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留學日本的臺灣學生,
到了日本後,會學日本口音、偽裝成日本人,
當有被發現的危險時,就會馬上逃之夭夭。
請問,這是什麼樣的心態?請幫忙分析,
有學術上的專有名詞更好
或建議看什麼文章、書籍。謝謝!
更新1:
國籍上台灣人雖然就是日本人, 但還是分為內地人(四本人)和本島人(台灣人) 再內地人眼中,內地人自然優於本島人。 留日學生到日本後,部份的人會改變口音、穿著等, 隱藏自己是本島人的事實,假裝成內地人, 或許是他真想變成內地人,或是為了「求平安」 但都是種族歧視下的悲哀。
更新2:
這幾天查過書了,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樣的心態可以美國社會學大師高夫曼的「污名」(stigma)理論來解釋: 被標籤的弱勢者會透過Passing(混充、矇混過關等多種譯名)等不同策略, 掩飾舊有的「污名」和身份來融入主流社會,獲得新的身份認同。 所以留日學生亦是透過Passing策略,來融入充滿歧視的日本社會之中。 PS:「污名」是台灣社會學界對stigma的譯名,(日本譯名為「烙印」) 並非貶抑臺灣人身份就是一種污名,特此先作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