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活著才算有意義?

2012-04-12 9:29 pm
人要怎樣才能走向正確的方向

回答 (5)

2012-04-17 1:14 am
世界上沒有正確的方向。所謂方向係指你人生的目標、目的。
你人生追求物質或是非物質。
名利、金錢、家庭、智慧。

要知道自己的目的,要多方面接觸智慧、人。
2012-04-15 3:54 pm
傳12:1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
。。。
13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或作:這是眾人的本分)。
14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

參考: Bible
2012-04-13 9:48 pm
有份養得起家工作,
一家人身體健康,
生活愉快!!!
2012-04-13 5:46 pm
人,哲人最想了解的問題,就是┌為何而活著┘、┌死後去哪裡┘、┌有無徹的離苦與永恆的喜悅┘?經過二十多年探求、幾乎遍及各領域學問,終於認為非編註此書不可!原因有二,這本書對剛才三個問題,有最正確與最好的解答及到達的方法。另一個原因是,釋迦牟尼〈佛陀、喬達摩〉所留下的教法遭到部分的增刪或曲解,甚至假託其所說!其中,以西元前一世紀以後印度北傳各區域之經典為最。本書的使命,仍在找出佛陀的初衷,仍在揭示最有益人類的思想和道路。如果不仔細觀看本書,你可能辜負你此生。
雖然尚有許多更深奧的經典,歷史上的佛陀並無意創立佛教(不崇拜任何神祇、不祭祀、沒有儀式。),但適應後世各階層需求,逐漸演變成「佛教」。現今,在約定俗成嚇,本書暫名為《根本佛教聖典》,然莫忘佛陀的教法乃是「佛法」而非一種宗教。「根本」一義,乃欲找出最接近佛陀教誨原意之意。但乃需從所謂的「原始佛教」中去過濾,勝制這些資料更混雜的部份 「部派佛教」的特色。由於南北傳聖典之間的同異比較,在經過末學的精選,應該算契合喬達摩的本懷。在藏、漢傳佛教走向哲理思辯之後,產生佛法與生活逐漸脫節的現象,但原始的佛陀教義是很生活化的,本經選輯更顯出根本(原始)佛法著重日常生活的道德實踐之寶貴。



很多經論未編入,但就絕多數人而言,這已足夠,附帶提一點,





這個世問充滿著苦。生是苦。老、病、死亦皆是苦。與怨憎者會面是苦,與所愛者別離亦是苦。又希求而不能得亦是苦。事實上,不離執著的人生是一切皆苦的。 此稱為苦的真理(苦諦)。


此種人生之苦,是如何產生的呢?那無疑是由纏於人心的煩惱而起的。若追究其煩惱,則如此煩惱是由與生具有的強烈欲望而來。此種欲望乃以對生之強烈執著為本,而對所見所聞產生渴愛。又轉而亦願求死。這稱為苦的原因(集諦)。

若將此煩惱的根本滅盡,捨離一切執著,則人的苦惱亦會消除。此稱為滅苦的真理(滅諦)。
欲入滅苦的境地,必須修八正道。所謂八正道就是:正見——正當的見解、正思——正當的思惟、正語——正當的語言 • 正實——正當的行為、正命——正當的生活、正精進——正當的努力、正念——正當的記憶、正定——正心的統一。此八種被稱為滅慾望的正道之真理(道諦)。

人們必須好好地體會這些真理。因為這個世間充滿著苦,所以只要是想脫離這種苦的人,誰都

要斷除煩惱。無煩惱與苦的境地,為有悟道才能到達。而悟道為一八正道始可得。

有志於道的人。亦應知此四種神聖的真理(四聖諦)。因不知此四種真理,以致長期徘徊在迷惑之道而無休止。知此四聖諦者稱為得慧眼者。

因此,應專心一致接受佛的教法,徹底理解此四聖諦的道理。
無論任何時代的任何聖者,只要是真正的聖者,皆為體悟此四聖諦者,同時亦為教四聖諦者。
明瞭四聖諦時,人們才能遠離貪欲,與世無爭,不殺生,不倫盜,不邪淫,不欺騙,不毀謗。不阿諛,不嫉妒,不瞋恚,不忘人生的無常,不離正道。
http://tw.myblog.yahoo.com/nn575719/article?mid=1&prev=3&next=186&l=f&fid=6
2012-04-12 11:10 pm
怎樣活著才算有意義?最緊要自己鍾意.

人要怎樣才能走向正確的方向
唔走不正確的方向.


收錄日期: 2021-04-16 14:32: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412000051KK0041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