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有他殘忍的一面,這是事實無可否認,但是只看他的殘忍是不公平的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B%8D%E6%AD%A3%E5%B8%9D
雍正繼位,對其兄弟手段頗為毒辣,用各種方式進行迫害。例如:皇位的競爭者之一康熙八子胤禩儘管不為晚年的康熙所喜,卻是一位非常優秀有才能的皇子,最終他被雍正皇帝下旨從玉牒中除去,並責令改名,以示廢為庶人。據滿文文檔記載[2][3][4],胤禩無奈自選了「阿其那」一名(滿語akina,有人釋為「凍魚」,表示他當時心冷絕望的狀況);而康熙九子胤禟,因同胤禩結黨,也遭到同一命運,但他所改之名不合雍正之意,故又責令誠親王允祉、恆親王允祺給胤禟重行起名,為「塞思黑」(滿語seshe,意思是痴肥可厭)。即使他們後來向雍正上書,也要署名為「阿其那」及「塞思黑」。後來,兩人的名字被訛傳為「狗」與「豬」之意。康熙十四子胤禵是雍正的同母兄弟。得知康熙駕崩,從西寧撫遠大將軍任上趕回弔喪,雍正卻不允其進城,後又下旨令其在遵化看守康熙景陵,對其軟禁。外人遂猜測,雍正下旨撰寫《大義覺迷錄》乃為平息其奪嫡的傳言。也有說法認為篤信藏傳佛教的雍正死後不隨其父康熙落葬於清東陵而葬於清西陵是因為不想死後因奪嫡一事在地下見罪於祖宗。但不少學者認為雍正埋葬清西陵目的是因為清西陵靠近石料產地,可以節約民力,且不一定每位皇帝皆與其皇考同葬一地。 政事治理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堯和隆科多。年羹堯先後被任命為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赴青海征討厄魯特羅卜藏丹津叛亂,成功後封為一等公,成為實際的西北王。隆科多為吏部尚書、步軍統領、兼理藩院,賜太子太保銜,被雍正尊稱為「舅舅」。兩人都顯赫異常,但未過幾年,即被雍正整肅。年羹堯令自裁,隆科多被禁死,同時雍正興起文字獄打擊兩人勢力(汪景祺案和錢名世案)。對於隆、年的死因,有人指出是由於年、隆位重之後過於驕奢、行為不檢,加上結黨營私,觸犯了皇權的大忌,為雍正所不容。但雍正早年過於寵信放縱,隨後又殘酷打擊,被史學家所批評。另有人與雍正得位傳說聯繫起來,認為隆、年參與此事,知道太多而被「兔死狗烹」。雍正一朝寵信四位臣工:李衛(江蘇人)、田文鏡(福建人)、張廷玉(安徽人)、鄂爾泰;李衛和張廷玉為漢人,田文鏡為漢軍的旗人,以民族分,漢人佔了四分之三,足見雍正確實了解也重用漢人。中央體制:雍正一朝,整頓吏治,在中央創立密摺制度監視臣民,並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 雍正帝祭祀神農圖經濟政策:在稅制上推動「攤丁入畝」,「廢除賤籍」,「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制。民族政策:廢除西南少數民族原本的土司制度,改行「改土歸流」,派遣官吏統治,加強對少數民族的統治及同化。此外,雍正亦宣稱「朕以外國之君,主中國之事」,嚴防漢族士大夫階層離心。海禁問題上,開始嚴格執行海禁,後來考慮到閩地百姓生計困難,同意適當開禁;雍正二年降旨准廣東人移民台灣。但對外洋回來的人民仍有戒心。立儲制度:改善秘密立儲制度,即皇帝在位時不公開宣布太子,而將寫有繼承人名單的一式兩份詔書分別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和皇帝身邊,待皇帝去世後,宣詔大臣共同拆啟傳位詔書,確立新君。這樣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信仰喇嘛佛教:與達賴喇嘛交往密切;達賴喇嘛特頒大佛像贈雍正;現存放於北京雍和宮:達賴喇嘛也讚揚雍正已修為「佛爺」,雍正也著作佛學書籍數部,也研究金剛經、禪宗。雍正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在位期間每年唯有自己生日當天才會休息一天,其餘每天都挑燭工作至凌晨一兩點。他一生中總共批閱大臣的奏摺,超過千萬字,言辭甚多,不假修飾,過勞死的說法甚為可信[5]。
2012-03-15 18:15:59 補充:
講真的,他不對付那些兄弟,難道那些兄弟就會放過他嗎?皇帝誰不想做?
2012-03-15 18:18:59 補充:
骨肉相殘不能全把責任算到雍正一個人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