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思想是不是與道家、儒家、理學有關?

2012-03-22 6:23 am
阿Q思想是不是與道家、儒家、理學有關?

回答 (4)

2012-03-23 1:18 am
✔ 最佳答案
有人說莊子主張安時處順,追求精神逍遙,實際上是一個不勝現實折磨的痛苦靈魂之自我解脫,和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 精神勝利法沒什麼兩樣,只是為自己的逃避找出一個出路和藉口. 可是莊子的思想不但不類似精神勝利法,而且要是莊子知道精神勝利法的存在,可能還會氣的跺腳吧!莊子藉大鵬鳥的「大」比喻心胸、氣魄、境界的「大」,藉蜩與學鳩的「小」,來比喻世人領悟力的「小」,小到無法領會在高境界中人的所思所想,莊子之用心深刻,企圖喚醒世人正視生命,思考逍遙,領悟精神的壯闊原野。而我們卻只會像阿Q 一樣拚命的逃避,但是說道精神勝利法只適宜套用在中國人身上恐怕又是另外一群逃避現實的人的說辭吧!一般人遇見困難,第一個念頭大都是迴避,不願正視問題。而當我們㆒直迴避不願面對問題,思考具體的解決方案,最終可能會如阿Q 一樣,只是槍決我們的是無形的刑場。所幸,知識的提高造就了我們對於人事物的瞭解更透徹,思考問題也更深刻,解決的方法除了逃避外也有許多不同的途徑。未來,阿Q 將不再風靡,大家都不再專注精神勝利,阿Q 的精神勝利法,將成為心理學研究中的一書面名詞罷了!
2012-03-23 12:44 am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但其核心是“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两章,集中刻画了阿Q的这一性格。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尊自大。阿Q是个极卑微的人物,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进了学,阿Q也不表示推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来比你阔得多。加之进了几回城,更觉自负,甚至瞧不起城里人。当别人嘲笑他头上的癞头疮疤时,他以此为荣,还说:“你还不配……”

第二,自轻自贱。阿Q在未庄被闲人揪住辫子在墙上碰头而且要他自认为“人打畜生”时,他就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而且他还自以为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他在精神上胜利了。

第三,自欺欺人。阿Q在与人打架吃亏时,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他赌博赢得的洋钱被抢,无法解脱“忽忽不乐”时,就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好像被打的是“另一个”,他在精神上又一次转败为胜。

第四,欺软怕硬。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须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对抵抗力稍薄弱的小D,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薄。

阿Q的如此种种的取胜法宝,如同麻醉剂,使他不能认识自己所处的悲苦命运,过着奴隶不如的生活,至死了不觉悟。

阿Q“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主要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烙上了民族耻辱的极深印记。在帝国主义扩张浪潮不断冲击下,封建统治阶级日趋没落,现实环境使他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精神胜利法”正是这种病态心理的表现。与此同时,农民本身的阶级弱点,小生产者在私有制社会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经济地位,也是其中的根源之一。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物质决定着精神。阿Q面临着一切生存的困境:无田地,无房屋,无女人等。他作过一些努力,包括投机革命,但每一次都以失败而告终,阿Q依然是阿Q。物质上的绝望,必然要用精神来安慰。
參考: 阿Qの思想
2012-03-22 12:22 pm
阿Q思想是不是與道家、儒家、理學有關?是的. 集認識所雜逆道而衍生.
手法採用反傳統自我觀心自我陶醉的一種無聊無奈虛幻構想.
2012-03-22 7:09 am
應無關。《阿Q正傳》是魯迅於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二年間寫的書。書中阿Q在受欺壓時期用精神勝利法來使自己獲得感情上的平衡;不求上進/改善;反映當時中國受列強欺壓的無力感。道家 - 主張「順其自然」,大自然有其規律,順規律而行不是消極,是審時度勢。儒家 - 主張[仁]以待人,主張有教無類,注重因材施教,也是積極行為。理學 – 宋代的理學,上承儒家經典,講仁與心性,又講格物窮理。格物窮理與消極的滿足現況正好相反。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35: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321000051KK009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