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建設時有咩困難?

2012-04-11 3:13 am
青藏鐵路建設時有咩困難?
點解決這些困難?

回答 (2)

2012-04-11 4:23 am
✔ 最佳答案
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這三大世界性難題給青藏鐵路建設帶來了極大困難。多年凍土青藏高原是我國最大的一片凍土區。凍土對溫度極為敏感。在凍結的狀態下像冰一樣,隨著溫度的降低體積發生膨脹,建在上面的路基和鋼軌會被它頂起來。到了夏季,凍土發生融化,體積縮小,鋼軌也就隨之降下去。凍土的反复凍結、融化交替出現,就會造​​成路基嚴重變形,整個鋼軌出現高低不平影響正常通車。青藏鐵路建設首次採取“主動降溫、冷卻地基、保護凍土”的設計原則。設計中,盡量繞避不良凍土現象發育的地段,遇到高溫極不穩定的厚層地下冰凍土地段,採取“以橋樑通過”的辦法。施工中,採用片石通風路基、片石通風護道、通風管路基、熱棒、鋪設保溫板等多項措施,提高凍土路基的穩定性,其中不少凍土工程措施都是國內外首創。在青藏鐵路上有一種特殊的路基,即在土路堤底部填築一定厚度片石,上面再鋪築土層的路基。這種長達111公里的“片石層通風路基”為國內首創,它好似散熱排風扇,冬季從路堤及地基中排除熱量,夏季較少吸收熱量,起到冷卻作用,可有效保護凍土路基穩定。高寒缺氧青藏鐵路沿線年平均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大部分地區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的一半左右。高寒缺氧,風沙肆虐,紫外線強,自然疫源多,被稱為人類生存極限的“禁區”。鐵道部和衛生部製定醫務人員與施工人員的比例達到1.5%-2%,全線配備常規醫療設備3900多台(件),職工生病在半小時內即送到工地醫院得到有效治療。遵循高原生理規律,所有參建人員在海拔較低的地區“習服”一周後,才准許到工地勞動。限定人員作業時間,採用機械施工,降低勞動強度。為了防止高原缺氧,建設單位在海拔4500米至5100米處創造性地運用高壓氧艙,填補了國內外醫學空白。在世界上首次進行高海拔地區人工製氧科學研究。在海拔4905米的風火山隧道,研製出每小時生產24立方米高純度氧氣的高原醫用制氧設備,並將這一技術總結推廣,全線共建大型製氧站17個,有效地改善了作業環境。並填補了目前世界上高海拔制氧技術的白。生態脆弱為保護青藏高原獨特而又極為珍貴的野生動物資源,鐵路選線盡量避開野生動物棲息、活動的重點區域,西藏段工程繞避了林周彭波黑頸鶴保護區。對必須經過野生動物活動區域的路段,組織專家研究沿線野生動物分佈習性和遷徙規律,盡量減少對它們的干擾。青藏鐵路沿線共設置33處野生動物通道,沿線路方向累計寬度近60公里。根據不同動物的遷徙習性,通道被設計為橋樑下方、隧道上方及緩坡平交三種形式。為保護高原植坡?建設者採用分段施工、植坡移植的方法,先將施工區的草皮切成塊,然後用鏟車將草皮連同土壤一起搬到草皮移植區,專人負責養護。路基成型後,再把草皮移植恢復到路基邊坡上。對崑崙山以南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段,精選適合高原生長的草種,輔以適合的噴播、覆膜等技術,盡力恢復地表植被。在沱沱河、安多、當雄等高海拔地段,進行種植和移植草皮試驗,獲得成功後在全線推廣,開創了世界高原、高寒地區人工植草試驗成功的先例。為保護高原濕地,青藏鐵路盡量繞避濕地,必須經過濕地時,一般採取“以橋代路”、多設涵洞、路基基底拋填片石等措施,避免路基地下徑流被切割,防止濕地萎縮。
2012-04-11 3:56 am
在峽谷建橋時,發現泥土十分鬆軟。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36: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410000051KK008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