)

個人認為含胸拔背之後,上半身呈現微微內弓的十字型

為身體提供了穩定的架構和張力,

而沉肩墜肘則除了放鬆和靈敏外,還有集中力距的好處

當然搭配懸頂和鬆跨對很多武術也是很重要的

常識也可以說得落落長, 但請自行舉一反三了

2012-05-01 00:21:31 補充:
除了本身境界未及外
只是希望大家都看得懂
受教了
參考: 自己
2012-04-29 9:07 pm
指的都是放鬆 不過要看你個人情況決定放鬆或緊縮 如果你不擅長閃避 那就緊縮 因為如果手臂放鬆在緊縮擋對方攻擊的話手會斷 尤其是擋腿擊更容易手斷掉 如果你擅長閃避 那就放鬆 這樣攻擊與反擊的速度才會快
2012-04-29 4:22 pm
http://tw.myblog.yahoo.com/huchingju/article?mid=62

http://tw.myblog.yahoo.com/hongda31/article?mid=3190

太極拳是有「含胸拔背、墜肘沉肩」,墜肘沉肩太極是講「鬆肩垂肘」當然意思

是一樣的。

以上兩篇就是討論「含胸拔背、墜肘沉肩」。

含胸拔背,李亞軒前輩說的是頂頭拔背;頭頂百會與會陰成一直線。

更深入講的就是督脈氣要通,有些動作剛開始都是求外相只有自身氣通後才能體

會。
2012-04-29 10:59 am
其實看大大上述所說感覺大大已是明瞭之人!!
到像是來考考大家般...^^
我還是避免多說多錯吧~
不過你的贈點誘人所以我不自主被吸引過來啦!!XD
「含胸拔背、墜肘沉肩」
我想還是不要扯太多內涵或者深奧抽象的長篇大論吧??
淺淺說說外在我的基本認知吧...
首先「含胸拔背、墜肘沉肩」是的是武術的必然常識!!
畢竟萬法不離其中嘛~根本大法同根不變的道理!!
含胸拔背:武術最終的根都是要放鬆,在放鬆的情形下身體與氣本身就會自然微微下沉,再放鬆的條件下「虛靈頂勁、立身中正、含胸拔背」順應肢體自然胸便會微微內含、背也會自然上拔不就自然形成含胸拔背之式了嗎??
墜肘沉肩:不再再體現身體放鬆??鬆肩便沉、鬆肘便墬,再配合勁力訓練自然會形成一股爭抗之力!!

2012-05-01 01:57:21 補充:
Bat大可能對以下回答有所誤會了!!
畢竟「含胸拔背、墜肘沉肩」是從古流傳至今的要訣!!
要由現代白話去解釋所包含全部的完整準確內含其實甚是不易!!
在古代眾家學說已是百家爭鳴傳至現代那是更勝於此!!
再者關乎於每人領悟與已達境界皆有不同??
又怎能有一個標準答案呢??
因此敝人選擇了較為基本且粗略的回答!!
例如:強調放鬆??
因為外在的形式是不會變的!!
放鬆得其式相信是無庸置疑的!!
畢竟習武強身需自然無為而非刻意鑽牛角尖!!
然而此處都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武者...
(內容太多分成兩段...XD)

2012-05-01 01:57:31 補充:
若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大家各執己見??
想必必然爭吵不休??
這樣的局面一定非版主所願也有違大家聚集於此的一翻美意!!
但倘若我們只強調如何形成「含胸拔背、墜肘沉肩」之式??
謂何有形於此??
那想必在解釋上大家應為大同小異的!!
這樣既能回答版主的疑問也能形成大家的共識起不盛好??
所以勿懷疑自己所學只需潛心修鍊即是!!
此處僅乃交流園地而已!!
多方參考總不是壞事!!
或許哪天我們的疑問得由你解答不是嗎??^^
參考: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小小淺見。
2012-04-29 8:39 am
長拳跟太極都不要
的看法有誤!
所有拳術都要練出的勁就是為何"長拳跟太極都不要"呢?
簡單說勁就是氣到如常言意到氣到,氣到勁到,沒有練出氣者是不懂!
請看
論「含胸拔背」
http://tw.myblog.yahoo.com/huchingju/article?mid=62
2012-04-29 4:46 am
前面bat大大是否沒練過太極拳,否則怎會說太極裡沒有呢?
太極拳的精神「虛靈頂勁、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尾閭中正」是每位練拳者必須練習到的基本程度
其中有關含胸的含可以以「涵」這個字來代表比較恰當,涵胸拔背不是蹋胸拱背,涵胸拔背是為了張弓。所謂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矢,要涵需才能蓄勁發勁,不管洪拳或拳擊或其他拳術,幾乎不離此一準則。
如果你還體會不出涵蘊的奧妙。就麻煩多多練功,不要只有空把式,所謂「練拳不練功,到頭一場空」。
由於要解釋函胸拔背之義篇幅有限,希望學者找對老師慢慢體會
2012-04-29 12:10 am
「含胸拔背、墜肘沉肩」幾乎是南派短打的拳術裡面必備的姿勢
目的在於提高手臂的力量、並且將下三路集中於前方、方便防禦敵人的攻擊
版主如果不得動作的要領
可以想像心口有一點
將胸腺以上的軀幹(鎖骨跟肩膀等)往心口一點集中
背後有如一條線向上拉提
雙手往前下方延伸集中

至於圖片上的人
雖然做出來的感覺沒有完全如字面上的誇張
但是按照這種感覺做出來
確實是這個樣子沒錯

哪一家武術不要「含胸拔背、墜肘沉肩」的呢
事實上長拳跟太極都不要
我不知道為什麼版主認為這兩種拳法需要,但就我所學,他們沒有要這樣
還有洪拳也不要(我本身學洪拳的,我很清楚他不需要)

其實我個人不建議這麼做
因為這樣會導致氣血不通暢
然而貼身短打的拳術重視“一口氣”
也就是要含著一口氣打完之後再換另一口氣打
但是我所學的是拳術與氣息配合
吐納要淵遠流長
用這種打法氣會憋在胸口
久而久之會內傷

然而版主最後一句所言不錯
這確實是常識
只是各家拳術功法不同
還是不適合一概而論

2012-04-30 19:50:09 補充:
呦?!
看來版主是飽讀武學之人
所說的都不無道理呢

可能是參考的典籍不同吧

以太極拳來講
我所學的並沒有強調太極拳十要
而是一個總綱
身體要放鬆、但要提氣、氣不可淤積、也不可以強推、要柔和運轉於周身之中
動作要柔和、勁力要運轉
以上雖然叨叨絮絮好幾句,不過卻只是一個要點而已
個人所學之太極,是以這個要點貫串整路拳法
雖曾聽聞太極拳十要及各種太極法門
不過畢竟不是專長、又與所學有所牴觸
所以沒長多大記性
版主一言、在下受教了

2012-04-30 20:04:10 補充:
至於洪拳
確實是要吐氣揚聲
然而若不抬頭挺胸
吸氣胸口會悶、吐氣又不能借肺發聲、雖然丹田之力能及、但又無法發於口了
基於此義、自然不能含胸拔背
鐵線拳雖有墜肘沉肩之處
但這裡又是各個支派各有不同
我個人學的是『手肘向內夾緊』
這是為了功法的緣故
手肘向內夾緊會使用到較有效率的肌肉(而這些肌肉是平常較少使用的)
又因為筋的牽扯
只要手肘夾緊、久而久之肩膀就自然下放了
且若只是墜肘,雙手收腰及向上抬起之時,又無所適從了(此時墜肘也於身體有害無益)
至於含胸拔背
我個人自從練洪拳以來還沒有被要求這麼做過
想版主能找到這樣的典籍
也是因為各分支有不同要點的緣故

2012-04-30 20:07:45 補充:
依樓下各位大大所言
似乎含胸拔背墜肘沉肩是為了放鬆

然而我個人學的又是要藉此提氣
這又......
令人搞不清楚了= ="

2012-04-30 22:59:29 補充:
意見區這邊的各位前輩所言極是
在下受教了

在下才疏學淺
所思所言與常人拜師所學確有迥異
若各位無法苟同
請一笑置之吧

然孰是孰非
亦非嘴上見真章
日後多方驗證
功力所及
自然水落石出
在下若有不是
屆時也自然了然於心
無須前輩介懷

在下發言若有誤人子弟之嫌
只要留言告知
在下立即刪除
絕不敢為武林遺害

在下自以為是
使恩師蒙羞
不敢再於此貽笑大方
僅十六字相勸
『不立文字 道法自然 氣之所及 身形所至』
前輩若不認同
就當在下放狗屁吧

2012-04-30 23:03:12 補充:
意見區這邊的各位前輩所言極是
在下受教了

在下才疏學淺
所思所言與常人拜師所學確有迥異
若各位無法苟同
請一笑置之吧

然孰是孰非
亦非嘴上見真章
日後多方驗證
功力所及
自然水落石出
在下若有不是
屆時也自然了然於心
無須前輩介懷

在下發言若有誤人子弟之嫌
只要留言告知
在下立即刪除
絕不敢為武林遺害

在下只有空把式
使恩師蒙羞
不敢再於此貽笑大方
僅十六字相勸
『不立文字 道法自然 氣之所及 身形所至』
前輩若不認同
就當在下放狗屁吧

2012-05-01 18:46:18 補充:
在下意氣用事
壞了版主的雅興
實在是無地自容

平心而論
對經典之釋義
本就見仁見智
能求大同卻難免有小異
何況武學經典
各人體會皆有不同
如何能一概而論

在下孤陋寡聞
卻在此大放厥詞
此一番事件
全因在下咎由自取
掃了大家興致
在下於此謝罪

2012-05-02 20:35:49 補充:
太極拳十要的註釋我還是第一次看到(真的太孤陋寡聞了一點)

但是跟我所學又差很多了
我想是因為對『氣』的定義不同引起的
版主這裡的氣應該是指勁道(如同問題補充裡面講的)
因此含胸拔背是蓄勢待發的姿態
就這點跟我所學是一致的

而在下所謂的氣則是指呼吸時的空氣(我記得太極也有吐納的學問)
在下提供一點不同的資料給大家參考
希望不算離題
吐納時若胸口彎曲,氣不能下到腹部,只能用胸腔呼吸,氣息不能深遠
因此雖不須抬頭挺胸、至少上身要直立

又因此站立雙手收腰時,手肘需夾緊、肩膀向後下方放,胸口可自然挺出
使吐納順暢深遠
然而腰部卻必須微彎,原因下回分說(篇幅不夠)

2012-05-02 21:02:39 補充:
站立時胸口需挺出,腰部卻須微彎
因為腰部前挺容易受傷,也會壓迫腹腔,使吸氣時腹部前凸
腰部彎曲又唯恐駝背,因此需夾緊手肘,保持身體正直
然而以上是練習時的站姿
平時雖然腰部還是微彎,肩膀卻可以平放

至於勁道問題,我所學是勁道可於胸背二處發出,切換自如
然而發勁雖需切換,卻不用存心設想,關鍵在於脅下須夾緊
如果脅下夾緊,會因為筋的牽扯,出招時自然使用適當的發勁位置
(這招新手辦不到,因為這部分的肌肉平常很少使用,未經訓練無威力可言)
然而這是皮筋肉骨的功法,深入講解又怕離題了

(未完待續,廢話很多)

2012-05-02 21:26:31 補充:
版主的主題既然是內勁運轉的功法
在下亦有見解想請教於版主

含胸拔背時,雙手適合收於胸線外而非收於腰際(如圖二)
圖三圖四雖將雙手放於腰際,卻不是收手,反而類似於起手式

此外含胸拔背之時
雙手適合由外而內收,橋手也是向內橋,就算是向外僑手也只有手肘以下向外
手肘以上依然是墜肘沉肩
因此太極拳之野馬分鬃等雙手外開的架式
身體要與上方的手同一方向轉動才能架得開
據此,白鶴拳的運勁功法有違此理,因此白鶴拳不適合含胸拔背

上述為個人的意見,卻不知是否於經典有依據

(話說看到版主提醒想才赫然想起,在下果真不知地躺拳的起手式又該如何,版主確實博學多聞)

2012-05-02 21:36:05 補充:
再補充就太長了,我有話都說到意見裡去了

話說,我的稱號是英文,打起來不方便,大家就稱我為『蝠』吧

個人寫在上面的氣是指氣息,與各位所指的氣到勁到有所不同(原來是這樣才會吵不停阿= =)

2012-05-04 12:03:36 補充:
可能是我表達能力還要改進吧

我最先前提出的說法
是有誤會沒搞清楚狀況
前日所言
只是將我的聽聞提出來
純粹分享而已
並不一定於「含胸拔背、墜肘沉肩」有絕對的關係
與其說是討論
不如說是課外補充
而補充的目的也只是要拋磚引玉
看能否引得出高人提出新解

總的來說
我個人對版主提出來的內容是贊同的
雖然與我的專長不同
然而卻與我的見聞相去不遠
版主不需要混淆
整體方向而言版主才是對的
反而是我該練練我看場子說話的功夫了(笑)


聞阿土師入門第一課一言
於我心有戚戚焉
曾聽聞一名師說到
其實練到最後都是練些最基本的東西
想來大意亦是如此

2012-05-06 22:48:05 補充:
從結論來說
我個人認為含胸拔背墜肘沉肩是一個通則
但不是一個鐵則

我所見聞的詠春、八極、太祖拳等都是用這一通則
而且說實話,我以前也是這樣打的
只是
各門派使用此一通則的原因不盡相同
也有不使用此通則的拳法(版主也找出來了)
因此
這個通則是對的
問題在於什麼時候使用、為什麼使用、跟如何使用
可以像版主說的以墜肘沉肩來放鬆(好像這是大家的共識)
然而像我用含胸拔背來蓄力也是一種使用方法
雖然因此可能性變得多不勝數
但也使得我們討論這個東西有價值

話說,我個人不討厭討論氣,但是氣有太多種了,精神力、吐納、氣血、內力都是氣,沒先搞清楚的話就會像我一樣狀況外

2012-05-07 23:49:38 補充:
含胸拔背用以蓄力之說
這邊似乎沒有人附議
我又找不出經典(我不是個平常會蒐集資料的人T_T書到用時方恨少)
所以只好用非正式的資料來證明了

很多南派打法有一口氣之說
先吸一口氣、然後出拳的同時吐氣(這邊都是指空氣)
藉由吐氣來配合人的出力
電影裡面洪師傅打歪果人的時候
洪師傅氣轉不過來那一幕其實在我眼裡是很經典的
因為這種打法就是偶爾會這樣
撇除這種缺點不談
要把一口氣提住好逐步出力的話
就是會含在胸口
演變出含胸拔背的姿勢

2012-05-11 11:17:19 補充:
沒想到無意之中竟然逼走了兩位學識淵博的前輩
這可如何是好

難道真的沒辦法再請兩位前輩指點迷津了嗎(ˊ=ˋ)



補充我前兩篇意見的內容
初聞一口氣的說法是出自於某位老拳師的指點
並不是來自典籍
加上自己讀過的武術典籍本來就很少
所以還真不知道要去哪裡找文獻做佐證
上一篇說我以前都用這種方式打
其實是用這招來打球(還滿好用的其實)
如果說道打拳
我還真的沒這樣打過
2012-04-28 10:08 am
2012-04-28 8:20 am
TO: 阿土師大大...
謝謝贊助...
但我想未必有人肯回答...
也有可能仍是慘淡收場...

2012-04-28 00:31:50 補充:
我想「泰拳」可能不必「墜肘沉肩」...
因為他的「批踭」以肘擊出...
不能太注重「墜肘」...

2012-05-02 14:44:28 補充:
謝謝 傑克狼 大大...
信不信我真的找到絕不能「含胸拔背、沉肩墜肘」的武術門派?

2012-05-02 19:47:17 補充:
太極拳十要之...
二、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氣
挪胸際。上重下輕。腳根易于浮起。拔背者。氣貼于背也。能含胸則
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五、沉肩墜肘 沉肩者。肩鬆開下垂也。若不能鬆垂。兩肩端起。則氣亦
隨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墜肘者。肘往下鬆墜之意。肘若懸起。則
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于外家之斷勁矣。

由此可見...
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含胸拔背者乃蓄勢待發前的姿態...

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于外家之斷勁矣...
所以亦有肘懸起者謂之外家斷勁也...

2012-05-02 19:56:44 補充:
現忙於找尋「武林祕笈」回應某大大...
尚缺「南棍祕譜」...

2012-05-03 14:20:17 補充:
TO:阿土師大大...
我一向是主張「版權沒有 歡迎轉載」...
因為都是偷來的、前人的東西...
我的「藏經閣」尚有不少「秘笈」...
歡迎取用...

2012-05-03 14:42:28 補充:
TO:Bat大大...
其實我的原意只論「含胸拔背、墜肘沉肩」...
并不論「氣」或其他東東...
「太極十要」是楊老前輩以太極理論注解「含胸拔背、墜肘沉肩」...
其他拳術門派也有說要「含胸拔背、墜肘沉肩」...
如「形意拳」、「摔交」等等...
有人如是說...
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是格斗式的基本要求,目的是讓身體處於適於運動的狀態,能夠爆發出最高速度和最大爆發力...

雙手適合收於胸線外或收於腰際是各派別有所不同...
查「白眉拳」有「肘不過腰」之說...

2012-05-03 14:50:23 補充:
似乎很多人對「含胸拔背、墜肘沉肩」的看法有很大的差距...
看來我得重組一下我的看法再問了...

2012-05-03 18:47:34 補充:
中國式摔跤之「含胸拔背、墜肘沉肩」
熊爭架和虎搏架的站法是如何呢?簡而言之,熊爭架兩腿稍屈,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肘撐圓橫,兩手架在胸前位置。至於虎搏架則要騎馬蹲襠,沉肩墜肘,肘沉護脅,兩手擺放位置高不過眉,低不過唇。兩種跤架配合不同的基本摔跤手法,便能產生強大效果。
http://www.shanpuying.com.hk/method1.html

2012-05-05 09:39:36 補充:
外家拳與內家拳對「含胸拔背、沉肩墜肘」的註解差別似乎在於「氣」...
外家拳者往往聼到內家拳者論「氣」就有氣了...
所以在此版並不論「氣」...

我想「墜肘」的意思在於:手在下而肘不過肩、手在上而肘高於肩也算墜肘了...
但「沉肩墜肘」似乎不是說任何攻擊動作都「沉肩墜肘」...
而是攻擊動作前的放鬆吧?

蹚螂門的肘不下墜就不像「蹚螂臂」了...
梁挺論膀手似乎也肘不高於肩...

2012-05-12 17:43:19 補充:
TO : Bat 大大...
逼走了兩位跆拳道前輩的不是你啦...
是以前常有罵戰..
把他們罵走的呀....
2012-04-28 6:07 am
問題問到這麼用心 真是網友之福
贊助贈點先

2012-04-28 01:17:29 補充:
愈入門的東西愈深奧
版大會問這個 不簡單啦
不會沒人答啦 我是不大敢答
要真別人也不敢答 我再答一點廢話.....

2012-05-02 10:21:35 補充:
請教版大
您貼的相片否借用
我想在部落格寫點東西
增加點內容 順便推一下
不然沒人氣 粉丟臉耶

2012-05-02 10:36:46 補充:
to Bat大大
看法不同是正常的 也不用減低了討論的興緻
其實個人看您這幾天對人對事的反應
覺得就算看法不同 您至少是可以聊可以討論的人

網路上不可理喻的人太多了 遇上到種的 也沒什麼好客氣

對您 我想態度就不必像對待那種的
萬一有磕磕碰碰 個人也不會往惡意的角度解讀

總是交朋友先 只要是真心誠意的討論 我想大家還是會歡迎先

2012-05-03 22:01:14 補充:
謝謝空谷幽蘭超級高手兼世界美女
准我引用資料

部落格要寫文章 還不知道何年何月可以完成
先借這裡表達一些我想表達的看法

顧汝章的相片 實在令我驚為天人
他的 沉肩垂肘、含胸拔背 是做怎樣的
相對影片勒勒長的解讀 甚至李小龍(很多人都是李小龍迷 我也很欣賞)
顧汝章一張相片 不用解釋就贏了

至於葉問大師 因詠春胯的部份不同
連帶其他部份姿式也看得比較不敢確定(所以自己講得比較心虛)
但他的 沉肩垂肘、含胸拔背 也是做到很深的

2012-05-03 22:01:21 補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入門第一課的東西 功力深的就做得一點也不簡單
初學者可不要停留在入門時的解讀 否則只是誤了自己
(當然 不是建議這裡大部份的高手 不過初學者也可能看到)

另 顧汝章的重心不是在丹田位置
是在丹田之下更深(靠後腰)的位置
記憶沒錯的話 他是鐵砂掌的高人 應該算外家拳
內功級數練到這麼高段
一天到晚吊書袋 講文言文 談氣功的
有幾個內功能練到他的隔壁的邊邊的級數.......

好像意思表達的差不多了
部洛格文章只要把文章寫整齊 再初學者需要的細節就夠了.........


收錄日期: 2021-04-30 16:40: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427000015KK0669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