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的計算方法 復活節會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舉行,因為春分之後北半球便開始日長夜短——光明大過黑暗,月圓的時候,不但在日間充滿光明,就連漆黑的夜晚也被光輝(月光)照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公元325年召開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訂明了復活節是星期日,因星期日被教會視作為耶穌死而復活的日子,所以復活節就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舉行。此後每年3月21日以後,出現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惟計算復活節的方法,自古以來均十分複雜,拉丁文Computus(計算)一字更專指計算復活節的方法,而羅馬教會及東正教會的計算亦略有差異,令東西方復活節可在不同日子出現。1997年,國際普世教會協會在敘利亞召開會議時,曾建議改革計算復活節的方式,並建議統一東、西教會的復活節,但至今絕大部分國家仍沒有跟隨。復活節前日復活節前日即復活節前的星期六。在天主教徒心中,是等待耶穌基督自死中復活的日子。當日天主教會不舉行彌撒,直到晚上才舉行隆重的守夜禮(Easter Vigil),慶祝基督戰勝罪惡和死亡,為人類帶來救恩和希望。民間風俗
圖片參考:
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9/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復活節彩蛋在西方,與復活節相關的物品有復活節兔和復活節彩蛋。傳說復活節彩蛋都是兔子的蛋(但事實上,兔子其實是不下蛋的,所以復活節彩蛋其實都是雞蛋),有些人喜歡在蛋上畫各種各樣的鬼臉或花紋。而這些民間風俗都不是起源於基督教的。《天主教百科全書》指出「復活節吸納了許多慶祝春回大地的異教習俗。」蛋象徵初春一切恢復生機,兔子象徵多產和生命力。如今依然流行的復活節慶祝活動,充分證明了復活節含有濃厚的巴比倫色彩。今天人們在耶穌受難日吃十字包和在復活節吃彩蛋,這些宗教習俗可見於迦勒底的宗教儀式中。復活節島荷蘭人雅可布·洛加文率領的一支艦隊,在1772年發現南太平洋的智利以西外海有一個島嶼。因發現該島這一天正好是復活節,洛加文在航海圖上記下此島位置及在旁邊記下「復活節島」。直至1774年,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再次找到該島。當今的人類學界多根據當地的語言稱此島為拉帕努伊島(Rapa Nui),這是1860年代來自大溪地的波利尼西亞勞工對它的稱呼。目前復活節島由智利統治。
復活節彩蛋是西方國家在慶祝復活節時特別裝飾性的蛋。傳統上一般是使用經過染色的蛋類。現代的習慣通常是使用蛋狀的巧克力代替。彩蛋一般事先藏好,然後由兒童來找尋。是復活節的象徵性物品,是表達友誼、關愛和祝願的方式。基督徒以復活蛋比喻為「新生命的開始」,象徵「耶穌復活、走出石墓」。用蛋來象徵生命的復活,在耶穌基督降生之前就已經很流行。西歐人士相信蛋是有兩次生命的,第一次是「新生」,第二次則是「重生」,重生就是象徵了復活的意思。
圖片參考:
http://imgcld.yimg.com/8/n/HA06991800/o/701204030080413873387890.jpg
復活蛋的起源復活蛋的起源,相傳來自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相傳她在耶穌死後,獲當時羅馬帝國的凱撒提庇留邀請出席晚宴。席間,馬利亞捧着一隻雞蛋說:「耶穌復活了!」席上所有人都在笑她,提庇留更聲言:「假如耶穌真的復活了的話,馬利亞手上的蛋也會變成紅色。」這時馬利亞把手打開,蛋果然變成了紅色。自15世紀開始,人們為了記念耶穌基督在所流的寶血,便將蛋染了紅色來慶祝復活節。其後,也有染成彩色的。在復活節時,天主教信徒會把蛋塗成紅色,請神父祝聖,自己也當成禮物送給朋友,這就是送彩蛋的最早起源。此名詞的其他用途於電腦、電子遊戲機、電腦遊戲、影碟或其他互動媒體之中的隱藏功能或訊息亦被叫作復活節彩蛋。
圖片參考:
http://imgcld.yimg.com/8/n/HA06991800/o/701204030080413873387902.jpg
苦路(英語:Stations of the Cross)是指天主教的一種模仿耶穌被釘上十字架過程重現的宗教活動,也稱之為「拜苦路」,主要進行於四旬期間。17世紀時方濟會士聖利安納(St.Leonard Of Port Maurice)開始宣揚拜苦路的敬禮,最後在1731年教宗克勉十二世(Clement XII)確定14處地方為苦路地方和敬禮儀式,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重編拜苦路內容,重編內容包括了紀念主的復活
歷史拜苦路主原於耶路撒冷的朝聖活動。
14處苦路第一處:耶穌被判死刑第二處:耶穌背十字架第三處:耶穌第一次跌倒第四處:耶穌遇見母親第五處:西滿輔助耶穌第六處:韋洛尼加幫助耶穌第七處:耶穌第二次跌倒第八處:耶穌安慰婦女第九處:耶穌第三次跌倒第十處:基督被剝掉衣服第十一處:耶穌被釘十字架第十二處:基督死亡第十三處:耶穌被卸下第十四處:耶穌被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