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宴請中,桌次與座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按習慣,桌次的高低以離主桌位置遠近而定。
右高左低。桌數較多時,要擺桌次牌。
宴會可用圓桌方桌或長桌,一桌以上的宴會,
桌子之間的距離要適中,各個座位之間的距離要相等。
團體宴請中,宴桌排列一般以最前面的或居中的桌子為主桌。
餐桌的具體擺放還應與宴會廳的地形條件而定。
各類宴會餐桌擺放與座位安排都要整齊統一,
椅背達到縱橫成行,臺布折紋要向著一個方向,
給人以整體美感。
禮賓次序是安排座位的主要依據。
我國習慣按客人本身的職務排列,以便談話,
如夫人出席,通常把女方排在一起,
即主賓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做在女主人右上方,
兩桌以上的宴會,其他各桌第一主人的位置一般與主人主桌上的位置相同,也可以面對主桌的位置為主位。
在具體安排座位時,還應考慮其它因素。
例如,雙方關系緊張的應盡量避免安排在一起,
身份大體相同,或同一專業的可安排在一起。
一般家庭舉行宴請,因正房為坐北向南,
故方桌北面即向門一面為客人的位置。
現在則以迎門一方的左為上,右為下,
是為首次兩席。兩旁仍按左 為上,右為下依次安位。
主人則背門而坐。
恰當的用桌次和座位的安排顯示你的地位,
表達你的尊敬,將會為你的 赴會和宴請增添禮儀之邦的風采,
并取得特定的效果。
舊時的八仙桌是方的,如今的酒桌是圓的。
正可謂無規矩不成方圓。
我以為,正規宴席上有兩種次序是不能不講究的。
座位的次序
梁實秋有一句名言,說是一個人若想一天不得安寧,你就請客。
舊時請客一般在家里,從早到晚得忙活整整一天。
定菜譜、采買、烹煮、開席、送客、洗碗,這多半屬體力上的活兒,
而擬就客人名單,編排座次,那才是個大傷腦筋的事體。
假如客人中又有兩三個半斤八兩難分伯仲的,主家就要抓破頭皮。
倘若該坐上席的客人被安排坐到了偏席,
有一定身份的人卻讓他“敬陪末座”,
這就難保不會出現“一人向隅,舉座為之不歡”的局面。
那一桌酒席,我看你不請也罷。
如今簡單多了。尤其是賓客中職位最高的那位,
多數情況他會以極謙虛并且滿不在乎的口氣說,
同志們隨便坐吧,哪來那么多的講究!
可領導越是這么發話,眾人就越是推讓躲閃,不敢落座。
有一條各位都是明白的,就是正對著門口的那個位子是主位。
至于其他,則不甚了了。
于是謙讓一陣之后,那位叫大家隨便坐的領導,
便被大家推著讓著拉著甚至是架著,
終于萬般無奈地坐上了那個主位,
其余人等,大致上按職位大小名望高低,
像照集體相那樣朝兩頭遞減。錯!全錯!
這規矩不講也就罷了,若要講時,
就應該按正經的禮儀規則來排序。
每逢我在場,我都會尚在眾人作謙虛狀的時候當仁不讓地發話,
且不避大言不慚之嫌,先來一句“各位都聽我的”,
然后補上一句“我親手編輯出版過一本《中西禮儀》”。
這句話一般都很管用。大家便一下子停止了揖讓,都把目光來看著我。
接下來第一要務便是確定誰坐主位。
這個正對門口的主位,恰恰不是以職位高低名氣大小來定的,
而是以誰是主人也就是今天誰請客誰坐此位。
主位確定之后,緊接下來我便示意職位最高者或是名氣最大者,
坐于主人的右邊,并說明“此乃第一主賓席”。
而主人的左邊,則是“第二主賓席”。
三位主角確定后,其余人等,也不是照集體相那般坐法,
而是以第二主賓席為起點,
沿順時針方向遞減,直至挨近第一主賓的那個位子,才叫做“末座”,
所謂“敬陪末座”、“忝列末席”者,指的就是這個座位。
禮儀這個東西,就有那么大的魅力,一旦按照章法落座,
主人面子十足了,主賓臉上有光了,
所有的人也心安理得了。
君不見,但凡國宴,正中主人的右邊,
坐的必然是作為第一主賓的外國元首,
主人的左邊,則是元首夫人。
訓練有素的國宴或者大賓館的服務員,
無論斟酒、進湯、上菜、進甜食,都是從主人右邊的第一主賓開始,
再到主人、第二主賓,然后以順時針為序直至末座的。
遺憾的是,中國的賓館飯店,不講(不懂)這個規矩的要占到七成以上。
服務員無論斟酒亦或進湯,要么就近,要么亂插花。
這種場合,不怪服務員,多半是經理人員對這些規矩一無所知。
當然,尋常酒席,也就罷了,倘是招待高檔次的客商或者重要外賓,
也是這般馬虎隨便,落下笑柄事小,
很可能還會導致某些機遇從指逢中溜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