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科作文(我最XX的歷史人物)XX可以系---喜歡

2012-04-03 9:32 pm
中史科作文(我最XX的歷史人物)XX可以系---喜歡,害怕,敬佩......400字至1000字

回答 (2)

2012-04-03 10:18 pm
✔ 最佳答案
你好!
我介紹兩個歷史人物給你,希望岩你心水啦!

1.秦始王
秦始王自稱「功過三皇,德過五帝」,創建「皇帝」尊號,自稱始皇帝,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千千萬萬世,代代承襲。另外,嬴政認為諡號乃是「子論父,臣論君」,大為不妥而廢除之,而改用計數方式的世數尊號。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採取一系列重要措施以加強對帝國的統治:
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內統一度量衡; 以秦國通行的文字大篆為基礎,命李斯簡化之而制定小篆,頒行全國,統一文字;
廢除六國通用的貨幣,統一使用的貨幣,以秦「半兩」錢為流通貨幣; 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 他在全國範圍內廢除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
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並連接戰國時期燕、趙、秦修築的長城修築成為形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開拓南越,使中國的版圖包括了今天兩廣,以至擴張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帶。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所以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秦始皇。

2.諸葛亮
諸葛亮少時已有超出眾人的才能,英傑霸者的器度,身高八尺(漢制,約今1.85公尺),容貌甚為俊偉,當時的人都十分奇異。

諸葛亮忠於主君,備受後世推崇。在受劉備託孤後,他一直對劉禪盡心盡力,做事都親力親為,憂公如家,《出師表》中表明心跡,直至最後令自己食少事煩,病死軍中。諸葛亮在割據一方的政權中大權獨攬十餘年,但是既不斂財,也不謀任何私利或名位,一直只以興復漢室為任。另一位託孤重臣李嚴曾寫信給諸葛亮,希望他受賜九錫,但諸葛亮拒絕,表示不能為漢室收復中原就不算有功。諸葛亮曾上表說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八百株桑樹、十五頃田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給的,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果然,諸葛亮直至死也是如此,甚至在臨死前,也吩咐下葬時挖一個洞,只要棺木能放進去便夠,自己則只須穿平常的服裝,不須其他配葬物。諸葛亮死後三十年,他的長子諸葛瞻、長孫諸葛尚一起在衛護蜀漢的戰爭中戰死沙場。

諸葛亮在治政上更有突出的成績,除在《隆中對》提出了劉備政權長期戰略外交規劃外,早期常為劉備足食足兵。等到他開始獨掌蜀漢軍政大權以後,則以「法」為根本,到後來在朝內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訓誡各臣,而朝外亦民風樸實,賞罰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極為罕見。他鼓勵其他朝臣以集思廣益的態度進諫,又敢於認錯,在第一次北伐時,因誤用與他最為親密的馬謖而失敗,後上表自責,自貶降官,將馬謖處死。《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的父親因馬謖兵敗連坐被髡(髡刑:剃髮),但是他對諸葛亮的評價卻是「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構想,曾發明損益連弩(諸葛弩、元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推演兵法,作的八陣圖,直至唐代名將李靖仍十分推崇。

由於《三國演義》誇大了諸葛亮的軍事指揮方面的才能,近現代經常有徹底質疑諸葛亮軍事能力的觀點。但是作為蜀漢十多年間的最高軍事指揮和前線決策者,除平定南方叛亂以外,諸葛亮以不足曹魏五分之一的人口和兵力,不但長期進攻曹魏使其基本不敢入侵本國,反而佔得了魏國陰平、武都兩個郡。其能力還是毋庸置疑的。

希望幫到你
有問題歡迎提問!
草莽英雄 上
2012-04-03 11:04 pm
看《三國演義》,孔明、龐統是天下最強,曹軍一眾謀臣,除了早死的郭嘉外都只屬平平無奇。大部份只讀《三國演義》讀者對謀士界奇蹟「賈詡」都不甚認識,但,只要你想想,一個間接害死曹操兒子跟愛將,還差點殺掉曹操的人,能在人才濟濟的曹營當大官,封魏壽鄉侯,活到七十七歲得善終,更有鬼謀雅號,就知道他厲害。

開始說生平前,我們先看《三國志》中對他的評價:「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良、平,即是漢初的張良同陳平,協助劉邦取得天下的重要軍師,對於那時代的人來說,他們是神人一樣存在,實在是高度正面評價。對他更有興趣了吧?我們正式開始。

賈詡字文和(公元147-223),武威姑臧人。他一生跟隨多位不同老闆,但每每能在危急關頭前跳車跳船,步步高昇,可算是「打工仔典範」。年輕時回涼州遇上氐族叛變,被人生擒差點要處決時,他竟然認親認戚,自稱是段熲的外孫,結果成功保命,盡顯其古惑。但大家又別以為他只是一個「古惑佬」,實質上,他的義行,還是不少。董卓死敗,他雖建議李傕、郭汜為保命而反攻長安,成功得手後,「祐護大臣,詡有力焉」,雖然身處作惡多端臭名遠播的涼州集團,但,一切計略行為,實際上也只為保命,事實上,他也做了不少功夫來保存漢室和漢臣性命。

他看人看形勢眼光獨到,幾次轉工都出人意料,卻又十分成功。待在段煨帳下時,雖然段煨看似待他不錯,但知道這位老闆為人好猜疑,不會重用他之餘,還隨時會招殺身之禍,所以,他便跳槽到張濟的侄兒張繡。在張繡那兒,因為老闆對他言聽計從,令他可以大展所長,能以敗兵力敵戰場老手曹操!及後,曹操攻宛,張繡投降,再反叛,這次反叛,曹操差點戰死,兒子曹昂和愛將典韋喪命,曹家對張繡陣營的人會抱什麼想法,大家絕對可以預計得到。

偏偏在官渡之戰,袁紹勢強時,賈詡建議當時老闆張繡不投降軍勢強大的袁軍,而投降軍力弱又有仇的曹操,出人意表。更難得的‧面對這個驚人意見,張繡竟又肯採立,証明他觀人選老闆還真的很有一手。如果老闆疑心大,他提出這個意見後相信已經人頭不保了。以結果論英雄,他確有驚世才智和獨到眼光。那,為什麼他會有這個意見?估計,他知道曹操是做大事的人,就算心底再恨他們,為了招納賢材和形象,一定不會虧待他們。再者,他可能看到袁軍管理不善的弱點,相信曹軍必能得勝,在弱勢時加入將來會強大的陣營,用一句現代說法,正是「趁低吸納」。

投降曹操之後,他跟舊老闆果真得到重用,而他的四勝建言(「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加強了曹操信心,最後真的大敗袁軍。建安十三年,曾勸曹操不要下江東,但曹操沒聽,結果軍戰不利,即演義中的赤壁之戰。在馬超之亂中,以離間計令韓遂和馬超互不信任,令曹軍得勝。

被曹操問及繼位人時,他起初不表意見,幾經追問後,他才暗示曹操不要廢長立幼,所以到了曹丕時代,他得到更大封賞。曹丕問他先攻蜀或先攻吳,他提出「先文後武」,曹丕不信,果然不利。他一生甚會明哲保身,「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不會亂跟人交關係,又跟名門保持距離‧終於能在猜疑心重的曹家陣營得到善終,以高齡七十七歲亡,死時諡號為肅侯。

有人因為他多次轉工,說他為人不忠,但,想想看,他每次轉工,都是逼不得已,不是主公猜忌,就是形勢比人強。而他打工期間的建言和謀略,沒有出賣老闆利益,如說張繡降曹,就是為老闆爭取最有利條件,就這點,他最少是忠於自己職業的專業謀士,而他擇主眼光獨到,分析形勢能力強,又懂明哲保身,實在是「打工仔典範」。


收錄日期: 2021-04-16 14:19: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403000051KK003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