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董卓之亂與州牧割據?有何影響?

2012-04-09 2:03 am
如標題 網路上 找不到 類似的問題 且翻書本約略一千多字
我需要的的精簡的答案約2~4百字之間的答案 而不是 董卓的生平事蹟


?(可參考中華五千年始話)

回答 (4)

2012-04-09 2:16 am
✔ 最佳答案
董卓之亂的原因: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爆發後﹐北地先零羌﹑湟中義從胡和金城人邊章﹑韓遂起兵響應。董卓先後以東中郎將﹑中郎將﹑破虜將軍﹑前將軍的身分奉命鎮壓﹑屢屢敗北 ,然後被免職。
中平六年﹐董卓被徵為少府﹐他拒不到職。靈帝病危時以璽書拜卓為并州牧。他駐屯河東﹐擁兵自重﹐坐待事變。董卓之亂的結果造成後來東漢末年民生凋蔽的亂象˙和三國併起群雄割據的結果董卓放縱士兵在洛陽城中大肆剽虜財物﹐淫掠婦女﹐稱之為“搜牢”。又虐刑濫罰﹐睚
圖片參考:http://wordpedia.pidc.org.tw/FontImage/C/JP/A00228.Bmp
必死﹐以致人心恐慌﹐內外官僚朝不保夕﹔與此同時﹐他又為黨人恢複名譽﹐起用士大夫﹐企圖籠絡人心。初平元年 (190)冀州刺史孫馥與袁紹﹑孫堅等人興兵聲討董卓。黃巾餘部也陸續起兵關東。董卓挾持獻帝西都長安﹐並焚燒洛陽宮廟﹑官府和居家﹐強迫居民數百萬口隨遷﹐致使洛陽周圍二百里內荒蕪凋敝﹐無復人煙。

2012-04-08 18:18:54 補充:
東漢的州牧割據是東漢政權的致命傷,而整個東漢政府在靈帝以後,已完全被割據的州牧控制了。其起因與唐代的藩鎮割據有頗相若的地方,現析述之。

首先,兩漢地方權重,為天下趨向分裂埋下了伏線。兩漢地方行政長官郡太守,地位甚高,秩二千石,與中央政府之九卿略相等。此外,郡太守可在郡上自辟屬官,並能自由主持地方的政事、財政和軍事。由此看來,兩漢郡太守之權位甚重,儼如古代的諸侯。另外,由於僚屬均為郡太守任用,因此僚屬十分效忠於郡太守,使其地方上的勢力更加鞏固。

2012-04-08 18:19:09 補充:
而中央政府為了了解地方行政,便派遣刺史作監察之職,此溯源於武帝時。漢武帝於郡之上設立十三部刺史,而其權只限於以「六條」問事。所謂「六條」,皆在糾察郡太守和相國,提防其濫用職權、勾結豪強、侵擾百姓。而刺史的品秩僅為六百石,亦無固定的治所,每年需巡行轄境內的郡,屬於位卑權重的官員。但他們只有監察權,並無行政及軍事之權。然而,地方職事越多,州刺史所糾察之事就越紛繁。因此,刺史之權力已超出原有的「六條」以外,故西漢成帝時,已有「更名牧,秩二千石」之舉,但不久即被取消。

2012-04-08 18:19:15 補充:
另一方面,西漢時地方有郡都尉之職,是地方之武官,轄於太守。但至於光武帝時,為了節省財政開支及軍權,把地方軍隊取消,同時亦廢郡都尉之職,改由郡守兼任此職。此時,郡守的權力便得以提高。與此同時,光武帝亦恢復刺史之職,並且將其品秩增至二千,賦予其更大的權力。由於郡守、刺史權力不斷膨脹,因此有野心的刺史、郡守漸漸萌生對中央的離心力。

2012-04-08 18:19:39 補充:
再者,在刺史的轄管範圍內,他們無事不可過問,儼如一個國之君。不但這樣,在漢代察舉制中,士人的晉身關鍵全操縱於刺史之手。由此觀之,刺史可謂操縱了士人們的一生榮辱,於是在士人之心目中,產生了二重君臣觀念,形成了地方對中央日益離心,引致日後州牧的割據。

黃巾之亂後,東漢朝廷已無力制止地方的動亂,因此出現了改刺史為州牧的言論。當時宗室劉焉認為刺史權輕,難以遏止民變,乃建議改刺史為州牧,正式賦予其兵權、行政權,以便對付黃巾動亂。十餘年後,黃巾雖平,但州牧的地盤意識及軍隊的私屬觀念開始萌生,州牧下之僚屬視州牧如君主,又無天子觀念,故地方勢力日增,不久便演變成軍閥割據的局面。

2012-04-08 18:20:06 補充:
而應付羌患亦是造成漢末割據之端。由於士大夫見朝廷事無可為,惟有擁兵以對付羌患。而勦羌軍閥的兵士,由於長期與羌作戰,所以他們皆驍勇善戰。而當他們的勢力日益膨脹時,野心亦會隨之擴大。此舉不免對中央產生了離心力,從而形成了一股地方上的割據勢力

另外,何進密謀殺宦官,亦是東漢州牧割據形成之關鍵所在。靈帝死後,何進以大將軍身份輔政,並與袁紹密謀殺宦官。可惜事洩,何進因而被宦官所殺。於是,袁紹乃舉兵諸殺宦官二千人。不久,董卓擁兵入洛陽,專擅朝政,並廢少帝改立獻帝,引起袁紹之不服。然後,袁紹便號召東方州郡討伐董卓。這些州郡藉討董卓為名,各務兼併,連戰不休,並公然割據稱雄,各霸一方,進而發展為互相混戰的局面
2012-04-10 5:19 am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4/24z/24z03/24z0314.htm
黃巾起事
東漢末年,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百姓生活痛苦。鉅鹿(今河北平鄉)人張角創建太平道,並利用符水治病秘密聯絡各地百姓。參加太平道的有當時八州百姓,覆蓋了今天河北、山東、安徽、湖北等地。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太平道三十六方的徒眾同時起事,他們頭裹黃巾,稱黃巾軍,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共數十萬人,活動於冀州、潁川、南陽等地,並重創前來鎮壓的官軍。後來黃巾軍領袖張角病死,其弟張梁、張寶被殺。黃巾軍主力在堅持了九個月之後被鎮壓,餘部轉戰各地長達二十多年。為了鎮壓這次民變,漢室不得不依賴地方勢力。各地軍閥、豪強乘時而起,令全國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東漢政權名存實亡。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4/24z/24z03/24z0316.htm
董卓進京
東漢中平六年(189年)靈帝死。少帝劉辯即位,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合謀召董卓進京誅殺宦官。卓按兵不動以待機。及何進被殺,袁紹盡誅宦官,卓即率軍火速趕至洛陽,兼領何氏部曲,又使呂布殺并州刺史丁原而併其眾。由是卓勢力大盛,得以擅政,廢少帝,立年僅九歲的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獻帝。後卓進相國,帶劍上殿,入朝不跪。卓又縱兵大肆擄掠姦淫,名之謂「搜牢」;又虐刑濫罰,以致京師百姓、官員人人自危。他又以恢復黨人名譽,起用士大夫,牢籠人心。初平元年(190年)冀州刺史韓馥與袁紹聯合關東的地方割據力量興兵討卓,黃巾餘部也起兵關東。卓焚毀洛陽內外,挾獻帝,逼京城百姓百萬遷都長安。次年自稱太師,位在諸侯王以上,車服儀飾擬比皇帝,拔擢親信,廣樹黨羽,又築塢於郿(今陝西眉縣東渭水北),號「萬歲塢」,塢內積穀可用三十年。初平三年(192年)四月司徒王允等聯合董卓的義子呂布殺卓,董氏家族被夷滅。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4/24z/24z03/24z0318.htm
州牧割據
東漢末年,為了鎮壓黃巾起事,朝廷不得不借助地方力量,令各地州牧掌握兵權。董卓進京,靠的就是他在涼州刺史任內擁有的兵權;袁紹、韓馥興兵討伐董卓,也是聯合各地擁兵的州牧。此後各州牧又互相兼併,已形成州牧割據局面。建安元年(196年)主要的割據州牧有曹操據兗州,公孫度據遼東,劉虞、公孫瓚據幽州,袁紹據冀、青、并三州,袁術據揚、豫二州,陶謙據徐州,劉表據荊州,劉焉據益州。還有些雖非州牧,也據地自雄,如孫策據江東,韓遂、馬騰據涼州,張魯據漢中。各個割據勢力彼此互相攻伐兼併,造成天下大亂的局面。在州牧割據的情況下,東漢已名存實亡。
2012-04-10 1:59 am
精簡的動作該自己做
而不是請人代勞
2012-04-10 1:04 am
作業、報告…等,均不得在知識+發問、求解答!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32: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408000015KK0633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