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家

2012-04-05 5:09 pm
有咩岀名中國天文學家(死咗一百年前)? 急!!~

回答 (3)

2012-04-05 6:02 pm
✔ 最佳答案
天文學家逐個數
http://www.phy.cuhk.edu.hk/astroworld/ 香港中文大學 天文園

石申 (Shi Shen)
中國天文學家,戰國中期大梁人。據《史記正義》所引梁朝阮孝緒《七錄》,可知他原著有《天文》八卷,屬天文星象類,其中測定的恆星有一百三十八座,共八百顆。《史記天官書第五》稱石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即細致入微)。」可見其功力之深厚。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戰國時期,能取得這樣大的成果,實在難能可貴。他與戰國時的甘德和商朝的巫咸三人是中國星表的最早編制者,也是世界方位天文學的始祖。他們對恆星進行有系統的觀測,比歐洲的阿里斯拉魯斯與鐵木查理斯還要早六十餘年,在世界天文史上佔有一席特殊的地位。正因為石申對天文學的研究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所以月球背面的環形山中,就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
甘德 (Gan De)
中國天文學家,戰國時楚國人。經過長期的天象觀測,甘德與魏國人石申各自寫出一部天文學著作。後人把這兩部著作結合起來,稱為《甘石星經》,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書裡記錄了八百顆恆星的名字,其中一百二十一顆恆星的位置已被測定,是世界最早的恆星表。書裡還記錄了木、火、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運行情況,並指出了它們出沒的規律。
落下閎 (Luoxia Hong)
中國天文學家,漢巴郡閬中人(閬中在今四川巴中縣西邊),復姓落下,字長公,隱居於落亨。
耿壽昌 (Geng Shouchang)(73 BC - 49 BC)
中國天文學家,漢宣帝時代大司農中丞,賜爵關內侯,刪補九章算術。他和落下閎所製的「渾天儀」 (即天球儀) 是歷史記載中最早的渾象。

2012-04-05 10:06:00 補充:
張衡 (Zhang Heng)(78 - 139)


中國天文學家、文學家及藝術家,東漢西鄂人,字平子。少年時代致力於文學,曾花十年時間,寫成《二京賦》,藉以諷諫當時的奢侈,傳誦於世。三十歲後開始從事天文科學技術的研究工作。三十八歲由郎中遷任太史令,後任尚書。張衡創立「渾天學說」,製作「渾天儀」,發明「候風地動儀」,又編著《靈憲》,當中提出很多天文學方面的精闢見解。崔瑗替他撰碑說:「數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

2012-04-05 10:06:55 補充:
南宮說 (Nangong Shui)


唐太史丞。唐中宗時,他奉命制定曆法,並於唐景龍年間 (七零七至七零九年) 完成「乙巳元曆」。南宮說所採用的方法中有黃道而無赤道,推五星先步定合,加伏日以求定見。其原理跟李淳風的相類似,分別只在於平合加減差。後唐睿宗即位 (七一零年),他便被免職。

蘇頌 (Su Song)(1020 - 1101)


中國天文學家,北宋泉州南安人,字子容。宋元祐初年 (一零八六年前後) 曾製造多種天文儀器,其中包括「水運儀象台」﹔又撰寫《新儀象法要》,載有「紫微垣」、「四方中外官」、「北極」及「南極」等四圖。明朝錢曾有藏本,後被收入《四庫全書》內。

2012-04-05 10:08:13 補充:
郭守敬 (Guo Shoujing)(1231 - 1316)


中國天文學家,元順德邢台人,字若思。他認為制定曆法的基本在於觀測天象,而觀測天象非以儀器輔助不可,故此他一生創製了十三種觀天儀器﹔其中包括「巨型圭表」、「簡儀」、「景符」及「窺几」等。同時,他又建造「元觀星台」,創立「垛疊招差勾股弧矢」的推算方法。他先仔細觀測,再以精密計算,得出較為準確的結果。而他的方法則沿用了達四百年之久,可以說是集古法的大成。另外,他又焚毀陰陽書,破除迷信,一洗古來占驗的浮說,使天文學納入正軌。湯若望更尊稱他為中國的第谷。

2012-04-05 10:08:35 補充:
韓公廉 (Han Gonglian)


中國天文學家,宋吏部守當官,精通《九章算術》,常以「勾股法」推考天度。與蘇頌合製「水運儀象台」,又撰寫《九章勾股測驗渾天書》一卷,並製造「木樣機輪」一座。

王恂 (Wang Xun)(1235-1281)


中國數學家及天文學家,元代中山唐縣(今河北省唐縣)人,字敬甫。幼年在家隨父學習數學及天文,後與郭守敬一起追隨劉秉忠學習數學和天文曆法。一二七六年奉命修改曆法,與郭守敬共同組織太史局,王恂任太史令,負責天文觀測和推算方面的工作,在《授時曆》的編制工作中,其貢獻不下於郭守敬。
參考: 網上, 網上, 網上, 網上, 網上
2012-04-06 1:40 am
高魯(1877年5月16日-1947年6月26日)字曙青,號叔欽,福建長樂龍門鄉人,中國天文學家。1894年就學於福州九彩園,1897年就讀於福建馬尾海軍學堂造船班。1905年以優異成績保送入讀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1909年獲該校工科博士學位。1909年參與同盟會在巴黎的分支組織活動;中華民國成立該年被任命為國民政府秘書兼內務部疆理司司長,同年成立中央觀象台(即紫金山天文台之前身),以取代清朝欽天監的曆算工作,高魯則被時任教育部長的蔡元培邀請任首任台長,另與常福元兼任技正,以作編曆工作。1915年成立編輯室,組織編撰《觀象叢報》,並不斷向國民政府倡議建立現代化天文台。1919年被教育部派遣至歐洲,任駐歐留學生監督至1921年續任中央觀象台長,1922年10月30日成立中國天文學會任其首任會長與總秘書(參與行政事務至1942年該會第18屆年會);1926年投奔廣州國民政府。1927年任南京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秘書、大學院秘書,1928年4月至年底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秘書代所長,1929年初被委派為中國駐法國公使至1931年,回國後被行院委任為教育部長至1932年6月被改任監察院委,在任中與蔡元培一同以倡議爭取撥款的方式與實地考察選址繼續推動紫金山天文台的建立,1930年代初成為該台特約研究員;1941年該台南遷至昆明,任通信研究員至1942年。高魯在1942年因車禍受重傷,休養期間停止一切職務,康復後任閩浙監察使,於1943年元旦在福州紀念一二八事變大會演說時因中風昏倒,經搶救復健;1944年10月被免去監察使,改任監察院監委員。抗戰勝利後感染肺炎臥病在床,但因經濟拮据,需由妻子以高本人積蓄加上典當換得醫藥開銷,1947年在福州病逝。2002年10月30日在紫金山天文台樹立高魯全身銅像(高1.7米)以作紀念。高魯著有《圖解天文學》、《日晷通論》、《星象統箋》、《中央觀象臺過去與未來》、《相對論原理》,另外他於1929年始創天璇式中文打字機,送至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展出並獲獎。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6991800/o/701204050020213873388990.jpg



天文學的歷史非常久遠,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古老的一門科學。從最初人類對於星象變化的認識開始,天文學就已經開始萌芽了。人們為了研究和制定各種時間或時令(例如:季節或者曆法)而產生了天文學,甚至有一部分是來源於占卜的——許多人以星象來進行占卜,即占星術。可以說,天文學發展了那麼長的時間,研究它的歷史,也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也是天文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向。尤其是歷史上記錄的各種天文現象,更是當今某些天文研究領域的非常重要、非常珍貴的資料。正是由於一直以來不斷的資料積累,才使得後來的天文學有了相當大的發展。因此天文學史也就成了天文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早期的天文學致力於發展在天球上可見的明亮天體的運行規律,特別是太陽、月球、恆星和肉眼可見行星。早期天文學研究的一個例子是太陽在地平線上的出沒在恆星中位置的週年變化,這可以用來建立農業的儀式或日曆。在某些文化中,天文的資料被用於占星學中的預測。古代的天文學家已經能夠區分恆星和行星,在比較下,恆星經歷世紀的長時間依然是固定不變的,但行星在很短的時間就會移動位置。
圖片參考: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9/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地動説早期的歷史早期文化以神話和靈魂標示天體。它們認為這些天體 (和它們的運動)導致的現象包括雨、乾旱、季節和潮汐。一般還相信第一位的專業天文學家是祭司 (例如僧侶),他們瞭解的天空是神聖的,因此古老的天文學和現在所謂的占星學是聯繫在一起的。古老的結構可能和天文校準有關 (像是巨石陣),可能完全符合天文學和宗教功能。 世界各地的曆法都是依據太陽和月球 (測量年、月和日)設置的,對農業的節慶非常重要,並給出每年收穫的正確時間。現在最通用的西曆是以羅馬曆為基礎,將一年分為大月31天,小月30天,相互交替的12個月。在西元前46年,凱撒採用起源於西元前4世紀的希臘天文學家Callippus所提出一年長度為365 1/4天的曆法改革。
參考: 天文学史


收錄日期: 2021-04-16 14:15: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405000051KK002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