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教義為何?

2012-03-15 3:19 am
只要大綱即可,與天主教的差異何在?

回答 (6)

2012-03-15 6:36 pm
✔ 最佳答案
舊教拜瑪利亞,有教階,經章較多,有告解,有無誤神權



其他要您自己瞭解正反意見,才是真正吸收







神學與教義 ( 23 )

耶穌的真實王朝 ( 16 )




網頁(網站).部落格與書籍介紹


http://tw.myblog.yahoo.com/jw!WAQR8.ecHkJ7fEKCLfvPMw--/article?mid=24&prev=34&l=f&fid=1


http://robx.wikispaces.com/

http://julian_yeung.tripod.com/collection/cfaq/index.html

2012-03-16 1:54 am
耶穌升天後.五旬節降下聖靈.
升天前.耶穌.囑咐彼得.教會要建立在磐石上.
彼得.以誰能禁止.替他們.施洗..
將耶穌門徒.帶回.耶穌受難前.
耶穌洗禮.是耶穌傳道.約翰門徒施洗.上帝降聖靈.
三位一體的聖靈.
教會.奉耶穌聖名施洗.觸犯刑法210條.
耶穌是心靈磐石的教會.
參考: 親身經歷
2012-03-15 6:48 pm
基督教的教義:
最大的重點:相信三位一體,不信者列為異端 ,例如:耶和華見證人。

一、該教與天主教的差異:
對於聖母瑪利亞之看法,有很大的出入。另外,在舊約聖經
中,天主教多了幾卷。

(一)基督教:瑪利亞只是個人,天主教將之神格化。

(二)天主教:我們沒有把瑪利亞當成神,我們是尊敬她,我
們有聖經根據的,例如:「萬民皆稱我為有福」。

小結:基督教對聖經的解釋是春秋戰國、百花齊放;天主教是中
央集權,只有梵蒂岡才有權解釋。

二、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差異:
猶太教:耶穌是什麼東西,老子我不鳥他。
基督教:耶穌是人又是神,耶穌、聖靈及上帝,雖是不同位
格,但卻是同一本體,這是奧秘也。

個人評論:
一、
三位一體是很奇怪的論述,但在基督教這個論點,不容被挑戰(標準的一言堂)若是有人挑戰,就給你一個大帽子,謂之:異端!

二、
回教之真主阿拉,是否就是耶和華,傳統的基督教論述:不是!少部份的則說:阿拉就是耶和華。

可蘭經:阿拉絕無子嗣。真主又說:這些莫名其妙的人,說耶穌是我的兒子,他們自已在編的(原文請 自行查閱,在此只是用口語化的解說)。

可蘭經認同舊約的摩西五經,強調耶穌是阿拉派來的先知、使者與穆汗默德一樣,但穆汗默德是最後的先知,也是地位最大的先知。

三、
個人絕對相信上帝的存在,只是非常不認同現在的一些基督教教會之文化及一些基督徒之德性。

您可以去參加教會,但不要被他們洗腦,當做是社交活動圈就可,不要花太多時間在他們那兒。

若遇到一些朋友,需要幫助的,請務必私下幫助他們,另外,要小心提防傷心的朋友,在教會中受到傷害(因為他們剛接觸,會把基督徒想的太美好)。

您要幫助需要關懷的朋友哦!

在基督教教會打滾10年的弟兄 敬上。





2012-03-15 7:20 am
最大的差異當然是記在聖經中的預言。。。

但7:25 他必向至高者說誇大的話,必折磨至高者的聖民,必想改變節期和律法。聖民必交付他手一載、二載、半載。

在天主教的文獻中也記錄了他們的教會有權修改上帝的律法,他們也承認星期六才是聖經裡面的安息日,而星期日敬拜上帝是完全沒有聖經根據的。

參考: Bible
2012-03-15 4:18 am
哈利路亞 平安
我是真耶穌教會
我們教會教義
一.聖靈 二.安息日 三.洗腳禮 四.聖參禮 五.浸禮
這些是我們五大教義

也是確立信仰基礎
如果這樣的基礎沒打好 很難是一間教會

比如受洗的問題好了
在外人看受洗都是歸入主名下工作
有用點水禮.灑水禮.仰面向上的浸禮.宣告承認主名不需受洗
......等等方式

但是 若不遵照洗理方式卻是差很多的 因耶穌洗禮是下在水禮
看看(新約聖經馬太福音 3章16節) 就可以得知 耶穌的洗是我們的榜樣(馬太福音3章15節) 這就是耶穌的榜樣而是下水受洗(浸禮)

並非用灑水.點水 很明顯是被否認的

另外有的仰面向上受浸 看似對的
但是依照 羅馬書6章3-11節
就是這樣涵義

在耶穌死的形狀 與神聯合(羅馬書6章5節)
所以 可以得知 不是仰面向上受洗
耶穌死的形狀是 頭低下交給父神
最後復活升天
在羅馬書6章中的洗禮的方式 可以得知
洗理是下在水禮 也就是浸禮
頭向下 起來 代表 與神同活之意

將來我們靈體復活 也向主耶穌一樣

受洗就是如此意義

所以 由此點可以得知
每個教派雖教義不同
但是 一定要合於聖經說法
我是用一部分說明

詳情 可上我們真耶穌教會網站查考
就可以得知 基督教和天主教有何不同?
除了這點 我們真耶穌教會的教義也和基督教.天主教不同
做法也不同˙

不過聖經中的洗禮 卻是浸禮 可以看的出來的

給您這樣的參考 希望 可以作為您的功課
以下 就給其他屬靈的基督徒回答
也給您做比較

感謝主 願神祝福您!!
參考: 小弟提的問題供您參考!! :)
2012-03-15 3:47 a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F%BA%E7%9D%A3%E6%95%99

腓力‧曼都法--從黑暗進入光明
印尼華僑腓力˙曼都法牧師(中文名:黎國俊),是深受年輕族群歡迎的講員,不 只因為他外型高大帥氣,略通國語,最重要是他身上自然流露出對人的關懷與對台灣的愛。 腓力生命奇特的轉折經歷吸引年輕朋友,從2006年2月接受台灣教會邀請迄今年2月6-7日在 臺北小巨蛋舉辦的「神大能佈道會」,總共主領13場聚會,影響約85,130人次的生命。 被邪靈挾制無法自主

在印尼、新加坡、加拿大唸書,印尼語是腓力的母語,曾在台灣的板橋後埔國小唸 過一年書,以致略通國語。回到印尼,正逢印尼排華最激烈的年代,他入學第一個星期即遭 受同學羞辱,被五個學生圍毆,身心受傷,充滿憤恨不平,為了保護自己及復仇,他不斷的 學習各種健身防禦功夫如:空手道、跆拳道等,內心累積多年的仇恨,讓他變得冷酷無情, 總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母親是基督徒,經常帶他和兄弟去教會,然而他坐在教堂內心裡卻不認識耶穌基督 。為了讓自己的功夫晉級到刀槍不入、挨打不痛的境界,他學習同道打座冥想。果然,功力 提升了,但是可怕的邪惡掌控勢力跟著來。 在他所著的《30歲之前》這本書中寫著,「我學習神秘主義,…開始刀槍不入,若 我的身體被打也不覺得痛,…我心中有了強烈的恨意,就像被鬼附一樣。」 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內心充滿憤怒,開始喜歡生氣,不喜歡聽到主耶穌的名字。跟 家人打架,力氣就會突然變大。他回憶「當我生氣,我可以控制自己,但若繼續下去,到某 個極點,我的記憶就會忽然不見。當我醒來時,就會看到五或十個人已被打得遍體鱗傷躺在 地上!」 有一次比他高大的哥哥,不小心摸到他,身體不自經的往後倒,抓他的人也沒辦法 阻止他。他抗拒基督徒的一切言論。本來沒事,如果聽到有關基督徒的事,他就會開始生氣 兇悍,當憤怒開始轄制他的心時,他突然會失去理智,生氣眼發紅,會跟人鬥毆、飆車。 邪靈在他身上很自由地指揮他。有一次,他因為偷竊被捕,員警好奇他口袋裡有那 麼多的錢和信用卡,為何還會去偷錢,他回答:「不知道,我只知道,當我還沒有被員警抓 到時,有『去拿這東西,偷!』的聲音叫我這麼做。」

看見大光遇見真神 在溫哥華時,他開始看見兩個屬靈的層面,一個是掌控自己的黑暗層面,另一個是 神兒女的光明、火熱,他們全心讚美主、拍手、跳舞、見證等,讓他感覺非常新鮮。 他越來越空虛,邪靈壓制他也攪亂他的生活,聽到各樣恐怖的聲音,也同時聽到溫 柔的聲音對他說「我愛你」。他再也無法承受在兩種極端的生活中,曾三次自殺,結果卻奇 妙地被阻止,他的內心明白是神攔阻他自殺,於是想去教會聽有關耶穌基督的信息。 兩週後他走進教會,牧師邀請願意相信的人走到台前。這時有聲音「腓力!你若今 天不得救,你就永遠不會得救!」催促他往前走,不久,他看到一個大光照亮整個會堂,亮 到最後什麼都不見,甚至讚美的聲音都漸漸消失,這時有聲音從光後面對他說:「我是耶穌 ,我愛你!」 聽到這聲音,他很自然地哭得像小孩子一樣,全身好像被清涼的水澆灌,從頭到腳 的汙穢被洗淨,身上的鎖鍊被脫落。從那一刻開始,他愛上了主耶穌,耶穌基督的大能驅趕 控制他的惡靈,使他成為真正自由的人。 鼓勵年輕人愛基督愛國家 腓力比以前更孝敬父母,常擁抱他們、感謝他們,家人感受得出腓力牧師內外都改 變的,向來反對基督教的父親看腓力是一個新造的人,不久成為基督徒。 腓力也喜歡讀和默想《聖經》,期待自己像聖經人物能打擊魔鬼,帶領更多的人歸 信基督。1998年,他還在加拿大,聽到印尼詩歌「我的國家要彰顯你的榮耀」時,不斷的哭 泣,感覺上帝要他回到印尼,雖然印尼有許多的回教徒,局勢混亂,許多華人被殺,但是一 切的恨已經被耶穌的愛取代,他順服的回去。 人食人 , 一種匪夷所思的行為 , 食人族 , 彷彿只存在於故事書裡的荒誕人物。但現實中 , 卻在多位勇者 , 冒死前往印尼也也懷也也森林區 , 與食人的雅里族共同生活。 1965 年 , 其中二位 Stanley Dale 及 Philip Masters 不幸遇害 , 但其家人仍堅持留在當地 , 是為着什麼原故 ? 後來 John Wilson 及太太 Gloria 的加入 , 更令雅里族不平凡的故事 , 變為真摯感人的傳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xVNHQb0YtM


收錄日期: 2021-04-30 16:31: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314000016KK061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