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和毛澤東,究竟哪一位對中國的現代化貢獻較大

2012-04-21 9:33 pm
可唔可以俾D資料OR POINT 我呀!!

回答 (5)

2012-04-23 6:25 am
✔ 最佳答案
當然是孫中山,他雖然是孫大炮,不過至少同意引入西方的先進技術。
毛澤東搞過甚麼呢?土改、鎮反、抗美援朝運動、三反、五反、思想改造、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最後要搞文化大革命來取回權力,使到國家發展落後至少二十年。
新中國的真正發展是始於鄧小平演變共產黨,搞改革開放之後。

http://www.chiculture.net/0122/html/c27/0122c27.html
辛亥革命還推動了「實業主義」。人們認識到必須實現工業化,國家才能臻於富強。在共和國的搖籃期,確是呈現出興辦產業的熱潮。此外,辛亥革命衝擊了現存社會秩序,為後來的變革開拓了道路。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4/64h/64h01/64h0101.htm
經濟改革與對外開放
1976年,隨著毛澤東的去世及「四人幫」的被捕,標誌著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的結束。繼毛澤東任中共最高領導人的是華國鋒,但他很快便下台,鄧小平成為黨和國家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並開始推行改變中國命運的經濟改革及對外開放政策。
1978年12月,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中國自1949年後,私有經濟幾消滅殆盡,而在改革政策下,中央容許部分私有經濟的存在與發展,又逐步改革國營企業的經營管理制度。同時,實行對外開放,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四個特區,海南、浦東及沿海各地也紛紛開放,歡迎海外人士到中國投資、做生意和旅遊。除了重新容許私有經濟的存在外,中國亦讓更多的學生出國留學。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的留學生主要是前往蘇聯。七十年代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已成為中國留學生的首選。
經過二十年的努力,中國的經濟取得了驚人的發展,除了每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繼續增加外,1999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更處於世界第二,僅次於日本,而對外貿易額亦增長甚速,使中國成為貿易大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一般人民的生活水平亦獲得提高、改善。
當然,經濟、民生的發展和改善,並非全無隱憂。由於全民乃至軍隊「下海」為商,貪污、腐敗之風逐漸蔓延,並一度出現通貨膨脹、物價飛騰。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病逝,北京的大學生首先藉悼念他的機會,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活動,他們高呼爭取民主、反對「官倒」(指部分官僚及其子弟的投機倒把)等口號,要求與政府對話,後並轉為靜坐絕食。學生運動逐漸蔓延至其他城市及社會上其他階層。中共見事態擴大,乃於5月19日晚上召開中央黨、政、軍幹部大會,宣佈次日起在北京實行戒嚴。6月4日凌晨,當局認為動亂已發展為「反革命暴亂」,於是出動軍隊及坦克,以控制北京市區,同時在天安門「清場」。至此震撼世界五十天的天安門事件,終於告一段落。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因牽連其事而下台,改由江澤民擔任新的總書記。
2012-04-27 6:22 am
毛澤東沒有令中國步上現代化.

叫人民把家中的鑊都拿出來燒,鍊綱鍊出舊廢鐵.
叫人民到處去把’無用的樹’都斬掉,令驕美江山一塊塊禿掉.
叫人民罵自己師長父母,叫年青人到處打人,放火,破壞,抄人財物.
叫人民相信只要有毛主席,蘿蔔都能變十呎長.
這樣的國家能現代化嗎?

毛澤東是個只懂弄權的人,他令中國迷信化,落後化.

令中國步上現代化的,是幸運地沒被老毛殺掉的周恩來,和一班真正愛民的黨員.之後的鄧小平時代真正結束了老毛亂華,令中國止血.

如果要比孫中山和毛澤東,當然就是孫中山對中國的現代化貢獻較大.因為一個是貢獻,一個是破壞,無得比.
2012-04-22 8:46 am
都沒有貢獻,兩個人都是禍害之源。孫文發動辛亥革命這場漢獨排滿暴亂。奠定了日後中國長期的大漢民族主義政治,並將赤化瘟疫引入中國,導致赤匪最終掌握政權。毛澤東則是赤色瘟疫引入中國直接危害則。中國真正的英雄,是張作霖、袁世凱、汪精衛、王克敏等一代豪傑。真希望中國能再次有袁世凱這樣的民族英雄!

2012-04-22 00:50:36 補充:
中國長期禍害之源頭就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導致了中國日後動亂以及大漢民族主義實力崛起。如果沒有辛亥革命這場罪惡的排滿動亂,中國可能可以轉型為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共和民主國家,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被共產實力奪取政權,徹底毀滅中華文化
2012-04-22 4:36 am
孫中山推翻清朝,否則中國就滅亡。毛澤東逐漸中國步上繁榮強盛的道路。你覺得誰對現代化貢獻較大?
2012-04-22 1:03 am
梗係孫中山先生啦!即使毛澤東身處孫中山先生嘅年代,也許不可能成就出偉大國父孫中山的極大貢獻!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6991800/o/701204210031513873396870.jpg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本名孫文,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廣東香山翠亨村(今廣東中山)人,為醫師、中國的革命家、政治家、中華民族主義者、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其後以此稱謂對孫文的慣稱為「孫中山」。孫中山早年曾受中國傳統教育和西方近代教育,認識歐美世界較深,通曉粵語、官話、英文,曾在香港華人西醫學院學習,曾經上書李鴻章要求滿清政府改革,後因滿清政府積弱不振,於中日甲午戰爭時,在檀香山創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後在東京合併改組為中國同盟會,擔任總理。倫敦蒙難後引發政治風波,使其在中外享有知名度,被多數外國人視為中國的革命領袖。而1911年的辛亥革命,孫中山革命爆發前曾在美國收到黃興的匯款電報,而辛亥革命主要是由中國同盟會中部機關部湖北負責人居正主導下,由受革命思想啟發的新軍團體「文學社」社長蔣翊武與同盟會會員組成的「共進會」孫葆仁主導發動起義,起義爆發後黃興由香港北上武漢相助指揮,而孫中山在起義爆發隔日於報上閱得辛亥革命之消息,並未立刻歸國而是繞遠路抵達歐洲,遊說英、美、法、德政府與四國銀行團,要求列強保持中立與終止對滿清的貸款,並且支持中國革命,雖未取得列強真正的支持,歸國後被多數革命者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新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領導人物,因此,被選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為建立中華民國的國民革命發起者,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他是一位在海峽兩岸都受到敬重的革命家,中華民國尊其為國父、中國國民黨尊其為總理,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稱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參考: 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為建立中華民國的國民革命發起者,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39: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421000051KK003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