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答答您好----
台灣人為何會懷念日本人?治台中後期,日本對台灣採取 內地延長主義及皇民化政策,以期將台灣本島人同化於日本。也因為台灣在日治時期,於政治、經濟水準以及文化上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加上戰後初期陷入國共內戰戰事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治台失政,以及與來台中國人之間的觀念落差,導致部份的台灣人,在二次大戰戰後對日治時期產生某些程度的懷念。此心態不僅普遍留置於老一輩台人之間,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台灣對國家民族認同、族群意識觀念甚至台獨運動而從此看,不少台灣民眾對日本的好感仍深,許多人認為是日治中後期與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的威權時代相比所造成。
知道自己是台灣人,如原住民和平埔族。不願被滿洲人殖民。嚮往日本的文明先進。不肯放棄辛苦建立的基業:雖說台灣是移民社會,但歷經了兩百多年的經營,許多人已經於台灣生根發展。日人並未強行禁止台灣人民的傳統風俗,因此民眾並未感受到必須立刻遷出的壓力。
總督府在以同化為主的教育內政之外,也積極實施改善城市為主的交通改善。而這裡,以鐵路建設最為重要,另外也包含一定規模的公路路線延長。而正因為交通的改善,台灣全島人口雖然從1895年的260萬暴增至1945年的650萬(不包含福建為主的約兩成中國商人),台灣的南北動線或城區往來仍尚可維持一定程度的活絡與暢通。
掌管台灣鐵路的鐵道部成立於日治時代的1899年11月8日,成立之後,日治時期的鐵道建設邁入積極開發期。在日本治台將近50年的期間中,最大的成就莫過於1908年,縱貫線全線貫通,形成台灣首次「空間革命」,讓過去臺灣南北需時數日的交通,縮短至朝發夕至的1日內。
為了改進台灣海運運輸,日本政府整建了基隆港,並花費鉅資建造高雄港,使其成為可停靠大量船隻與吞吐貨物的現代化港口。此外,為了改善東部與離島交通,也興建花蓮港與馬公港。
日治時期,台灣主要的產業是農業,因此,水利設施是經濟建設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在推行農業方面,總督府不但透過土地調查與官有土地釋出等方式,確定了台灣的可耕地面積,也相當重視水利建設。1901年(明治34年),總督府公告了《台灣公共埤圳規則》,根據此規則規定凡是與「公共利害」有關的埤、圳,一律指定成為「公共埤圳組合」,其規約、預算、興廢與變更均先經官方的認可,也等同將台灣的埤圳收歸國有。此外,政府也重修老舊埤圳,並在各地進行新的埤圳工程建設。這些建設對增加台灣的農業發展有直接影響,也有助於增加農民收入,對地主及台灣總督府的貢獻更大。
早期的嘉南平原由於缺乏雨水,這片平原在秋冬是極為貧瘠的荒漠。台灣總督府技師八田與一(1886年—1942年)以十年的光陰,創建當時東南亞最大的水庫──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於1920年開工,1934年主要工程完工,灌溉面積則達十五萬甲,佔全島耕地百分之十四,並引進農作物三年輪灌制,對台灣農業發展貢獻極大。因此八田與一至今一直受台灣人所推崇。
為了發展輕工業,電力的取得對日本人來說是必須的。1903年2月12日總督府批准了由土倉龍次郎募資成立的台北電氣株式會社,在深坑一帶利用淡水河的支流南勢溪興建水力發電廠,供應台北市使用。而後總督府規劃各種水利事業,將民營改為公營並自行開設台北電氣作業所並興建龜山水力發電所。雖曾發生泰雅族人殺害15位日本工作人員的事件,該發電所還是在1905年8月開始運作供電台北大稻埕、艋舺等地,1906年供電基隆,是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所。此後,竣工的有:1909年利用新店溪發電的小粗坑發電所。同年的打狗(高雄)的竹子門發電所。1911年的中部後裡發電廠等。參考資料: 台灣良心知識團 國民政府在二二八事件和緩後又擴大鎮壓屠殺、實施清鄉、逮捕槍決知識菁英和民眾,使二二八事件影響台灣長達數十年。遭軍隊槍決的人在清朝戰敗之後,清朝把台澎交給日本統治。
剛開始有大衝突的流血事件,但是日本的統治有帶來給台灣經濟、人口的增加,治安良好,漸漸台灣人民也願意給日人統治。
自從二次大戰後,日本投降,中國政府來台後,貪污腐敗,差別待遇等問題漸漸
發生,又大陸發生陸共內戰,發布戒嚴令,頒布臨時條款等對台灣不公平的法律,又發生228後,台灣人民也對台灣政府失望了。
如今,我們政府也對228感到反省,也對受害家屬國賠,我認為我們要原諒當時
的政府,也是現在國民黨政府。
國民黨政府要公平對待台民和陸僑一致待遇-台民才能放下心中的仇恨和悲傷,才會有快樂自在的台灣人民共生。
2012-03-08 15:57:05 補充:
汐止茄苳路池清廉你母親要死不斷氣
請急速電話0931-161-229
認識的網友請轉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