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寫那麼多卻沒有寫到重點,我把真正的原因講述給你聽好了。
清朝自覺''天朝''威望受到嚴重衝擊,朝野從此覺醒,最主要是發生在下列哪一個事件之後?
答案是甲午戰爭
答:清朝的改革有兩道分水嶺,一個是英法聯軍後的"自強運動",另一個就是在甲午戰爭後的"戊戌變法",這裡有講到"天朝威望受到嚴重衝擊",清朝認為敗給英法等大國還不算是甚麼大事,但是敗給日本這種小國讓西方列強對中國從此再也看不起,甚至有了瓜分中國的念頭,甲午之前西方各國都看好北洋水師必定給日本艦隊吃苦頭,可沒有想到海陸兩個戰場皆慘敗,割了地又賠了鉅款,這場戰爭以後讓清朝體認到光是在武器西化和教育實業等發展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積弱的問題,必須從制度上做一個改革,這才有了戊戌變法,這一題是有陷阱的,要多注意題目的敘述。
在近代的中外關係上,下列哪一場戰爭的結果,迫使中國人思想開始從''中國的世界'',轉變為''世界的中國''?
答案卻是鴉片戰爭
答:這一題是鴉片戰爭沒錯,在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看不起其他國家,視西方人為"蠻夷",乾隆晚期英使馬戈爾尼拜見皇帝的時候因跪拜禮儀問題鬧得不歡而散,嘉慶年間英使阿美士德訪華也是同樣的問題,中國只開廣州一港做為中外貿易的港口,嘉慶晚期到道光時期英國大量銷入鴉片,道光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查禁鴉片,因而起了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鴉片戰爭中英國的洋槍洋砲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對如此厲害的武器束手無策,英國攻打廣州遇林則徐頑強抵抗,之後英國艦隊繞過林則徐鎮守的廣州,由定海北上天津,迫使道光帝派琦善與英國議和,後來條件談不攏,雙方準備再戰,英國艦隊先發制人,將艦隊開進了長江流域占領鎮江,全權大臣耆英未向皇帝請旨私自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了五口通商,從此中國才從"中國的世界"變成"世界的中國"。
天朝制度思想的瓦解到底和哪一場戰爭有關?
答:是甲午戰爭。
為什麼英法聯軍後的自強運動還不算覺醒呢?
答:雖然說自強運動是清朝晚期為了救國圖強所做的措施,但是只是在表面上做了改革,例如武器西化、練兵、教育、辦實業等等,並非從制度上做一個根本性的改革,國體依舊還是君主專制,帶領這場運動的恭親王奕訢並不是不知道光是這些改革是無法挽救大清王朝的,他也想從根本的制度上做一個改革,只是當時的保守勢力太大,他光是辦洋務運動就讓他這一輩子得罪了不少親貴大臣,包括慈禧太后,他是少數皇族中思想比較開明且幹練的一個親王,他曾以全權大臣身分27歲隻身跟英法兩國簽訂北京條約,同治年間成了親貴之首,李鴻章 張之洞等興辦洋務的大臣都是由他提拔,後來因為中法戰爭戰敗被迫離開中央政府,甲午戰爭以後他已經60幾歲了,縱使再度出山也再無鬥志,甲午之後中國才真正體認到必須從制度上去做一個根本的改革,這樣應該可以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吧?
2012-04-23 00:31:05 補充:
這裡有地方寫錯
當時未向皇帝請旨就跟英國私自簽訂條約的是琦善,道光帝知道此事後革了琪善的職,因此條約無效,才又準備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