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相信古代中國人是有把母親稱作媽媽/阿媽的,這並非外文的音譯,可從"媽"字出現的年代來考證。
最權威中國字典之一的《康熙字典》成書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已收錄了"媽"字:"俗讀若馬,平聲。稱母曰媽。"
或許有人認為1716年距今不足3百年,外文應已傳入中國,"媽"仍有機會是外文音譯新造字。
"媽"字並非自《康熙字典》才出現的,可以最少追溯至第一所"媽祖廟"建立的年代,湄州媽祖廟
http://www.mz-mazu.org.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93建於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足以證明英語未形成前"媽"字已於中國出現。
"媽"的發音是人類最先懂得發出的單音節之一,用以稱呼給自己哺乳的母親是自然不過的事,世界很多民族都會稱呼母親作"媽"(音),我比較相信是出於人類自然反應,並不是源自某一民族的語言。
2012-04-28 12:59:05 補充:
國內有這種謊謬解釋:
「爸爸、妈妈是“舶来品”。记得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俄语课本第一课的第一个词组“父亲、母亲”的读音就是“爸爸、妈妈”。新中国的建立,中苏友好、出于对苏联老大哥的崇拜。于是“爸爸、妈妈”在当时的中国,特别是在城市就成了非常“时髦”的称呼了。“爸、妈”发音简单,朗朗上口,又特别适合于婴幼儿的发音练习(从中也体现西方文明的精髓)。于是乎,就逐渐在中国推而广知了。」
這說法謊謬之處是台灣人不可能跟大陸一樣向俄國人學習。
媽媽這樣的稱呼肯定不是上世紀紀六十年代的產物,只是以前中國人口語和文言文有分別。
媽除了解作母親外,於普通話還是對已有孩子女性稱呼,例如:張大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