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你好!
我介紹兩個歷史人物給你,希望岩你心水啦!
1.秦始王
秦始王自稱「功過三皇,德過五帝」,創建「皇帝」尊號,自稱始皇帝,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千千萬萬世,代代承襲。另外,嬴政認為諡號乃是「子論父,臣論君」,大為不妥而廢除之,而改用計數方式的世數尊號。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採取一系列重要措施以加強對帝國的統治:
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內統一度量衡; 以秦國通行的文字大篆為基礎,命李斯簡化之而制定小篆,頒行全國,統一文字;
廢除六國通用的貨幣,統一使用的貨幣,以秦「半兩」錢為流通貨幣; 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 他在全國範圍內廢除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
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並連接戰國時期燕、趙、秦修築的長城修築成為形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開拓南越,使中國的版圖包括了今天兩廣,以至擴張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帶。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所以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秦始皇。
2.諸葛亮
諸葛亮少時已有超出眾人的才能,英傑霸者的器度,身高八尺(漢制,約今1.85公尺),容貌甚為俊偉,當時的人都十分奇異。
諸葛亮忠於主君,備受後世推崇。在受劉備託孤後,他一直對劉禪盡心盡力,做事都親力親為,憂公如家,《出師表》中表明心跡,直至最後令自己食少事煩,病死軍中。諸葛亮在割據一方的政權中大權獨攬十餘年,但是既不斂財,也不謀任何私利或名位,一直只以興復漢室為任。另一位託孤重臣李嚴曾寫信給諸葛亮,希望他受賜九錫,但諸葛亮拒絕,表示不能為漢室收復中原就不算有功。諸葛亮曾上表說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八百株桑樹、十五頃田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給的,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果然,諸葛亮直至死也是如此,甚至在臨死前,也吩咐下葬時挖一個洞,只要棺木能放進去便夠,自己則只須穿平常的服裝,不須其他配葬物。諸葛亮死後三十年,他的長子諸葛瞻、長孫諸葛尚一起在衛護蜀漢的戰爭中戰死沙場。
諸葛亮在治政上更有突出的成績,除在《隆中對》提出了劉備政權長期戰略外交規劃外,早期常為劉備足食足兵。等到他開始獨掌蜀漢軍政大權以後,則以「法」為根本,到後來在朝內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訓誡各臣,而朝外亦民風樸實,賞罰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極為罕見。他鼓勵其他朝臣以集思廣益的態度進諫,又敢於認錯,在第一次北伐時,因誤用與他最為親密的馬謖而失敗,後上表自責,自貶降官,將馬謖處死。《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的父親因馬謖兵敗連坐被髡(髡刑:剃髮),但是他對諸葛亮的評價卻是「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構想,曾發明損益連弩(諸葛弩、元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推演兵法,作的八陣圖,直至唐代名將李靖仍十分推崇。
由於《三國演義》誇大了諸葛亮的軍事指揮方面的才能,近現代經常有徹底質疑諸葛亮軍事能力的觀點。但是作為蜀漢十多年間的最高軍事指揮和前線決策者,除平定南方叛亂以外,諸葛亮以不足曹魏五分之一的人口和兵力,不但長期進攻曹魏使其基本不敢入侵本國,反而佔得了魏國陰平、武都兩個郡。其能力還是毋庸置疑的。
希望幫到你
有問題歡迎提問!
草莽英雄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