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首批的 S3M1 - 45 於 1986 年中後相繼引入,這批巴士當中一大特點是採用淺藍色車窗,下層車廂中都設有一大範圍的企位作為「水塘」,而車上亦沒有風機,整批巴士採用吉拿 6LXCT 引擎以及 Voith 波箱。其中的 S3M18( DL4870 )因為曾在意外之中燒毀,修復後配上新車牌 EM360 重投服務,車身亦經重裝,並改為後期版本的都城嘉慕車身,車內亦由設有水塘改為不設水塘,載客量亦因而有所更改。 第二批( S3M46 - 145 )則分 2 批分別於 1987 年及 1989 年間投入服務,擁有深啡色的車窗和風機,在機械配搭方面繼續採用與 S3M1 - 45 一樣的規格,包括繼續採用吉拿引擎及 Voith 波箱,只是車上再沒設有大範圍的企位,載客量亦由 150 人減少至 142 人。 在眾多都城嘉幕之中,較為特別的都可算是 S3M145 ( DP1932 ),是都城嘉慕在 1987 年向九巴提供的空調巴士樣辦車。當中較特別的地方,是巴士採用無間斷光管設計及率先採用蜂孔出風設計,這些設計時至今日新引入的空調巴士亦見採用。巴士原本來港時的下車門屬 2 扇頁設計,但九巴為了解決冷氣流失的問題,後期將下車門改為 4 扇頁設計,直到退役仍然沿用,成為這部巴士的一大記認。 不過,這次試驗並不成功,原因是空調系統多次損壞,最後九巴惟有拆除冷氣機組及卸下原配的吉拿 6LXDT 引擎,改回同批車輛使用的吉拿 6LXCT 引擎,但是車身還有些主要分別,例如左邊下層車尾的玻璃窗與尾二的玻璃窗之間,留有很粗的柱位位置,以及配茶色玻璃但沒有裝配通風系統等等。這次失敗的嘗試,並沒有使九巴卻步,反而在 1988 年從都城嘉慕引入 2 部 8.5 米 Metrorider 單層空調巴士試驗。 至於餘下的都城嘉慕( S3M146 - 254 )則由 1989 年 7 月至 1990 年 5 月期間陸續投入服務,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都城嘉慕車廠於 1989 年結束營業,因此最後這 109 部巴士也成為了本港最後一批的都城嘉慕。至於這批巴士的引擎資料則較為複雜(詳情請參閱頁底的「補充資料一」),當中極大部份都是採用康明斯引擎,其用意是用來行走將軍澳而途經寶琳路的路線,當年這批巴士亦成為當中的主力。不過,隨著有些路線漸漸改為使用空調巴士或空調化,加上都城嘉慕二型 9.7 米需要更多康明斯引擎替換,以專門服役途經荃錦公路的九巴 51 線(錦田←→荃灣如心廣場)。這個安排,使有些原本採用康明斯引擎的都城嘉慕,需要用回吉拿引擎,有部份在後期甚至需要提早退役。 不過,這批由 1986 年起引入的巴士,踏入 2000 年後已漸漸步入暮年,並由 2002 年起陸續退出本港專利巴士載客行列。在 2003 年中開始,因應政府削減巴士公司的車隊配額,九巴被迫將部份都城嘉慕提早退役( S3M195 - 213, 222, 229 - 232, 234 - 243 ),主要集中 EG 、EH 及 EK 牌的都城嘉慕,部份巴士退役時車齡只有 14 年。在 2006 年末,逾半的都城嘉慕已經退役,在最後一部都城嘉慕 S3M233( EH8559 )於 2007 年 5 月 10 日正式除牌後,亦象徵著「都城嘉慕」系列正式全面從香港退役,一代都城皇朝亦告結束。然而,這批曾經叱吒山路的巴士並沒有因而在香港絕跡,部份巴士愛好者亦將之保存,亦有部份轉售外地(詳情請參閱頁底的「補充資料三」)。 雖然如此,這批巴士在巴士愛好者及司機的心中,卻是毀譽參半︰ 就現時來說,都城嘉慕可算是九巴非空調巴士中的佼佼者,其優越的攀爬能力絕對是不容看輕。雖然因為這批車配備的引擎配搭,使巴士行走時的聲浪特別吵耳,因而給予乘客一種吵耳的印象,但是在巴士愛好者的眼中,這款引擎的配搭也正正給予爬波力高的印象,整批巴士分別配上吉拿引擎的「吉都」以及康明斯引擎的「康都」。前者因為配大尾牙關係,起步快但極速低;而後者則是上斜能手,許多需爬坡的路線都會找到她們的蹤跡。可以說是,其攀爬能力絕對是造就了非空調巴士的一個巔峰。 就以車內環境來說,車內的玻璃纖維作為車內的主要建設材料,雖然容易清潔而且給予乘客一種較為清新的感覺,但是防火力卻相對地是有所不足。猶幸風機的設計使這批巴士通風尚為通爽,即使改善不了車內的噪音,但其行車表現亦不馬虎,總算是美中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