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低調本土慈善家 田家炳
[略]
沒有名車愛迫地鐵
然而,若以為田家炳只是個比較愛捐錢的有錢人,便大錯特錯。擁有富豪級身家的田家炳,即使早已兩鬢斑白,日常外出亦沒有司機、沒有名車,唯獨愛與普羅大眾「迫地鐵」,何解?「安全嘛!我非常享受。」他更自嘲說:「頒M.B.E(大英帝國員佐勳章)、頒大紫荊,終於頒到我呢個坐地鐵嘅平凡人。」這個大眾化習慣,田家炳多年來都一直堅持,更風雨不改。不過,到了兩年前的一個颱風天,當他在尖沙咀站外意外摔了一交後,才在子女的堅持下改掉這個老習慣。
「節儉是美德」這句話,相信誰也聽過,但能夠堅持的又有多少?偏偏田家炳就有著一份讓人驚訝、讚嘆的修養。從來不飲用別人的水;到酒店住宿也是自備肥皂。當然,他並非嫌人家的產品質素不夠好。相反,他只是貫徹絕不浪費的生活態度,「既然自己有,唔想浪費人嗰」。他的秘書透露,田家炳外出時一定會帶備膠水樽及白開水,因為他曾經說過:「香港有七百萬人,如果每個人每天扔掉一個礦泉水瓶子,就要扔掉七百萬個;我看到一個瓶子,就好像看到每個瓶子後面十個、二十個人為這個瓶子勞動的身影。」而「死慳死抵」省下來的錢全都用在捐贈教育項目上。說罷,田家炳又掏出他的「私家水壺」喝兩口白開水。
鴛鴦色西裝著30年
[略]
賣樓助學感動買家
除了穿衣之道,田家炳對於「安樂窩」的態度亦有所不同。樓是香港人的命根,從來只有人用盡方法「上車」;然而,田家炳卻為履行捐款承諾,想也沒想便將自己住了37年的寓所賣掉,並將所得的5,600萬元全數捐出。面對源源不絕的資助申請,他便曾經說過:「如用作資助二十餘所中學,看到一幢幢教學大樓的興建,經濟效益應比自住大幾十倍;聽到萬千學子朗朗悅耳的書聲,精神上的享受也應比物質上的享受好得多。」田家炳這種舉動,詮釋出「擇善而固執之」的真正意思。
其實,在田家炳賣出大宅的時候,當時便有地產業界人士指,那幢大宅充其量只值5,300萬元,但最終卻可以5,600萬元賣出,而當中的原因,便是田家炳。他透露:「在交易的洽談過程中,買方略悉我的背景,並耳聞我賣樓助學的方向,他的太太曾兩次促請丈夫多付一些作為支援教育,卒以5,600萬元成交。」就是這個賣樓助學的舉動,成功感動了買家,或許連田家炳自己也沒想過,只是為了履行承諾,卻意外覓得知音人。原來,「人有善願,天必佑之」,這絕非虛語。
然而,社會問題天天發生,而且所涉及的範疇更是多不勝數,為甚麼要唯獨心繫教育事業?原來,這與田家炳年輕時,在印尼的所見所聞有關。他表示,縱使當地天然資源豐富,經濟卻偏偏發展不上,最大原因是當地教育水平不高。回望今日的中國,情況就像當時的印尼,人口雖多,但平均知識水平卻不高。在他心中,育才興教,便是國家富強的根本。
喜資助師範育人才
事實上,教育的投資永不嫌多。在田家炳所捐出的八成身家中,佔九成都是用於資助內地的教育項目,其中為數90所受資助的高等院校中,有近一半是師範大學。原因何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師範就係培訓人才最基本嘅元素」田家炳直言學校可以簡陋,但絕不能沒有老師,而且他相信:「教育既可創造人才,更可創造財富,只有教育才可讓國家富起來。」雖然只是簡單的回答,但足以看出田家炳對培育人才是長遠的、深入的。
僅留化工廠給子女
在數十年如一日的慷慨捐助下,田家炳已累積捐出逾10億元,不過,有趣的是,他只為他的5名兒女留下一間家族經營的化工廠,而子女亦欣然接受這個決定。對此,他便引用了先賢的遺訓加以解釋:「子孫能勝我,要財幹甚麽?子孫不如我,要財幹甚麽?」意指子女若有才能,又何需留下財富,讓他們坐享其成呢?看來,田家炳不僅沒有受到「財富留子孫」的傳統觀念所束縛,更踏進了淡泊名利的化境。那個境地,門檻可不算低呢!
[略]
樂善好施的田家炳,以他命名的學校可謂多不勝數,但最特別的,莫過於是離我們1億5,200萬公里、編號2886的小行星——田家炳星。這顆遙不可及、冰冷寂靜的行星,與渺小的人類本應風馬牛不相及,但卻因「田家炳」這個熱心公益的實業家,不但讓我們認識到他的存在、他的事蹟,更讓他們在茫茫星塵中連繫在一起。最近,田家炳更獲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而同樣獲得這個榮譽的還包括光纖之父高錕,可見兩人的專長雖南轅北轍,但對社會的貢獻卻難分軒輊。
報導來源: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