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 有關王莽

2012-02-27 4:29 am
王莽自立為帝,健立新朝.這是[能者居之],還是[陰謀奪位]呢?說說您的睇法.(300字)??

回答 (4)

2012-03-05 5:31 am
✔ 最佳答案
兩個答法也可以 沒有對錯

如答[陰謀奪位]

王莽自立為帝 (他確實是有點陰謀...)

作答時只需要指出 : 他如何用盡方法做皇帝就可以了

方法1. 平帝的時候(他年紀小)....這位王莽是做大司馬。
平帝幾年後就死了..... 王莽便乘機立劉嬰(也年紀小 )做太子
然後 自已乘機處理政事 叫自已作"假皇帝"。
很快 王莽廢了劉嬰, 自已當皇帝算了。 還不是[陰謀奪位]嗎

2. 在做皇帝之前 他叫人在土下埋下一塊石... 寫著「告安漢公莽為皇帝」
安漢公=大司馬 =就是他
不久有人挖到這塊石頭 以為王莽做皇帝是天意...他便名正言順做皇帝..

3.在做皇帝之前 有一天,又有人挖到東西 :
兩只銅櫃,一個裡面裝著所謂的 「天帝行璽金匱圖」,另一個裡面就裝著一份【天帝命令】
以為王莽做皇帝是天意...他便名正言順做皇帝..

那你主要講方法1就行了不 , * 再者王莽建立的新朝那麼快便完蛋了,他的改革也不成功 他怎會是能者呢 (這句只是個人看法)





參考: 我
2012-02-28 6:39 am
陰謀奪位.
評價中國傳統歷史學強調忠君、家天下等理念,對王莽的評價普遍不高,一般都認為他只是一位「偽君子」,眾口一辭的千古罪人。東漢朝修訂的《漢書》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類,可見一斑。而後世評價也大抵是受到了後漢時代史家所影響。事實上王莽本身是篡漢而取得帝位,而同時也是漢朝宗室所滅,從漢朝政權來看,王莽被視作「逆臣賊子」,並不奇怪。而他在取得帝位前的種種行徑,更被視為王莽作為「逆臣賊子」的理據,如他殺了漢平帝而立了孺子嬰為皇帝。近人胡適開始為王莽平反:「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他認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國有、均產、廢奴三個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還沒有公平的論定。他的貴本家王安石受一時的唾罵,卻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卻是一個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遠在王安石之上……可憐這樣一個勤勤懇懇,生性『不能無為』,要『均眾庶,抑並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斬台上,……竟沒有人替他說一句公平的話。」[5]但從另一角度看,王莽也是書生式政治家。王莽登位後推行之新政,大抵都是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都是不停回復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可是古今風俗不同,環境各異,源於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時合宜。而這些新政都是違反了歷史規律,所以推行失敗,自屬歷史必然。所以這個角度看,王莽是一個事事復古,脫離現實的政治家,就正如史家錢穆所言:「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種書生的政治。」旅美歷史學家黃仁宇則指出,從王莽登位後發出的一系列詔書中看到,王莽的政策根本脫離了當時的實際環境,亦缺乏適當的用人安排。他在《中國大歷史》裡語帶諷刺的評論王莽:「他盡信中國古典,真的以為金字塔可以倒砌。」傅樂成在其著作中國通史中則評論他說,王莽具有超人的智力、辯才和威嚴,但也有重大的缺點,諸如過度的自信,一味的復古以及猜疑部下等。王莽的行為看來有些偽,也有些愚,但西漢的偽風並不始於王莽,他不過承襲此風而擴充之,結果以偽獲得名聲並篡位之後,得意之餘,乃至無往而不偽。他有他的政治理想,其新法是為整個西漢政治作一通盤的改革,但因缺乏政治才能又迷信復古,事事行之以偽,才會看來令人有愚的感覺。王莽是實際政治的失敗者,也是復古思想的殉道者,他在政治舞台上所表現的一切,雖然最後都歸幻滅,但實在是不平凡的。史學家呂思勉也認為以漢朝為出發點的歷史評價不公,即將王莽的優點全部用一個「偽」字掩蓋。王莽本身博學,禮賢下士,孝敬母親及寡居的嫂嫂,地位越高而對人越謙虛,而且自己與自己家人的生活始終接近清貧,甚至王莽的妻子因為穿著樸素出門迎客被認為是仆佣。呂思勉認為凡是作偽之人,必然是有所圖的,而王莽篡漢稱帝所圖達到之後卻並無改變,一生作為如一,又如何能稱其為偽?更重要的是,王莽改制成為中國文化的一次重大轉變,在西漢及以前,凡是談論政治的人大多對社會現狀進行攻擊要求改革,至東漢及以後,玄學、佛學先後興起,都強調適應社會,而不再追求改革。王莽的行事,諸如恢復井田等,其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從先秦以來仁人志士的公意,無論成敗,都應由抱有此類見解的人士共負,而不是王莽一人之責。
2012-02-28 6:05 am
能者居之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3/23a/23a01/23a0101.htm
王莽篡漢創新
西漢自武帝以後,即逐漸步入中衰。武帝時文治武功雖盛,但連年征戰、用兵過度及皇室大造宮苑,使消費甚鉅,很快耗盡文、景時的餘財,以致國用入不敷出。為了解決財政問題,漢室便擴徵賦役,加上土地兼併劇烈,使民生日困,社會危機更加尖銳。最後,連西漢王朝也被外戚王莽篡奪而滅亡。
王莽是兩漢之間新朝政權的建立者,他的姑母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元帝死後,成帝繼位,尊母后王政君為太后,朝政委諸王氏家族。王莽以太后之姪,被封新都侯,拜為大司馬。王莽執政後,一方面任用親信、排除異己,一方面,多方籠絡士人,又出錢百萬、獻田三十頃,賑濟災民,故頗得人心,被封為「安漢公」。王莽還利用天命和陰陽五行等說,製造符命讖語,暗示漢祚已盡,自己才是「真命天子」。公元5年,十四歲的平帝暴斃(有人說是被王莽毒死),王莽立兩歲的孺子嬰繼位,自己封為「攝皇帝」或「假皇帝」。公元8年,王莽以孺子嬰「禪讓」為名,乾脆自立為帝,改國號新朝(公元9年-23年),並派人向姑母索取玉璽,太皇太后氣得將玉璽扔到地上。從此,歷時二百一十四年的西漢王朝結束了。
傳統上,抱持「正統論」的史學家,以王莽篡漢為大逆不道,把新朝歸入「兩漢」之內。然而,到了二十世紀末、廿一世紀初的今天,這種維護統治者專制地位的「正統論」是否應該重新評價呢?這不單是史學家的問題,亦是我們眾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3/23a/23a25/23a2501.htm
「皇帝輪流做」有何不可?
過去有些史家本著正統主義之觀點,認為王莽不該篡奪劉家之天下,故對之貶而不褒。其實不用以今日之民主觀點衡量,即以西漢後期的天命代興說來看,上述看法亦不足道,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劉邦既能以平民身分而從貴族手中奪得天下,當其不肖子孫敗壞江山之際,為何不許異姓取而代之?!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如此嚴重,而王莽取代那些「荒唐皇帝」或「沖齡皇帝」,一心想解決社會矛盾,此種態度似不宜隨意貶低。
2012-02-27 7:53 am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初元四年生,漢孝元王皇后内侄也。幼孤,兄早死。莽孝母尊嫂,治詩書,交賢士,聲名遠播。
事大司馬王鳳恭順。鳳死,囑王皇后顧莽。
陽朔三年,任黃門郎,後遷射聲校尉。时,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以俸給資門客,鬻其驚濟窮人,人所愛戴。叔商乃奏請,分其食邑予之。
永始元年封新都侯、拜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綏和元年諸王為大司馬,時年卅八歲。翌年,成帝崩。哀帝母丁太后外戚起,莽退居新野,次子獲殺家奴,莽迫其自盡以謝罪,世評甚佳。
元壽元年莽還居長安。二年哀帝崩,無嗣。太皇太后掌傳國玉璽,立宗室衎,授莽大司馬,眾擁戴之。元始元年自封安漢公,轉封俸祿兩萬人。三年以女妻帝。四年加號宰衡,位諸王之上。揚禮樂教化,儒生皆擁之,加九錫。五年,莽弒平帝,立宗室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王莽代天子朝政,稱攝皇帝。居攝二年,翟義起兵反,始有勸進之聲。在政間用五德終始之說,引士間有新王代衰漢之聲,初始元年以漢高帝命其為帝,逼孺子嬰禪讓,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改元始建國,始篡位為皇帝。
仿周制新政,屢改幣制、官制、官名,復井田曰王田。收六筦國有,復周禮。政多迂古,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又降四方君長尊號,外戰亦繁。天鳳四年民變紛起,漸成綠林、赤眉等勢力。地皇四年,哭天於南郊,綠林入常安,亂中為杜吳弒,公賓就斬其首懸於市,新亡。
古以新聖人革命得天命,不齒莽之篡得天下,史家多以偽君子名之。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33: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226000051KK0089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