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 沈括 <<陽燧照物>> 語譯

2012-03-07 2:59 am
各位大哥大姐,
希望大家能夠幫我...
謝謝...

陽燧照物皆倒,中間有礙故也。算家謂之「格術」。如人搖艣,臬為之礙故也。 若鳶飛空中,其影隨鳶而移,或中間為窗隙所束,則影與鳶遂相違,鳶東則影西 ,鳶西則影東。又如窗隙中樓塔之影,中間為窗所束,亦皆倒垂,與陽燧一也。 陽燧面窪,以一指迫而照之,則正;漸遠則無所見;過此,遂倒。其無所見處, 正如窗隙。艣臬,腰鼓礙之,本末相格,遂成搖艣之勢。故舉手則影愈下,下手 則影愈上,此其可見。陽燧面窪,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內。離鏡一二寸,光聚為 一點,大如麻菽,著物則火發,此則腰鼓最細處也。豈特物為然,人亦如是,中 間不為物礙者鮮矣。小則利害相易,是非相反;大則以己為物,以物為己。不求 去礙,而欲見不顛倒,難矣哉。酉陽雜俎謂:「海翻則塔影倒。」此妄說也。影 入窗隙則倒,乃其常理

回答 (1)

2012-03-07 4:25 am
✔ 最佳答案
您好!您的問題解答如下:

宋.沈括《夢溪筆談.辯證一》節錄〈陽燧照物〉語譯如下:
陽燧照出的物體影像都是倒立的,這是因為中間有「礙」的緣故。算家把這叫「格術」。比如人搖船櫓,作為支撐的臬就成為船櫓的「礙」。就像老鷹在空中飛翔,影子隨著老鷹而移動,如老鷹與影子中間被窗戶孔隙所約束,影子與老鷹就作相反方向移動,老鷹向東則影子向西移,老鷹向西則影子向東移。又像窗隙中透過的樓塔影像,由於光線被中間的窗孔所約束,影像也都是倒垂的,與陽燧成倒像是同一個道理。陽燧鏡面是凹的,用一個指頭靠近鏡面,照出的影像是正的;手指漸漸離遠,移到一定位置,就看不見影像了;超過這個位置,影像就倒立了。那個看不見影像的地方,正如窗戶的孔隙、架船櫓的臬、腰鼓的腰構成了「礙」一樣,物體與影像位置相反,就形成了搖船櫓的情形。所以手往上舉,影子就越向下,手往下移,影子越向上。這是可以看得到的。陽燧的鏡面是凹的,對著太陽照,光都向中間匯聚,在離鏡面一二寸的地方,光線聚結為一點,像芝麻粒、豆子那樣大,放一個東西在那裡就會著火,這就是腰鼓最細的地方了。不僅物件是這樣,人也是如此,中間不被其他事物阻礙的人太少了。小者則把利害相交換,是非相顛倒;大者把自己當作其他事物,把其他事物當作自己。不求去掉「礙」,而想見到不顛倒的物像,那真是太難了!《酉陽雜俎》裡說:「海潮侵入陸地時,樓塔的影子就倒了。」這是荒唐無稽的話。影子透過窗孔便形成倒像,卻就是恆常的道理。

另附原文如下:
陽燧(1)照物皆倒,中間有礙故也。算家(2)謂之「格術(3)」。如人搖艣(4),臬(5)為之礙故也。若鳶(6)飛空中,其影隨鳶而移,或中間為窗隙所束,則影與鳶遂相違,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又如窗隙中樓塔之影,中間為窗所束,亦皆倒垂,與陽燧一也。陽燧面窪(7),以一指迫而照之,則正;漸遠則無所見;過此,遂倒。其無所見處,正如窗隙。艣臬,腰鼓礙之,本末相格,遂成搖艣之勢。故舉手則影愈下,下手則影愈上,此其可見。陽燧面窪,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內。離鏡一二寸,光聚為一點,大如麻菽(8),著物則火發,此則腰鼓最細處也。豈特物為然,人亦如是,中間不為物礙者鮮矣。小則利害相易,是非相反;大則以己為物,以物為己。不求去礙,而欲見不顛倒,難矣哉。酉陽雜俎(9)謂:「海翻(10)則塔影倒。」此妄說也。影入窗隙則倒,乃其常理。

另附原文註釋如下:
陽燧:古代照日取火的銅鏡,是一種曲率很大的凹面鏡。算家:指精通計算之術的人。格術:我國古代推求球面鏡原理與球面鏡製作方法的算術。艣:同「櫓」,即船櫓。臬:指船上架櫓的木樁。鳶:猛禽之一,俗稱「老鷹」。窪:凹陷的。菽:豆子。酉陽雜俎:唐代的一部筆記小說集,作者是段成式。海翻:指南方沿海區域,秋天由颶風造成海潮侵入陸地的災害。
(原文不知道與不確定的字詞都是查自網上)
(原文也可參閱這裡)
(限於才力,譯得不太好,也不盡貼近原意,請多多包涵)


**希望能夠對您有幫助**
**上述解答雖係網上,但還請尊重本人,不要予以抄襲與拷貝**
參考: 苗克阿肯


收錄日期: 2021-04-16 14:06: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306000051KK0060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