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私通日本是怎麼一回事

2012-04-03 12:06 am
胡惟庸被明太祖處死,株連九族?
罪狀有一條::私通日本".
明皇朝和日本的邦交,關係如何?
更新1:

因倭寇是明中期的外患, 那~干胡惟庸何事? 朱元璋為了還沒發生的事,把胡惟庸處死?

更新2:

封績是誰呀?

回答 (5)

2012-04-03 2:01 am
✔ 最佳答案
胡惟庸因李善長的提攜,於洪武六年,進入中書省,與汪廣洋同任右丞相,左丞相空缺。胡惟庸入相後,他的精明幹練很快得到朱元璋的賞識。這期間,胡惟庸還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了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的兒子李佑為妻,結成姻親,使得他與李善長關係更進一步。有這樣的元老重臣為後盾,胡惟庸更加膽大妄為。加上李善長的舊屬們也極力幫助他,胡惟庸可謂如魚得水。由於他逢迎有術,漸得朱元璋寵任。到洪武十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獨攬丞相之權。 洪武十三年正月,御史中丞涂節首先告胡惟庸謀反。與此同時,被謫為中書省屬吏的御史中丞商暠,也揭發了胡惟庸的許多隱私。 朱元璋接到告變後,立即命廷臣進行審訊,隨即就把胡惟庸處死。根據明史的記載,胡惟庸之子因為在鬧市乘馬車奔馳,不小心摔車傷重而死,胡惟庸竟擅自將車夫殺死洩忿。事後被朱元璋知道,要求胡惟庸一命償一命。胡惟庸請求以金帛補償車夫家人的方式抵罪,卻遭到朱元璋的拒絕。因此胡惟庸與御史大夫陳寧、御史中丞涂節密謀造反。胡惟庸案前後株連竟達十餘年之久,誅殺了三萬餘人,其中更直指胡惟庸密謀勾結日本,成為明初一大案。事後朱元璋不僅僅廢除丞相制度,還親自頒布《昭示姦黨錄》,告誡臣下,切以胡惟庸為鑒。事實上,日本自從元世祖兩次東征失利後,便與中國斷絕往來。明朝建立後,元末群雄如方國珍、張士誠等人敗亡後,其部屬便糾結日本人侵擾山東沿海州縣。洪武三年,朱元璋派人到日本頒布國書,並指責日本多次放縱國人入寇山東。當時的日本王良懷置之不理,不僅繼續到山東沿海搶掠,更南下侵擾溫州、台州、明州等地,侵擾範圍遠達福建沿岸。洪武三年與洪武六年,朱元璋再次遣使到日本要求約束國人不得侵擾中國,但良懷始終拒不受命,且不斷入寇。直到洪武七年,日本國內發生內亂,良懷為了平亂,因此有意尋求中國支持,變遣使到中國要求進貢,結果因為未有正式的國書,遭到朱元璋的拒絕。後來地方大名派使者帶著國書到中國,朱元璋又以使者沒有得到日本國王的授權,且日本未奉中國正朔而再度拒絕。直到洪武十二年,朱元璋才同意日本進貢,但是隔年日本貢使團再度來到中國,卻僅持有征夷將軍源義滿的行政文書,加上文書內容倨傲,朱元璋再度拒絕日本進貢。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再對日本使團加以刁難,甚至表示有意征伐日本,逼的良懷放下身段向朱元璋請罪,朱元璋才作罷。胡惟庸案發生在洪武十三年,當時日本與中國關係正在改善,且以當時日本國力根本無法支援胡惟庸造反。洪武十九年,明州衛指揮林賢通倭事發,經審訊得知,他是奉胡惟庸的命令下海通倭的,胡惟庸謀反案有了進一步的證明。洪武二十三年,又捉拿到奸人封績。封績本是元朝的舊臣,後來歸降于明,據說他經常往來于蒙、漢之間,曾經為胡惟庸給元嗣君送過信,胡惟庸在信中稱臣,並請元嗣君出兵為外應。其實早在洪武二十一年,大將軍藍玉出塞時,在捕魚兒海地方就捕獲過封績,但是由於李善長施加影響,並未上奏,就把封績給放了。直到這次,由於封績再次被捕入獄,李善長終於也被牽連進來了。顯然朱元璋是透過對胡惟庸案的擴大整肅,將矛頭指向李善長,進而掀起李善長案。
2012-06-05 11:51 pm
謝謝大大,這一段「...前明州衛指揮賢私通惟庸,劫倭舶、放居倭,惟庸私使男子旺借兵私歸賢,賢將輔人亂,不寧于黔黎,誅及出幼子....」
可以幫忙給白話文嗎?
2012-06-05 10:32 pm
本題內容有點問題...
胡惟庸被處死時,其罪狀並無私通日本。

在胡惟庸被處死後幾日,太祖有諭:
上諭文武百官曰:朕自臨禦以來,十有三年矣,中間圖任大臣,期於輔弼,以臻至治。故立中書省以總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統天下之兵政,禦史台以振朝廷之紀綱。豈意奸臣竊持國柄,枉法誣賢,操不軌之心,肆奸欺之蔽,嘉言結於舌,朋比逞於群邪,蠹害政治,謀危社稷。譬堤防之將決,烈火之將然,有滔天燎原之勢。賴神發其奸,皆就殄滅。朕欲革去中書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更置五軍都督府,以分領軍衛。如此則權不專于一司,事不留於壅蔽,卿等以爲如何。

語出《明太祖實錄》.卷129,未見胡有通倭之罪。

2012-06-05 14:47:53 補充:
廢丞相大夫罷中書詔:

朕膺天命,君主華夷,當即位之初會集羣臣,立綱陳紀,法體漢唐,畧加增減,亦參以宋朝之典,所以內置中書、都府、御史臺、六部,外列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都轉運鹽使司、提刑按察司及府州縣綱維庻務,以安兆民。朕嘗發號施令責任中書,使刑賞務當,不期任非其人,致有丞相汪廣洋、御史大夫陳寧晝夜滛昏,酣歌肆樂,各不率職,坐視廢典,以致丞相胡惟庸搆群小,夤緣為姦,或枉法以惠罪,或執政以誣賢,因是發露,人各伏誅......故茲詔諭。

語出《明太祖實錄》.卷129,亦未見胡有通倭之說。

2012-06-05 15:34:24 補充:
胡通倭之說,首見胡惟庸死六、七年,於朱元璋頒佈《大誥》中,載有下文:
「...前明州衛指揮賢私通惟庸,劫倭舶、放居倭,惟庸私使男子旺借兵私歸賢,賢將輔人亂,不寧于黔黎,誅及出幼子....」

爾後太祖頒《祖訓》,內容考量到恐後世依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
致傷人命,切記不可。........今將不征諸夷國名列後:
東北   朝鮮國
正東偏北 日本國
正東偏南 大琉球國 小琉球國
......其餘略.......
當提及日本國時,朱元璋還註記了這麼一小段:
雖朝實詐,暗通奸臣胡惟庸謀為不軌,故絕之。

2012-06-05 15:35:45 補充:
《祖訓》頒佈時值洪武二十九年,胡惟庸已死了十多年矣。
《明史》亦載:「十九年十月,林賢獄成,惟庸通倭事始著」。

由以上可見胡惟庸的死與私通日本並無關聯,
因為這些胡惟庸私通日本之說,在當事人死後六、七年才開始有譜傳唱。

2012-06-06 09:17:19 補充:
白話指的是前明州衛指揮林賢與胡惟庸私通,既抄劫倭船又放任倭寇,胡惟庸私下派遣男子旺向倭借兵私歸林賢統率,林賢將助人作亂,導致百姓生活上的不安寧。誅及出幼子這句應指林賢後來遭受族誅,誅及幼子。

另外,有段記載:
「十三年春正月,胡惟庸謀叛,約日本,令伏兵貢艘中。會事覺,悉誅其卒,而發僧使於陝西、四川各寺中,示後世不與通。」
這段話出自《明史纪事本末.五十五卷.沿海倭亂》中,
明顯與明史和朱元璋頒布的詔、訓原文不同,
可能就是導致後人以為胡之死與通倭叛亂有關之原由,特此揭露。
2012-04-03 2:16 am
私通日本有可能是朱元璋硬栽給胡惟庸的罪名,因為通敵是很嚴重的罪,而且胡惟庸被列舉的罪名不少,其中到底有沒有編造出來的根本不重要,更何況列出這些罪名的是皇帝

2012-04-02 18:20:14 補充: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發李存義與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謀逆。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州衛指揮林賢通倭事發,經審訊得知,是受胡惟庸指使。
========================================================

其實只要皇帝要定了這個人的命,他的罪到底是真是假一點都不重要
2012-04-03 12:32 am
朱元璋時期,日本仍然處於戰國時期,各藩跟明朝廷的關係不佳,及後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更加作出正面衝突。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f/61f01/61f0101.htm
明代的倭患及平倭戰爭
倭寇是明中期的另一嚴重外患。倭寇是指日本浪人、武士和走私商人所組成的海盜群。中國古代稱日本為倭國,明時因海寇主要來自日本,故稱之倭寇。
從元末起,倭寇就不時騷擾中國沿海。而到明代中期,尤其是嘉靖年間,倭患達到十分嚴重的地步。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一些諸侯的貢使為了爭奪對華貿易,竟在寧波互相仇殺,並乘機大事焚掠,因而明廷便禁止對日通商。於是日本海盜商人和中國沿海的奸商王直、徐海、陳東等進一步勾結起來。自嘉靖二年罷市舶至四十三年(1614年)倭患平,這四十年間是倭寇擾華最劇烈的時代。倭寇所掠的地方,北自遼海,南至閩、粵,尤以江、浙、閩受害最大。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先後侵犯浙江的溫州、台州、寧波、紹興及江蘇的上海、蘇州、南通等地,「所過殘掠不可言」,「濱海數千里,同時告驚」。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更向內地深入,越過南京而侵犯安徽,造成嚴重的破壞。
倭寇連年的侵擾,使沿海居民飽受蹂躪,所以民眾紛紛起而保衛鄉里。同時,朝廷也調遣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等名將,進行剿倭的戰爭。嘉靖三十二年和三十四年,俞大猷先後在浙江的普陀山和王江涇重創倭寇,連獲大捷。戚繼光則於浙東招募農民、礦工編成「戚家軍」,經大小數十役,剿倭屢屢奏捷,立功至偉。在俞、戚二將的通力合作下,倭寇之亂到嘉靖四十三年終於全部平定。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3/61z0329.htm
中日朝鮮之役
萬曆二十年(1592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佔領王京(今漢城),朝鮮國王向明廷求援。次年正月,總兵官李如松奉命出兵援朝,與朝鮮並肩收復平壤、開城,但於收復王京時受挫。日軍連失平壤、開城,軍糧缺乏,於是封貢之議起。四月,日軍退據釜山。二十二年,明廷准封貢,明軍退出朝鮮。二十五年,因封貢事敗,明廷以楊鎬為經略,麻貴為備倭總兵官,再次出兵援朝。次年正月,因楊鎬指揮不當,明軍於蔚山戰敗,改以萬世德代理經略。七月,豐臣秀吉病死。十一月,明將陳璘、鄧子龍,朝鮮統制李舜臣率中朝水軍在釜山南海大破日軍,日軍戰船被殲無數,鄧子龍、李舜臣戰死。十二月,日軍撤出朝鮮。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32: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402000010KK0435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